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资金风险防控探析
2017-08-18李英
李英
摘要: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风险防控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经营环境变化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资金管理薄弱环节发生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现状,找出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控
一、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电网企业具有用户多、跨地域、多层级、重资产等特点,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即电费收入由供电所、营业厅向客户收取,通过县供电公司、地区供电公司归集至省公司,电费资金账户实现“一行一户”;生产经费由省公司根据各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向基层单位经费账户逐层下拨,每个单位允许开立一个主要结算账户。
资金管理方式基本实现信息化,以中国电财系统为平台,与商业银行、财务管控系统对接,电费归集由中国电财系统将从商业银行获取的收入明细信息传递至财务管控系统,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并生成会计凭证,再由财务管控系统将该类信息传递给营销系统;经费拨付时由财务管控系统发送电子支付指令,通过中国电财系统传递给商业银行,支付成功后,信息逐层回传并生成会计凭证。
二、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以安全、效率、效益为重点,降低存量、盘活流量、做优增量是电网企业实行资金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实现总体目标的过程中,电网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以下风险:
(一)三级资金归集链条冗长
省级电网公司采用三级核算,即省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三层管理。由上而下,电费账户数量逐级显著增多,资金链条冗长,风险加大。加之为偏远市县公司服务电费代收业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尚未实现电费资金的自动实时归集,存在资金沉淀风险。每周在逐级下拨生产经费时,部分资金会沉淀在市县公司经费账户2天左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安全风险。
(二)资金收支曲线不匹配
由于大工业用户电费抄表集中在每月25日以后,每月电网企业电费资金流入普遍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前20日资金流入仅占当月总流入的1/3左右,其余资金主要集中在下旬至月末。但税金、工资及社保、购电费等大额资金支出通常在每月25日之前,与资金流入时间严重不配比,存在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业务与财务信息系统融合不到位
目前,电网企业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尚未完全融合,对资金风险的监控尚未实现闭环管理,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金收支信息分散于财务、营销、电财、银行四大系统,由于各系统信息规则不统一,尚未实现信息同步与共享。二是数据质量和完整性有待提高。三是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资金在线监控系统,省公司无法实时掌握各单位资金收支情况,监控时效性差。
(四)电费资金流入中汇票比例显著上升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高耗能企业融资受到限制,资金链十分紧张,普遍要求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电费,目前,央行强力推进电子汇票,纸质汇票将逐步被电票取代。大量银行承兑汇票严重影响电网企业的资金流动,同时,还存在假汇票、恶意挂失止付、存放保管等风险,给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带来较大的资金管理风险。
(五)客户拖欠电费情况日益突出
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要求的制约,一些高能耗企业效益下滑,特别是钢铁、建材、电解铝、硅铁等行业普遍亏损,企业一方面面临改进生产设备的转型升级要求,一方面面临市场低迷的经营困难,企业破产、关停、重组情况增多。另外,一些中小型高能耗企业随时有可能退出市场,电费回收十分困难,陈欠电费易产生呆账坏账风险。
(六)基层资金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尚待提升
目前,市县公司是电费资金收缴的主力军,资金数额大,接触现金频繁,管理链条处于末端,其资金管理人员呈现年轻化、流动快、风险意识淡薄等特点,容易出现因一念之差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加大了电网企业资金舞弊风险。
三、电网企业资金风险防控措施及建议
为适应电网企业财务体制机制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统一重大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应在管理链条、流动性、业财融合、资金人员风险意识等方面强化管理,提高资金风险防控能力。
(一)压缩资金管理链条,取消县级财务核算主体
以“更集约、更扁平、更专业”为指导思想,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撤销县级供电公司会计主体,财务工作上划至地市供电公司集中管理。严格实行“一市一行一户”账户管控模式,压缩银行账户数量,提高资金集中水平。优化集团账户资金池功能,实时自动归集各单位电费资金,化解资金沉淀风险。以资金分级授权为重点,构建基于“基本授权”和“岗位授权”的框架体系, 形成关键控制点和授权标准相衔接的授权评价机制。
(二)实施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
实施现金流量预算按月编制按日排程,省公司根据当月售电收入趋势和融资情况,编制资金收入曲线;各单位根据当月现金支付需求编制资金支出曲线,并据此进行“资金日排程”:购电费、税金、工资及社保按照约定日期进行付款,还本付息按照合同约定日期进行付款,实现三级账户“日結零”状态。通过实施现金预算精益化管理,规避资金收支不配比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减少资金沉淀在基层的风险。
(三)融合业财信息系统,实现资金在线监控
注重源头治理和事前防范,从最基础、最基层、最前端抓起,强化业务与财务系统融合统一,信息实时反映、过程实时控制、结果实时监督。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原本分散在财务、营销、中国电财、商业银行四大系统的资金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前移信息获取方式,更加注重从银行交易、营业收费环节提取信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继续完善资金风险在线监控功能,由信息系统主动检查、预警、监督整改,借助生物识别、委托授权、业务签名认证、数据加密传输等安全技术,切实保障资金支付安全,构筑起严密的资金监控网络。
(四)强化汇票风险管控,实现现金与汇票“一体化”管理
研究纸质汇票与电子汇票管理难点风险点,制订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职责分工、电子密钥使用保管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全周期管理流程,防控纸质汇票与电子汇票流转操作风险。以财务信息系统为平台,创新汇票管理模式,由地市供电公司收取汇票并负责托管,省公司负责集中运作,实现实时监控收取、背书、到期承兑、贴现等全过程。将汇票背书转让纳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从而达到汇票集中运作的闭环管理,缓解资金压力,实现现金与汇票“一体化”管控,确保汇票资金安全。
(五)强化欠费风险管控,防范电费呆坏账风险
电费回收“一户一策” 是电网企业防范电费损失风险的“良方”,对欠费风险较高的用户,要严格落实用户风险评估、预购电、分次结算、抵押担保、电费保全等措施,严防出现大额欠费。建立电费跨部门协同机制,发展、财务、营销、交易、物资等部门要积极协同,通过“物电抵账”等措施共同防范电费损失风险。充分发挥电费抄核收一体化、营财一体化等信息化系统功能优势,加强电费回收全过程管控,规避电费呆坏账风险。
(六)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资金安全意识
积极开展财务人员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培训,教育广大财务人员热爱财务工作,敬重财务职业,严守财经纪律,严守道德底线。强化银行印鉴、网银U盾、重空凭证、银企对账、电费退费等重点领域监督,定期开展资金安全检查,以问题为导向,促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构筑资金安全红线。
参考文献:
[1]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J].邵信群.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
[2]“资金支付”系统建设[J].张力群.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22).
[3]智能化发展给电网带来的风险与防控对策[J].高培明,侯新华.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4]互动用电方式下的信息安全风险与安全需求分析[J].刘念,张建华.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02).
(作者单位:国网宁夏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