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
2017-08-18张玮
张玮
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而西部山区起步较晚,且受到山水阻隔在发展时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相关认知,结合涪陵区资源及发展现状,分析出现的困境,提出规划思路,探索发展策略。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民俗文化及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主要包含乡村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备受人们关注,它不仅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还实现旅游开发形式转型。
(二)乡村旅游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生态为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方针,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的原则,逐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形成产品特色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规划化、运营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三)涪陵区乡村旅游发展契机
乡村旅游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得到较好发展,按照重庆市政府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神,近几年重庆市各地区已相继开展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涪陵区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和丰富的乡村资源,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可抓住发展机遇,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
二、涪陵区资源及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优势显著
涪陵自然资源优势显著,拥有长江、乌江两条河流,山水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从自然资源分布特征来看,坪上地区以田园风光为主,而森林自然资源集中分布于武陵山地区和乌江流域,主要有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江森林公园、太极森林公园、小溪风景名胜区、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桫椤自然保护区、大木林场、永胜林场。
(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涪陵区人文资源丰富,从分布特征来看,主要集中于长江两岸和坪上地区,包括碑记桥、陈万宝庄园、龙门桥、李蔚如旧居、816 工程遗址等。涪陵区拥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镇名村较多。其中,青羊镇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蔺市镇为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青羊镇安镇村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青羊镇安镇村、大顺乡大顺村、大顺乡大田村、蔺市镇凤阳村均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三)涪陵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涪陵区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类型也相对较单一,主要以农家乐为主,呈点状分布,规模较小且接待水平及能力较低。近几年发展了一些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园,主要以特色林果、花卉园林、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为主,如马武镇古今花海生态园、义和镇金科现代农业园、大顺乡祥和兴生态农庄、新妙镇十字果园等。
三、发展困境
(一)资源缺乏有效组织
各个景点之间联系较弱,旅游线路有待完善,大型旅游景区与乡村旅游资源之间的组合效应难以发挥,未形成簇群整合的景区组织模式,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二)旅游设施有待提高
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设施接待能力不足,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武陵山、坪上区域等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公路等级不高,其畅通性及联络性较差,很难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
(三)跨区协作仍显不足
涪陵作为长江、乌江两条黄金旅游带和三峡库区、大武陵山地区的天然连接枢纽,旅游区位独特而明显;但由于周边区县之间合作力度不够,旅游资源对接不畅,未能形成区域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四、规划引领
(一)有关规划情况,深入细化
规划是龙头,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目前涪陵区已编制有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在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规划中对旅游设施进行了空间规划布局;针对各类需要保护的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也编制了保护规划。下步应增加专项规划,深化细化,加强对旅游交通、重点区域、生态敏感区、历史保护与更新、重点项目等方面的规划。
(二)重点项目建设,以点带面
积极推动重点项目规划和建设,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以点带面。可规划建设具有代表性、规模性的重点项目,也可以在现有规模较小、资源整合不到位的项目进行改造,让重点项目形成自身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并利用媒體网络扩大知名度,带动人气,从而辐射周边散点的乡村旅游。
(三)大分散小集中,优化设计
涪陵区不同于平原地区容易实现规模化发展,受到山水阻隔,其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因此乡村旅游规划适合“大分散、小集中”式的发展。针对坪上地区碉楼、庄园、洋楼等历史建筑较多的区域,可把相对分散、交通不便的历史建筑进行拆除异地重建、集中打造,形成特色历史文化区;对交通条件较好的区域,保持建筑本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保持分散布局,串联形成旅游环线。
(四)塑造特色旅游,善用资源
乡村旅游结合各地区资源优势,善于利用有效资源,结合当地文化,塑造特色。在规划时应根据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经济水平、历史文化,制定各具特色、区域差异化发展的规划,避免同质化发展,使得各个地区更具有规划操作性。
五、发展策略
(一)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
以武陵山区为核心,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高山生态旅游,同时充分结合涪陵人文资源优势,加强旅游项目文化植入。围绕816核军工洞体、陈万宝庄园、蔺市传统风貌镇、李蔚如旧居以及著名的榨菜文化,发展以文化体验为主的文化休闲旅游,并以涪陵优越的农特资源和田园风光为依托,发展以乡村旅游度假、家庭农场种植为主的田园乡村旅游。
(二)完善设施,形成高水准旅游服务质量
改变现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乡村旅游便捷交通的建设力度,实现景区之间、旅游村落之间交通联系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类型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度和服务品质。
(三)加强协作,构建大旅游区域协作系统
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对接,加强区域协作,促进涪陵成为大武陵山旅游区和三峡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形成区域大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并且通过旅游线路的组织与构建,将涪陵打造成大武陵山和三峡旅游线路组织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点,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规划勘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