涠洲岛旅游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8-18陈海燕陈洪伟
陈海燕+陈洪伟
在海岛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广西涠洲岛旅游业发展迅猛,水资源瓶颈日益显现。文章介绍涠洲岛旅游区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为实现涠洲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涠洲岛发展战略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一、涠洲岛旅游区概况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方北部湾海面上,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距北海市24海里。岛屿南北长6km,东西最宽5km,陆地面积为24.74km2,是我国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岛屿,也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2014年,涠洲岛户籍人口17068人,常住人口11429人。岛上气温适宜,全年适宜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是我国南方岛屿度假胜地之一。涠洲岛作为一个孤立岛屿,淡水资源缺乏。岛上的水利设施主要为一个集雨面积为5.5km2有效库容为187万m3的小型水库和52处总容量为16.5万m3的山塘。岛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373.2mm。随着涠洲岛知名度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岛上用水量不断增加,自2009年至今,每到旅游旺季7~8月,岛上供水均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岛上用水人口超过2.2万人,造成了岛上季节性缺水严重。
二、涠洲岛旅游发展现状及规划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等文件,海南岛、横琴岛、涠洲岛、湄洲岛等岛屿的开发纳入国家战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桂发[2013]9号文)指出,要完善旅游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旅游区建设,要将“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南北旅游发展带作为一项重点建设内容,北海涠洲岛作为特色精品旅游区加以开发。多年以来,在国家旅游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涠洲岛的开发建设特别是生态保护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下一步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涠洲岛作为我国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岛屿,同时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其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涠洲岛在2004年被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和2005年以第二名入选《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十大海岛”后,知名度进一步上升,游客人数大幅度攀升。2010~2014年涠洲岛旅游人数增长迅速(图1),四年涠洲岛分别接待游客约47万人次、58万人次、71万人次、80万人次、90万人次。旅游人数逐年上升,近5年保持平均20%左右的增长率。随着滨海旅游、海岛旅游的兴起,涠洲岛之旅成了游客到北海旅游的必选项目。在2014年上半年,涠洲岛旅游区接待上岛游客约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8亿元,同比增长8%,旅游区财政收入5220.2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北海涠洲岛旅游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获国家旅游总局组织评审通过,今后涠洲岛旅游业将有大跃式发展,根据“发展规划”,拟将涠洲岛分阶段发展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休闲度假旅游岛。根据该规划,至2020年,涠洲岛规划常住人口为2.5万人,最高日用水人口2.81万人,其中最高日旅游度假人口1.0万人;根据《涠洲岛旅游区(镇)总体规划(2011~2025)》,到2025年涠洲岛常住人口为2.90万人。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人口为3.0万人,其中最高日度假人口1.0万人。
三、涠洲岛旅游区发展面临水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问题
涠洲岛作为一个孤立岛屿,淡水资源缺乏。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涠洲岛发展的瓶颈,旅游业及工、农业发展均因水资源缺乏而受到较大制约,岛上经常出现停水、断水,水压偏低等影响用水现象。概括起来,涠洲岛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淡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的井位布局和超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涠洲岛供水计划如下:2017年~202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2120m3/d,浅层地下水不开采,地表水开采1800m3/d。如果按照该方案供水,通过对新的开采方案进行地下水位和水质模拟预测分析,没有形成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咸淡水分界面明显低于开采层,不会发生海水入侵。而实际中,截止2016年年底,涠洲岛地表水尚未满足供水条件。根据涠洲岛上设有地下水水位专用监测井12眼,监测有2002-2013年共12年历年逐月水位埋深资料。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地下水水位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水位平均下降约1.57m,其中平顶山水厂周边地下水下降较明显,2002-2013年水位下降2.09-3.02m,已经在平顶山区域形成地下水漏斗,说明在目前地下水开采条件下,涠洲岛内的地下水水位呈现超采现象。
(二)水质不达标
1.2010年水质情况:地表水(水库)水质Ⅳ类(3月)、劣Ⅴ类(8月),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地下水(抽水井)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指标为细菌总数。
