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7-08-16林海燕
林海燕
摘要微课教学促进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自我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师生教学相长,为增强教学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和价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应遵循主题确定“需要性”、内容与形式“同一性”、结构安排“系统性”等原则。通过应用示例,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微课 教学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热点。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虽然,当前对于“什么是微课”这一本体论性质问题仍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但对微课的尝试与实践己遍及全国,特别是MOOCs和翻转课堂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微课的出现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挑战,它与具体学科的结合己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应用为例,对微课解决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意义和路径作一探讨。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
(1)创新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便于扩展、易于传播等特点,学生可以使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下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性创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整个班级或几个班级按统一进度实施,遇到难点、重点时教师往往多次重复强调。而微课可以作为课程的预习、复习、导入、课堂学习等多种形式存在。比如,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和疑问,再由教师组织课堂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来解决问题。微课教学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起点,从传统的“新课导入”变为“知识互动探讨和问题解决”,进而增加课堂教学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课堂效益提高。
(2)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释疑为目标的过程。教学中的问题是一种交流的邀请,也是问题解决的开始。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判别具体的知识点讲得如何、呈现方式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微课的核心关注点不应该是表达,而应当是有效的交流。微课教学要突出问题导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以问题为中轴的课程链,教给学生具有逻辑意蕴的、富有意义的追问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是什么”的结构确定概念的内涵;采用“……怎么样”的结构进行过程或事理的说明;采用“为什么说……”的结构进行论证说理。如,讲授“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什么是“一国两制”、怎样进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自我回答这些问题,掌握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的回归历程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意义。以问题来贯穿和推动内容的讲解,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建构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3)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资源优化。一是微课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要求教师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节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对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二是微课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点讲透、讲清,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设计意识和教学表达能力,突出重点、微言大义、精粹干练。可以说,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三是微课丰富了教研方式。微课教学重视团队教学的思维发展,需要教师从独立教学的个体状态转换到协同教学的团队状态。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实行混合式教学。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主讲或辅导任务,主讲教师负责课件制作、微课视频录制;辅导教师辅佐主讲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线上互动、辅导答疑等。例如,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由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主讲;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主讲等。
(4)优化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促进教学相长。传统观念认为,教材等教学媒体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传授内容的工具,并不需要同教学结构中的所有要素联系。但在当前,随着数字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引入对现代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四大要素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微课在本质上是一種教学视频,它属于教学媒体的范畴,但同时微课里的内容就是它的核心部分,即微课已经介入到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微课将新工具、新手段提供给课堂教学,同时微课也用来协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另一方面,微课和教材等其他要素是一种互补关系,“教材只是将标准的、学术性语言的教学内容通过纸质载体呈现出来”,而微课“通过各种可视化手段呈现目标内容”“它可以是生动无比的小故事,也可以把枯燥的内容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加以具象化的展现,还可以通过老师制作的视频,彰显每位老师的个性。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或者是情感态度都被它融到一起,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丰富的课余知识。”信息时代呼唤新型的共享、协作与参与式学习方式,微课通过动画、图形、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师生携手、因势而新,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才能切实促进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有效性。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与要求
(1)知识聚焦,主题选取遵循“需要性”。知识聚焦即微课教学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教学,选择一个鲜明的主题,只涉及一个知识点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的突破,帮助学生疏通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连贯知识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以知识点的记忆为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微课教学主题的选取要遵循“需要性”原则,选取授课过程中重点、难点、热点,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形象生动的微动画或微视频,向学生进行简短有力的展示,重在用符号的形式达到情感渲染和价值认同的目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有效性教育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方法的创新优化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课”融合,内容与形式遵循“同一性”。“科”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课程,“课”即微课。微课教学必须遵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特性,结合微课特点进行设计开发,实现内容与形式“同一性”。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微课的表现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抽象的理论可以通过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加以形象表达,但不能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肤浅化、简单化,更不能粗制滥造。微课的制作需要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支撑,如视频编辑、音频处理、视频合成、动画合成等,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内容可视化”呈现,更要有“思维可视化”和“探究可视化”训练。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性和方向性,要把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决定了微课表现形式的严肃性和严谨性。PPT背景、图片、背景音乐、色彩等素材的选取都要注重规范化,避免低俗化、媚俗化。微课不是“秀”技术,技术应为内容服务,如果过分追求微课的动态化和趣味性,比如,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嵌入大量的动画、跳转、字幕、图景、音频等,会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乐趣,但会降低对微课内容的关注,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
(3)“微而全”,结构安排遵循“系统性”。高职院校微课的结构性要求表现为“微课”不“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是指教学过程完整,一节课所必备的结构单元,如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等都不可缺少,且逻辑性强,符合学习认知规律,不宜跳跃教学步骤,以免学生产生思维跳跃,影响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黎加厚教授结合全国各地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实践,系统总结出17条微课设计的建议,大到原则性设计规划,小到技术性设计细节,点面俱到,可作为“微而全”的明证。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理论思维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设计还应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拓展作业和延伸阅读。首先,适度地拓展作业不是简单的问题罗列,而要注重适度的能力拓展性,以刺激学生的能力动机。其次,延伸阅读的必要性。一般专业课程的微课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需要“发散性”的知识结构,在针对核心知识点进行有深度的诠释后,还应进行有广度的拓展,构建“T”字型的知识体系。在微课的最后环节,可以通过推荐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电子阅读资料等形式以拓宽学习者的阅读视野,丰富其知识结构。
3微课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应用示例
(1)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为例,该章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历史进程。结合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笔者选择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作为微课内容,主要讲授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两个宣言与全面深化改革,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改革开放38年的艰难与辉煌、充分理解两个宣言书对于今天与未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不同,专业课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重于“解惑”,要选择有实际研究意义的主题,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愿意参与讨论、自主学习,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2)教学过程设计。再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为例,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以“实事求是必须要解放思想”這一问题为主轴,将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成三个递进衔接的问题:两个宣言书“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看”。
解答两个宣言书是什么,就要讲清楚两个关键历史节点,一个是改革的起步阶段,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一个是改革进入瓶颈期,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两个讲话,一个是开辟新时期,一个是推进新阶段。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宣言书,联系当时的新闻事件,与学生共同回顾“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南巡讲话”的历史背景。例如,真理标准大讨论,得益于一个人物、一篇文章、一份报纸。1978年5月11日,时任南京大学教授的胡福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波及全国各个领域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最后,小平同志发出号召:要打破精神枷锁,来个思想上的大解放!同样,南巡讲话,也得益于一个笔名(皇甫平)、一个人物(邓小平)、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在清楚了“是什么”、“为什么”后,学生会水到渠成理解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依据,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然后,进入理论升华部分,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联系十八大三中全会拉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现实,从方法论的高度,着重探讨未来的改革中如何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要有大视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放在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中、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格局中来关照。要有大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说:“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要有大智慧,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要勇于追问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本真,秉承“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
微课的制作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以问题链为逻辑思维,在基本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链接相关网络资源,收编和选辑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图片、音乐、视频等,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既解决了学生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问题在思想上的困惑,又引导学生学会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历史分析方法。同时,在微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加强授课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占有资源和材料,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最优化的教学素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课外拓展和延伸。课堂学习结束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学习的结束,要教会学生慎思明辨,对课堂学习有遗漏和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解或线下提问交流来加深理解和掌握。仍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为例,布置课后思考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要求学生录制一段“微调查”的视频作业,由学生自行确定可行性的调查提纲——说服对方接受采访——团队协作完成视频制作,通过“微调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完成,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无论理论探究或是实践创造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把握微课教学合宜性要求,开发和应用优秀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作品对于“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