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学小学数学例题的探讨

2017-08-17苏芳

魅力中国 2017年32期
关键词:例题教学方法探讨小学数学

苏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例题教学;方法探讨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去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让在数学情境中去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最终找到正确的数学结论。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数学例题教学的认识与做法,本意起着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数学例子,帮助学生能够用数学概念、原理、公式等,来分析数学题,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解答数学问题。因此,数学例题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而例题本身的数学知识点所体现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与学生的自身实际相联系起来的;通过数学教师进行数学例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理清数学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在数学情境中,会收集数学信息,会正确处理数学信息。同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对一题多解,进行变式训练,反复多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善于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形成数学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形成一定解题技巧与技能,对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例题的开放性

数学例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形式上不应该出现单一的,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情境,而数学情境的选取尽量与学生身边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兴趣浓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知识的时候,我选取了这样一道题:运用所学过的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知识,请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你是怎样判断的?12:6和16:10。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都能够很快回答老师,这两个比不成比例,在这个时候,我就趁机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这两个比12:6和16:10,能够想个什么办法只能去换掉其中一个项,能否组成新的比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生合作讨论,组内去思考,其结果每个组都有其特色,想象力非常丰富,并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接着我引导学生将项为6换掉,要使这两个比成比例,用学生语言来表述出来。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够根据要求改编成一道数学题,归纳有:列方程式,设未知数x,变为12:x=16:10、采用填空式,12:( )=16:10、采用问答式,已知12比几等于16比10,求这个几是多少?采用选择题形式,题干为:12:( )=16:10,题枝为:a.8、b.6.c.668、……,这样例题形式的开放,能够让发挥学生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激励学生开动腦筋,能够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自己努力,教师适当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由于小学生思维不是很敏捷,想象能力较差,没有形成独特的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加上数学教师没有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教师沿袭以往那种知识“贯入式”知识性的传授,这种知识是现成的,只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去识记,去死记,就达到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数学教师创设适宜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兴趣,能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思考,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处。

四、设置小学数学例题的开放条件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问题的提出时,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可见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去精心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能够找到数学问题,就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条件,要弄清数学情境中的条件是否有多余的,并非是题中所有的条件都必须用完,如果遇到题中的条件是隐含在情境中,要引导学生去寻找,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班上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搞卫生活动,如果第一小组单独去扫操场需要1个小时扫完,第二小组单独去扫需要1.5小时完成,若果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同时去打扫操场,需要几小时完成操场打扫任务?我让学生读题,有学生提出直接用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就可以解答出来,也有学生提出这道题条件不足,没有告诉操场的总面积,是不能求出需要多少时间完成等,对学生提出没有告诉操场的总面积,我随即补上操场的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让学生动手去计算:8000÷(8000÷1+8000÷1.5)与设操场面积为单位“1”列示为:1÷(1÷1+1÷1.5)的答案是一样的,通过解答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比用假设公路长度法更简单。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发现条件不足。补充条件列式计算,使得不同条件的多种列式纷呈出来。这样,教师例题条件的开放,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巩固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也为数学新知识的探索作了丰富的铺垫。

总之,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活动,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认真去分析学情,吃透数学课本,把握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去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例题教学方法探讨小学数学
提高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效率的有效探索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解题方法悟价值取向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