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
2017-08-17成强
成强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同时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提出更合理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初三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初三化学;问题;新方法探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不重视
初三是个争分夺秒的时刻,时间越来越紧张,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记忆化学周期表、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以及一些重点实验的实验步骤。因此就会忽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而只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样会觉得既省事又腾出更多的时间加强了记忆,这是很多学校出现的普遍状况。也是需要拿出更多方案进行整改的重中之重。
2.只注重课堂教育,忽略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但是初中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再加上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对化学一无所知,缺少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会很难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也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将化学生活化,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好机会,这也是化学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3.其他因素
有些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缺乏,像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这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几乎没有。甚至有些高难度的化学实验需要的仪器也没有,这样对需要大量实验的化学课程来说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主攻其他科目,这样就减少了学习化学的时间,有的甚至于放弃化学等。
二、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1.注重课堂趣味性,教师角色大变样
刻板、无味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走下“神坛”。教师不再是讲堂的主宰,而应走进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让学生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加师生感情,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提问,学生齐声回答,这样看似热闹,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真正把学生推到重要的位置上去,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探索、研究与形成中去。還有一点需要强调,由于学生的学习素质不一样,教师应该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在课下加强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根据他们各自的不足提供不同的辅导方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使班上的成绩整体大幅度的提高。
2贴近生活,使化学生活化
生活是化学的归纳与总结,而化学是生活的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有一双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的眼睛。这样以来可以增强化学的趣味性,使化学更接地气,学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来分析它们其中隐藏的化学反应。
3.注重家庭小实验,作业生活化
家庭小实验是运用家中的用品做一些化学实验,例如,用PH试纸将家庭中的食物、调料进项分类。也可以根据食物搭配产生的化学反应,搭配出养生套餐。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当然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记录,同时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作业也不只是呆板的纸上作业,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4.借助实验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三化学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初三化学复习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完成化学教材中比较耗时间的演示实验,或利用自习课观察部分短时间化学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录像和模型。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以及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从化学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相关实验注意事项等对实验学习预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培训方案,尤其要在培训中转变教师传统思想观念,让其紧跟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脚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了解初中化学实验最近改革动向。同时学会自主借助互联网翻阅资料,并善于在实验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此外还应加强化学实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学校在选调工作人员时要注重考查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实验微型化、实验创新、实验技能等各种大赛,激发教师投身于实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5.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合理地将新课内容渗透到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使得学生在游戏中能感觉到新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的化学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实效。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一课为例,在实际操作中,化学教师可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老师新学了一个魔术,魔术中的主角就是它(举起手中的一块小木炭粒),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将小木炭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教师可趁机导入新课,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从上述教学案例可得知,,如果教师能在导入中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就可使得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新课教学活动,就可获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结
为了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育观念。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教学成果,使学生爱上化学。
参考文献:
[1]徐芳.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2012(24):161.
[2]朱洪桂.提高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1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