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农民子女教育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以四川地区为例(特困地区除外)

2017-08-1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子女人力资源家长

林 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当前农民子女教育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以四川地区为例(特困地区除外)

林 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本文是在对四川省内部分一二本高校、民办高职学院、公办中职学校、民办非学历职业教育学校的在校农村籍学生抽样调查后,结合当下四川地区的文教投入情况及农民子女的被教育程度,进而分析的关于农民子女教育(14岁至22岁)的现状,并就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症结予以解释。

农民子女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影响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的高低关系现代化农业建设推进的快慢,关系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效,关系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子女是否能适应市场经济下新农村的建设,关系着国家政策成果是否能向经济成果的转化。而农村教育改革力度和农民子女教育(14岁至22岁)的宽度与深度又决定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水平。

一、当下农民子女教育结果

时至今日,中国成人的文盲率已经降至8.72%,农村文盲所占比重也已降至历史最低,70后、80后父母中文盲的人数为零,对于我国文教投入取得的显著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不用过分担心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作用,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教育质量有了高低之分,所以农村家庭教育的宽度和深度也必将影响农民子女的发展轨迹。

目前,我国农村扫盲教育已基本完成。截至2015年,四川省建有普通小学6487所,初中3864所,高中达1276所(含中等教育学校550所),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已经让曾经薄弱的基础建设和教育设施带来的硬伤逐渐愈合,而由于长期二元结构作用下农村父母带来的主观“伤害”正在对农民子女教育,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中所谓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即是对农村学龄青少年(14岁至22岁)未来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就业方向的引导,以此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合现代化农村发展的新型人才,不仅仅局限于在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

现阶段,农民子女教育确实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还不规范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农民子女不能够在生存能力方面实现质变,尤其是2001年(含)以前出生,且选择就读中职、职高的农村学生。

如果国家投入的各种资源以及社会力量的点对点帮扶长时间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话,只能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陷入低产循环困境,即农村高素质人才增长速度平缓,返乡参与建设的人力质量较差,下一代培养结果较上一代无明显变化。

以下几点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其程度深浅是相对于市民子女(未在农村生活学习过的学生)而言。

1、后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明显。

不论是从初中到高中、中职,还是从高中到大学,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和空间的改变,一时间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加之缺乏外在驱动力,所以在初中阶段以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反而更喜欢在KTV、网吧寻找自由、刺激和存在感,这与父母供他们读职业学校、大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校园暴力倾向严重。

据《2015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15岁-17岁的居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中职、职高的校园暴力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又以农村籍学生的涉事案件为主,部分家庭在花费大量物力财力之后换回的是子女教育的失败,这也是人力资源的损失。

3、基础知识和常识储备不足。

目前,我国乡村一级的教师素质还有待提高,他们不仅在知识储备上有所欠缺,对于日常生活尝试、待人接物、社会分析也涉猎不深,故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从课堂获取的新鲜感有限。许多步入中职、高职、大学的农村学生在同等时间补充更多的知识和常识。

4、农活参与度较低。

图1

手手相传是传统农业得以延续的普遍方法,时下,多数子女已未再参与农业生产(如图1),其专业知识亦不能帮助父母完成农业生产,这就存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5、目标意识不强。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能够接触的信息有限,80%的已经步入中职、高职、大学的农村子女未曾就自家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农业改善等问题有所思考,他们也不曾认真了解在外务工的父母在职场上遇到的瓶颈和压力。据调查,31%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仅有15%的学生知道工作岗位除常见的销售、行政、后勤、财务外,还可细分公关、客服、采购、渠道、出纳、法务;仅个别人知道网站招聘岗位中提到的销售内勤一职。

6、事业发展弹性较低。

受家庭人际交往的局限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农村子女对于自己在学历上的提升、行业的选择、工作地域的选定等方面都比较迷茫,他们缺乏应有的来自家庭的指导,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只着眼于现有工作或下一份工作的工资绝对额。加之部分农村学生在模仿城市学生积极使用网络成果时,忽略了对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学习。

7、较多数不愿返乡继续父辈工作,尤其是体力劳动。

农村家庭教育的结果(农民子女的价值)大致可由下面的函数表示:

P=f(E,C,V,R,P,J)·t (t的单位为年)

E/C/V/R/P/J这六个函数指标分别代表父母中某方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生活城市、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工作,具体计算对象为家庭中起主导地位的一方。结果越差(总分越低)的子女出现上述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如表1)