2.广西沿海水环境监测中心分别于2014年4月16日和9月11日对涠洲岛水厂和涠洲岛气象站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地下水质量標准》(GB/T14848-93)中的色度、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共27项。两处监测点地下水细菌总数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超标倍数均大于400倍。
3.广西绿保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4年10月21日对涠洲水库底泥成分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10项指标,以及有机质、总氮、总磷、硫化物共计10项。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土壤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等,因此涠洲水库底泥执行一级标准。根据底泥监测及评价结果,涠洲水库底泥达不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土壤的一级标准要求,其中,水库中心底泥的超标因子为砷、镍、铬,超标倍数分别为0.70、0.14、0.38倍;尾库底泥的超标因子为镍和铬,超标倍数分别为0.70和0.60倍。
涠洲岛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持涠洲岛旅游区健康、长久、和谐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涠洲岛旅游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解决水资源短缺对策
(一)蓄、引、提水相结合
2014年8月,广西水利厅组织开展涠洲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旨在通过对全岛水资源的全面科学规划,为涠洲岛水资源保护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划依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涠洲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15年1月底编制完成《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2015年3月31日,水利厅水利技术中心在南宁组织召开规划审查会,基本同意规划成果。《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的岛内供水总体方案为:生活用水统一由水厂集中供水,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和涠洲水库,其中,地下水基本维持现状开采,对涠洲水库进行综合治理,并考虑回收部分溪沟出海径流,补充涠洲水库径流量;工业需水量较少,为了便于管理,统一由水厂供水,主要水源为涠洲水库,远期适当考虑溪沟径流回收,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现状集中地下水開采井改为备用水源;灌溉供水主要采取就近原则,充分利用附近已有山塘或在不影响岛内供水水质的情况下适当利用中水,对现有微小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配套,实行统一调度供水,形成以蓄、引、提水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网络和统一调度配置的供水系统,改善岛内农业供水条件;岛内生态绿地供水可适当考虑中水利用,湿地枯水期水量不足部分则由附近溪沟基流补给。另外,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确保岛内有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另类方式
关于资源在发展中问题,当某一地区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该地区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我们通常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资源流入,二是改变发展模式或发展速度。显然,涠洲岛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属于第一种——资源流入。作为一个孤立的岛屿,岛上生活生产所需资源绝大部分需要通过船舶运输,鉴于涠洲岛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等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对不愿意留在涠洲岛生活同时不在涠洲岛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采取动员移民。要把涠洲岛全部村民移民安置到岛外,这将会是一项大工程,但若只是将部分村民移民安置到岛外,显得容易得多。在涠洲岛从事旅游行业以外的当地居民,有着改善住房的刚性需求,而目前的涠洲岛已经沦为“违建岛”,外部资金的流入使违建更加疯狂,造成环境污染、道路堵塞。
2.改善水质、岛外运水、海水淡化共同结合。在2017年-2020年,实行岛外运水,根据已经完成的《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岛外运供水工程》方案编制,岛外运水在技术方案上可行。由于涠洲岛自身水源水质难以短时间达标,因此,采取岛外运水显得极其紧迫,没有哪一个地区是以劣质的水谋得长久旅游发展。在岛外运水期间,对涠洲水库进行综合治理,进行涠洲岛水库扩容工程、水源截污沟项目、生态修复措施、物理隔离防护措施、基流回收项目,使水质和水量皆能达到旅游发展的需求,避免出现水质性缺水。
五、结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水资源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涠洲岛远离大陆,地域狭小,淡水资源十分有限。通过工程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稀缺的淡水资源。实施地表、地下水资源保护工程,为解决地表水质性缺水问题和地下水安全隐患问题提供强有力保障,有利于维持水资源的持续优质供给,消除因水源危机、次生灾害引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各种水资源工程、保护工程纳入统一管理,建立水资源供给和保护长效机制,则有利于水资源在涠洲岛的良性循环,水资源作为涠洲岛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需从多方面入手应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涠洲岛水资源问题,保障涠洲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
2.北海职业学院;3.北海市水利工程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