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当前股市低迷的关键因素分析

2017-08-17张宏伟

卷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因素分析金融监管

张宏伟

摘 要:近期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除了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内需有所放缓之外,外需减弱的影响不容忽视。此外,美国加息预期导致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本币贬值、金融市场动荡。虽说我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为6.9%,超过预期。但股市依旧低迷,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监管;股市低迷;因素分析

1 来自于金融政策的压力

这一轮货币收紧和监管加强兼具逆周期调节和总清算色彩,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经济再度下滑甚至触及增长底线,是坚持金融去杠杆还是货币重新放松?观察的“时间窗口”正在临近。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工作重心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降成本包括降利率,去库存主要是去房地产库存。随着2016年上半年经济L型企稳,2016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二季度会议强调“抑制资产泡沫”,随后8月底央行锁短放长,10月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密集出台;2016年10月28日政治局三季度会议再次强调“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房地产调控加码;2016年12月14-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限购限贷、上调公开市场利率倒逼债市去杠杆、险资监管新规、防止资本流出等一系列政策出台。2017年一季度GDP增速为6.9%,超过预期。

而4月份银监会连出8道文,监管再度升级。这意味着这次金融去杠杆持续的时间和力度将远超市场想象。

2 来自于去杠杆而“闪崩”的压力

目前,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为70多倍,超过100倍市盈率的股票有1000多家,在全球主流股市中属于估值水平最高的市场,高估值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扭曲,如2015年再融资规模达到1.24万亿元,远超IPO规模(1578亿元);2016年再融资规模接近1.6万亿元,是IPO规模的10倍多,更是远超股息总额,这一现象在全球股市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因此在4月份,“三会”密集出台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下,多股闪崩,场外配资大退潮,高杠杆投资者夺路而逃。近期多只个股在没有明显利空的情况下,快速连续跌停,正是由于场外配资收紧,长期盘踞于这些股票的杠杆大户资金难以为继不得不夺路而逃。

在4月27日-5月2日期间,天齐锂业高管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74万多股,合计减持金额约为3500万元。据澎湃新闻梳理统计,4月1日以来,遭遇闪崩的个股共32只,其中超讯通信跌幅最大达67.58%。此外,朗源股份等3只个股跌幅超过50%。简单梳理可见,上述发生闪崩的个股中不少是次新股,不少个股流通市值占比低于50%。

6月2日,创业板指盘中一度击穿2015年“股灾底”,以1711.82点下探近两年新低。盘中,中航资本、星期六、普莱柯、中矿资源、百川股份、利德曼、中南文化、南威软件等8只个股盘中再现“闪崩”。加上前一交易日的皖天然气、英维克、龙宇燃油,两个交易日内已经有11只个股加入“闪崩股大军”。其中,皖天然气更是遭遇了连续两个交易日的跌停。

就闪崩股的表层原因看,是管理层要金融去杠杆,真正诱发闪崩的根本还是上轮牛市做得泡沫太大了。

3 来自于IPO扩张的压力

5月21日晚,经济学家韩志国发布了一条微博,质疑证监会主席在新股发行中过度照顾其家乡江苏省的利益,“强烈建议中纪委和监察部立即介入,叫停新股发行”。主要意思是:新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来,以每周10只的速度狂发新股,给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为未来留下重大隐患,但证监会置市场的强烈质疑于不顾,仍然我行我素地大发特发,并且接连祭出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奇葩监管举措,使得市场无所适从。

统计发现,自证监会新主席上任一年多来,共发行新股并上市445家(这个全世界真没有!),其中江苏就有74家,从上年的第四名一跃成为全国第一;新发行的9只银行股中有6只来自江苏,占比66.67%。在各省的省级区域银行还大都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张家港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等次级银行纷纷上市,江苏银行更是在业绩连年下滑的情况下令人瞠目地登上A股市场。

5月26日下午到晚上,证监会连续宣布了两个利好:一是承诺将修订规则,控制大股东“清仓式、断崖式”减持;二是把每周10家的IPO批文核发数量,减少到了7家(眼下是4家),向市场传递出了扩容减速的信息。

A股市场似乎永远是发行者的天堂。有人统计,在A股市场27年的短暂历史中,居然发生过9次暂停新股发行的情况。是新股发不出去吗?非也。即便市场再低迷,承销商只担心审批通不过,从不担心会发行不出去。显然,每次新股的暂停发行,都与中小投资者因股市惨跌而发出抗议的声音有关。

4 来自于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

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由高增长转变为中低增长。为何A股的表现总是不尽人意呢?肯定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有关,如果盈利能力一直很强,即便市盈率再高,股价还是能不断上行。A股公司普遍存在上市前业绩增长好,上市后就变脸的现象,这恐怕与上市规则有关,即拟上市公司需要有连续盈利的要求,盈利水平越高,发行定价也能水涨船高。什么样的发行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趋利行为。

1.首先表现在股市跟不上GDP的增速,常常是GDP牛股市熊。去年3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发表《为什么经济增长最“牛”的大国有最“熊”的股市?》,指出从1992到2013年,A股市场与GDP增长的相关性仅为9.67%,远低于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体,如美国的46.3%、日本的65%、德国的84.7%、英国的54.4%,以及巴西的43.4%和俄罗斯的74.5%。经过严格筛选的上市公司,长期持有指数的回报为什么赶不上GDP的总体增速?

2.股市回报不高。2000年投1元钱进股市并一直持有,到2014年剩下0.75元(剔除通胀,含现金红利),还不如以活期方式存入银行,活期扣除通胀因素后期末净值尚达0.78元。相比而言,美国是1.5元,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和巴西是2元多。由此可见,投资股市还不如活期银行存款。

3.上市公司利润不如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经过千挑万选,千军万马过了独木桥,就松了一口气,净利润占比不如非上市公司:从2000到2014年间,所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年度净利润占比在13.7%-35.1%之间,而同期非上市公司的该项指标在64.9%-86.3%之间,两者差距明显。15年间,前者在每一年都无一例外地远远落后后者。

这一悖论只能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上市公司上市前赢利造假,第二是上市后赢利不佳,第三是即使赢利也不愿意分红。所有公司都造假不太现實,上市后赢利都下降也不可能,因此,出现普遍情况,只能说,上市公司用不着建立回报文化,也能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不错的市值。总而言之一句话,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这样的市场必定缺乏上涨的内在动能!

参考文献

1.《防控金融风险 加强监管协调》,证券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2017.4.26

2.《天齐锂业业绩高涨 众高管接连减持》,证券时报,岳薇,2017.5.3

3.《金融去杠杆要充分发挥MAP体系作用》,证券时报,王勇,2017.6.8

猜你喜欢

因素分析金融监管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