注:计算数据需结合时间年限和表一中各对应的参数,使用时间年限便于同龄人之间的比较,也有利于通过加权实现结果的精确性,且部分函数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如经济水平、生活城市等。

例如:小王的父亲在家庭中起主导地位,自小王出生后的15年里,其父的经济能力属于小康,文化水平是小学,一直生活在县市,家庭关系良好,同事同学之间常往来,自己在做小生意,那么计算结果为15*(3+2+2+3+4+4)=270。以15年作为时间年限,最高分可达375,最低分为75,该分数段作四等分,并从高到低按优良中差记,那么270分在225—300之间,即为良,且靠近优,如果该生再加以更好的引导或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其将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塑之才。

注:在计算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提高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预判性,按照影响力的作用划分,文化水平、家庭关系、生活城市、工作可以乘以0.6的加权比重,经济能力、人际交往可以乘以0.4的加权比重。

表1 农民子女发展因素权重分值

二、国家政策扶持及开发原则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它表现在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三个方面,但因其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受其他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开发难易程度略有不同。

此外,人力资源存在动态变化,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把开发重点集中在农村人力资源库里影响较大的那个年龄段。

1、全省开展“1+3+17”为架构的“分类实施”、“梯度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从各个方面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消费活力,增加就业岗位。

2、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安排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资金74.64亿元,各级政府加快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并继续坚持民族地区9+3教育政策实施工作。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联合投资办学。

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之间必然存在时滞,这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应该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性要注意结合各乡村的历史发展背景和现实条件,以及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

4、随着行业细分的深化,不同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不同的要求,盲目学习都不适应各农村子女的发展,加之农村家长在监管子女方面连续性较差,所以必须明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层次性。

5、绝大多数农村家长的年收入有限,且并非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要避免重复浪费。

三、症结阻力及原因

表2 四川农村发展基本情况(部分)数据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教育覆盖宽度和深度不足

从表2可知,四川省的村数量在减少,这种减少不是因为人口的消亡,而是在区划上作的整合,文化活动室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可以看出配套比例的不足。此外,现有的文化活动室主要以普及农业知识,丰富农民业余文体生活为主,关于社会发展与变革、子女教育的内容偏少。

2015年较2014年来看,在校中职学生人数增加了52.4%,据实际调查,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农村学生中高考未上线的人数较多,二是国家对于免中职教育学费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家长的选择,毕竟农村家庭绝大多数都不只有一个子女。

(二)教育市场的欠规范增加了农村父母的迷茫

图2 我国办学机构类别

随着传播手段的拓展,各种形式的广告、招生简章已经渗透进各级乡镇的农村家庭中,信息的重复和冗杂对农村家长造成了信息麻痹,加之部分初高中教师的左右,农村家长很难掌握当下国内教育市场的细分情况。(如图2)例如,农村家长是难以用理性的判断来帮助高考失利的子女决定是否选择复读的,那么在这之后关于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子女未来发展的轨迹,包括思想变化。

不仅教育层次、办学性质细分复杂,各学校开设的专业也让家长无从选择。由于家长的青睐和子女的爱好,一些师资条件尚不具备的学校增开行政管理、旅游管理、幼教、文秘、社会工作、微商、动漫设计等专业,这其实就是利用某些学校利用市场需求而进行的资本累积行为,这在某种层面上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3、投机性收入增长带来的个人膨胀。

当下,农村中有一部分家庭的资本积累来源于土地被征用,迅速增加的收入在小农意识的作用下,更多的用于了住房改善、私家车购买或其他吃住行方面,从而受价值观、金钱观的影响,更加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知识的财富作用。个别家庭还出现了东施效颦的现象,即模仿城镇父母为子女创造优越生活环境,以无压力的态度任由子女在外请客交友、报各种学习以外的兴趣班,事实上,农民子女本质上的差异和不切实际的选择是不会因为父母在其身上的资金投入而产生任何增值效应的。

4、社会压力对农村受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

社会压力不仅来自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也来自于不景气的经济形势下仍有一大批求职者之间的激烈竞争。调查中发现,农村子女对于求职时遇到的关系户、走后门等社会现象更加地消极,在城镇子女考虑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岗位时,他们只求是否有一份工作而不至于让他们返乡务农。

