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都市农业撬动弹性城市建设

2017-08-16蔡建明郭华林静

城市与减灾 2017年4期
关键词:都市弹性食物

蔡建明 郭华 林静

利用都市农业撬动弹性城市建设

蔡建明 郭华 林静

蔡建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林肯土地研究院、福特基金、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英国DFID、德国GTZ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署等国际机构及国内众多城市咨询专家。主要从事城市可持续性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化半城市化与城乡空间结构优化、都市农业与城乡互动发展和城乡旅游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篇(章),翻译和参与编写学术论著15部,撰写各种英文咨询报告50 本(部);先后多次获国家、科学院和民政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引言

城市作为复杂系统,应对渐变事件的能力已变得日益强大,但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却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脆弱。因此,如何在构建强大城市体系的同时,确保城市的应急系统并保持城市自身的发展活力,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弹性城市理念的提出正是试图破解这一难题。目前有关弹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生态弹性、经济弹性、社会弹性和工程弹性。其中,都市农业是实现这四方面弹性发展的有效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内部和半城市化地区的一种综合第一、二、三产业的多功能经济行为,包括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到食品安全监管和休闲体验的整个经济过程。都市农业是城市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良好切入点和城市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空间布局的优化配置,实现弹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图1所示,都市农业具有广泛的多功能性,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维度。经济维度上,都市农业有利于通过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链开发,促进生产型城市的发展;社会维度上,都市农业有助于通过保障食品安全与提升食品营养、帮扶弱势群体以减缓贫困危害、加强社会自救能力、增进和谐社区建设、改善社会安全网络等,促进包容性城市的构建;生态维度上,都市农业有利于通过增加城市绿化、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提高城市废物再利用、降低城市生态足迹、改善城市小气候、以及良好景观打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促进健康型城市的实现。

图1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

在空间布局上(如图2),都市农业则表现为:在城市内部,着力于垂直型绿色增长,主要包括阳台农业、屋顶农业和垂直立体农业等;在半城市化地区,则重点强调多功能性的利用和开发,主要包括园区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外来人口租赁农业、工厂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田园综合体等。值得强调的是,半城市化地区都市农业也通常因其用地开发的灵活性而作为城市扩张的储备空间,使城市的弹性发展成为可能。

图2 都市农业的空间分布

我国近二十年来超常规的城市化发展,已带来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城市无序扩张与蔓延、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造成城市在面临突发事件,如金融危机、卫生疫情或自然灾害等外来冲击时,显示出极大的脆弱性。因此,亟须通过弹性城市理念的运用予以化解。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这也要求通过弹性城市理念的实施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平台。由此,如何深入理解弹性城市的本质内涵和设计原则,以及如何进一步将都市农业作为抓手,撬动弹性城市的建设就变得十分重要。

弹性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弹性”术语起源于生态科学领域,是指系统有效地抵制外界干扰,并且能够通过重构与重建而再次达到平衡,包括系统能够经受功能调整变化的能力、自组织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而在人类社会系统里,弹性则是指人类预期和规划未来的一种能力和机制。但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生态系统,其弹性所共有的特点就是对外界压力和冲击的系统性适应和恢复能力。

弹性理论与城市系统相结合,开拓了城市学研究的内容和视野。Alberti认为,弹性城市的内涵为“城市一系列结构和过程变化重组之前,所能够吸收与化解变化的程度”。Resilience Alliance则将弹性城市定义为“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消化并吸收外界的干扰,且仍然能够保持原有的特征、结构和关键过程”,其内涵是不仅包括城市系统自我调整的能力,即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突然袭击,还包括将积极的机遇转化为资本的能力。Resilience Alliance认为,弹性城市研究应突出四个优先领域:①支撑城市功能发挥、人类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城市新陈代谢流;②涉及人类学、人力资本和社会不公正的社会动力机制;③促进社会学习、适应以及自组织能力的管治网络构建;④城市形态的实体模式、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建成环境。这四个领域涉及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并相互交叉,同时又各自强调弹性城市建设的不同侧面。据此,弹性城市的本质是: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外来冲击时,所拥有的迅速调整、恢复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活力的系统性能力。

弹性城市的设计原则

1.降低碳排放

弹性城市的规划设计首先要考虑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有效地控制碳排放减轻未来气候变化给所有城市带来的压力。

2.系统多样性

通过系统多样性设计,使城市在外来压力和冲击下,能够迅速恢复其生存系统,并继续蓬勃发展。多样性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旦城市某个子系统出现坍塌,其它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替代或弥补机制,从整体上降低其负面效应。对城市而言,就是要最大化增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组织、产业和食物来源等。

3.基础设施体系的耐久性和适度冗余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和随时出现的环境冲击,城市和社区必须对基础设施体系的耐久性,以及关键基础设施配置的适度冗余性,加以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电厂、燃料供应、污水处理、以及最重要的食物和饮用水。尽管系统冗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但却是增加城市弹性的必然选择。

4.系统反馈的灵活性和敏感度

提高系统探测和应对其组成部分发生变化的能力,使系统能快速、有效地针对变化而做出调整和优化,是弹性城市设计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设计社会、经济和技术系统的反馈环路和重启机制。

