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8-17邱新民

开心素质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题数学知识数学

邱新民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是当前的教学主流,并且在实践中显露一些弊端,影响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致力于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运用优势,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或者不认真参与的情况,影响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那么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小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份简单的测试卷,让学生尽快完成,记录好学生完成的时间,并检查学生的测试成果,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于是教师要合理地分配各个小组的组员,教师按照成绩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个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引导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将后进生合理地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中,保障各个小组的水平均衡,促进整体性的进步。通过这样的分组,真正实现优劣互补,让先进生带领后进生共同进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

二、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为了保障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工程类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提升严谨的数学思维,但是其中难免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先给每个学习小组一道经典的例题,要求每个小组不光要正确地解答习题,还要总结有效的模型。当学生还没有发现突破口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先要理解各个工程队的关系,于是学生开始梳理工程队的速率关系。然而这个时候学生面对多个未知数,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思想,利用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就这样,学生解答出了习题,并且归纳有效的解题模型,通过这样的引导有效提升各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

在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于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用问题推进学生思考与讨论。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布置习题之后先不急于让学生解答习题,而是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你们知道鸡有几条腿?兔子有几条腿吗?”,这个时候学生很快地回答:“鸡有两条腿,兔子有四条腿。”这时教师可以引导:“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可以按照这个数字推理出鸡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呢?”学生若有所思,教师在继续提问:“按照数量关系,又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要运用怎样的方法呢?”这个时候学生豁然开朗,建立方程解答好习题。通过这样的设置,用问题一步步推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旨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知识的运用。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课后作业的辅助,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训练平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師要改善以往的题海战术,不再是简单地进行习题练习,而是要求学生从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深挖知识。教师可以将主题定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来讨论思考,了解在生活中体现了怎样的数学知识。有的学生会从自行车的设计中,发现这是运用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有的学生会在购物中发现,商家根据市场确定售价体现了重要的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好这些讨论成果,并且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让更多的同学接触到这些生活中的数学。

只有深入了解合作学习法的精髓与内涵,才能使合作学习法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为学生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习题数学知识数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