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路径
2017-08-17李丰收
李丰收
【摘 要】“互联网+”趋势下,农村教育进入了信息时代,对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亟待改善。本文提出了从观念转变到专题培训,最后实现课堂和教学应用的系列建议,以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专题培训;网络教学;课堂应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在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下,农村学校教育的“互联网+”水平正在迅速提升。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但这同样对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普通农村高中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首先部分农村教师,乃至农村学校的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实践活动和方式,重视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创新教育方式,合理利用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其次农村教师对于“互联网+”概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最后,农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仅停留在拷贝和借鉴教学课件层面,缺少深度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改变教学方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数字化的教学方式,更是“互联网+”的教育思维变革,农村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分析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路径。
1.转变落后认知,树立互联网意识
认知引领实践,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滞后的观念和认知问题。一方面,要优先抓住关键人群和意见领袖,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等应当自觉主动的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应用水平,并通过自己的宣传示范提升其他教师的认识水平,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的认知转变。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组织常规化的学习会,学习国家方针政策,学习教育部门信息技术学习指导意见,学习优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案例,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的重要性和便利性,认识到到互联网的普及是实现教育资源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加强硬件建设,营造信息化氛围
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硬件基础的支撑,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的提升就难以实现。学校应该利用好当前已有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培训、教学,还应该合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对于信息化设备建设的投入,相邻学校之间还可以信息设备共享。另一方面,还应该营造互动性强、自主性强的信息化培养氛围,通过建立移动端工作群组(QQ群、微信群)、跨校网络信息沟通(教学研讨、交流学习)、学校信息平台建设(学校主页、学校网盘)等多种渠道和形态,将信息化转变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进一步对农村教师和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网络成为教师了解信息、交流教学动态的重要方式,增强其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3.明确能力目标,开展专题培训
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村学校应该结合《能力标准》和自身教学实际情况,明清对于本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要求,并对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进行考察摸底。根据目标和考察结果,寻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短板,有针对性的集中开展專题培训。培训主要的形式有:互动性课堂;整合专题讲座;资源检索培训;基本计算机技能培训等。除了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要教给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使他们在培训结束之后能自己进行不断的学习。在一定的培训基础上,及时地传播和更新信息化教学动态,并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水平做一定的监督和考量。
4.构建研讨机制,增强实践应用
对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还应从学校制度入手,学校可以建设信息化办公室,培养骨干教师,跟进信息技术发展。建立定期的学习研讨机制,组织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讨论分享,交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后自身信息积水应用水平的提升,从而可以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同时引进竞争和评比机制,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对普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结果和应用水平,制订考核标准,进行等级考试认证,并与职称晋升、工资奖励挂钩,进一步鼓励农村教师将信息化技术实践到日常的教学中,鼓励教师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传播互联网思维,带动学生提升信息化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65-69
[2]张治国.浅谈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J].学周刊,2014(18):185
[3]杨建军,焦中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3):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