通过了解,我们还发现微商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也让部分农村学生认为今后的收入主战场可以转移到互联网上,那是一个对学历毫无要求的平台。

5、乡村缺少符合条件的文化教育专员。

6、农村父母缺乏与子女的沟通技巧。

图3

表3是3000名被调查对象就各自家长平时与他们进行电话沟通时常提及的话题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对四川标榜国际职业学院、四川省针灸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万通汽修学校、西南财经大学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不难看出,基本上所有的农村家长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子女的吃穿,子女在校经历和职业规划是绝大多数家长不曾提及的话题。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在电话里常抱怨,常提家庭压力的话,更容易引起子女情绪上的压抑;每次通话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和能够与父母进行QQ、微信沟通的子女更具幸福感。

7、四类农村家长不同的育人侧重点。

图4 行业选择与关注子女的结果影响四分图

图4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四分图理论8演变的关于以看重行业选择和关注子女本身两个维度来分析不同农村家长育人愿景的矩阵。

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开始看重子女的专业选择,但大多数人还是建立在自己的经历或自己十分有限的观察之上。一般来说,家长对专业(行业)的判断主要来自两点,一是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希望子女学习相关的专业以便日后有所照应或指导;二是大众理解的传统的相对有前景的专业或行业,比如医护、建筑等。但实际上,农村家长往往忽视了学校性质对子女的影响,一般而言,像医护类专业不仅注重操作能力,也注重学历层次,中专甚至大专学历已经无法适应二级乙等(含)以上医院的要求,所谓的成教本科、自考本科也不具备参加执业资格的考试。

上面的矩阵同样适用于城镇家长,但两者之间的行为动机却截然不同。以“追求个性”为例,大多数农村家长之所关注子女多过看重行业选择,是因为自身阅历的贫乏,加之各种现实压力导致他们无暇了解相关的信息。此外,他们之所以愿意以关注子女本身为主,是因为他们对于子女的控制力减弱,很多时候反而会被子女左右,同时也为了照顾子女的情绪。

8、把具有“明星”作用的亲戚作为榜样。

我国的农村家庭之间多数是同宗同族,由于视野的局限,很多农村家长、子女都以本宗族里的“明星”作为榜样,他们的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经常被模仿或推崇,所以其中那些因为投机或个人原因而获得的成就会让其他亲戚向往,很多农村家长也忽略了子女个体差异所决定的发展轨迹会有出入这一根本性问题。

此外,受集体外出打工的影响,很多农村在为子女考虑学校、专业的时候,也愿意让同宗同族的子女作出同样的选择。

四、改善方向及建议

1、统筹乡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逐渐培养农村家长对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个人素质、职业能力之间的因果意识,防止家长及亲戚间对投机性收入增长的偏好而导致的读书无用论、读书弱用论的弥散。

2、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室在面积和内容上的扩展,乡镇政府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就当下社会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待人接物、育人意识作全方位的讲解。

3、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增加初中阶段的农活实践课程,县市级教育部门鼓励优质学校在师资方面的定期支援,积极组织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4、村委会应协助家长控制手机、网络对留守子女带来的信息麻痹,减轻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通过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来引进更多优质的视频学习资源,也可以定期为条件较差的家庭组织留守子女与外出务工父母的视频通话。

5、乡镇政府鼓励高校志愿者协会、专业的社会工作团体参与教育普及工作,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协会、团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表彰。

6、中考、高考前半年,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熟悉专业建设、民办教育、学历与技能证书等相关问题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家长开展讲座,并在乡一级政府单位设立择校择业咨询室。

7、县区一级政府和乡村企业提高那些能够主动学习现代化机械操作并愿意返乡就业的子女的福利待遇,为那些学习实用技术(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电器维修、康复护理等)的农民子女提供创业机会和安家支持。

8、各中心校、乡镇中学细化评优标准,对在某一方面(细节)有优异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树立示范榜样。

9、县区政府根据家长与子女的沟通频率、农民子女中高考成绩、课外活动参与度、子女工作收入、子女受教育程度、家庭业余生活健康程度等多个指标评选教育示范村,对于表现突出的村落有限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1]钟甫宁,《农业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

[2]魏敏,《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9期.

[3]《2015年四川省教育事业基本情况》,四川省教育网,2016年4月

[4]《2015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2016年5月

[5]《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2015年4月

[6]王德海,《农村发展传播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7]钟涨宝,《农村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8]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欢

子女人力资源家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