5.本地自给能力

需要为城市和社区创建最大化自给自足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包括食物、燃料、水等日常生活物品和各类服务。对大城市而言,其自给自足则应尽可能在周边区域范围内加以实现。

6.顺应自然法则

弹性城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当地自然系统和资源环境,需通过最大化使用当地资源,以降低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造与维护成本,实现本地人文特色与自然景观的相得益彰。

发达国家弹性城市建设的内容框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1997年10月,美国国会定义了构建弹性城市的7项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银行金融系统;电力系统;油气资源的生产、存储和运输系统;应急服务;信息系统和供水系统。该名单尚未包含农业,但“存储和运输系统”则表明美国已隐约认识到,维持必要的食物储备对弹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2002年,关键基础设施名单已经增加到13项,包括:农业、食物、水、公共健康、应急服务、政府、防御产业基地、通讯部门、能源、交通、银行金融部门、化工行业、邮政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农业和食物供应已成为弹性城市建设首要考虑的子系统。2007—2008年的全球食物危机,更是使国际社会和各大城市意识到,加强城市食物系统建设与改善城市食品安全供给,对弹性城市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都市农业对弹性城市建设的撬动作用

都市农业对弹性城市发展具有全方位的撬动作用,可以分别从生态弹性、经济弹性、社会弹性和工程弹性四个维度进行阐释。

生态弹性:减少碳排放,保持城市系统多样性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是影响城市生态弹性的最重要因素。生态过程与社会、经济、政治过程的相互交织,会造成城市或城市化地区自然栖息地的碎片化、物种构成的同质化、能量流和营养循环的中断,从而加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城市生态弹性则可以提升城市系统应对不确定性和外来冲击的能力,提高城市自组织能力,实现人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而都市农业作为生物基因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最重要保障,是缓解气候变化与减少城市化负面效应的有力抓手,更是城市生态弹性建设的重要一环。

生态弹性

经济弹性

具体而言,首先,都市农业可以其开敞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代替乔灌木,作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带,甚至将耕地和基本农田作为绿肺深入到城市内部,从而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可食化景观,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其次,农田、绿色空间、森林、水体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和生活空间,有利于保障生物的多样性。最后,都市农业生产可通过城市废水的再利用和固体废物的有机堆肥,减少城市“三废”污染,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经济弹性:增强城市自给能力,促进三产融合

成功的城市经济弹性包括四个方面:①受过技术培训和良好教育的人口;②拥有广阔腹地和市场的中心地;③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的多元化经济;④适合居民生产、生活的生态舒适性。从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看出,都市农业可为城市和社区提供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供应,特别是在食物安全、生物燃料和小气候改善,以及城市自给自足能力建设方面,给予诸多裨益。同时,都市农业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农耕文化创意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多产业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经济弹性。

社会弹性:提升城市的包容性和多利益群体的参与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Amartya Sen认为,社区和家庭获得食物的策略主要有三种:家庭自己生产食物;用薪水从市场上购买食物;通过慈善及赠予获得食物。在食物系统中,增加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增强人类财富分配的灵活性,拓宽弱势群体的选择性,从而降低城市系统的社会脆弱性。都市农业在这一方面可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①都市农业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生产活动的参与机会,提升其食物来源的直接可获取性;②都市农业通过为城市贫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生产技能,缓解其家庭财政危机,减少其在高物价面前的脆弱性;③都市农业通过开拓其本地食物来源的多样化和生产潜力,降低整个城市对外来食品的依赖性,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食品自救能力,以帮助城市度过危机;④鉴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及其促进多产业融合的功效性,都市农业的开展有利于多利益群体的有效参与,帮助政府提升其管理管治能力,为技术和制度创新提供实验平台或示范阵地。

社会弹性

工程弹性

工程弹性:用地保障,避难场所

城市工程弹性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减灾技术和工程措施,坚固城市基础设施的承压能力和抗险能力,以确保城市能从各类灾害中快速而有效地得以恢复,并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正常运行。都市农业在工程弹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弹性城市用地系统的建立,即通过调整基本农田配置和其他用地储备,调控城市发展的供地时序,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同时,都市农业空间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之际,可随时作为城市的缓冲地带和居民的避难场所,尽可能保障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都市农业在弹性城市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成为撬动弹性城市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突破口。第一,都市农业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可食化景观,丰富城市景观和生物的多样性,提升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和谐程度;第二,都市农业是弹性城市食物系统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拓宽食物来源多样化的渠道,在危机爆发时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第三,都市农业的本地化生产,便于简化食物的流通环节,避免更多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第四,都市农业增加了城市的多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活力,有助于提升城市自给自足的能力建设和经济弹性;第五,都市农业是弹性城市用地系统优化的保障,也是危机来临时城市的缓冲地带和居民的重要避难场所。

总之,都市农业作为有力支点和关键抓手,可用来撬动弹性城市的有效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郭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休闲农业研究室主任,天津休闲农业协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都市农业与食品安全、都市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和弹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论著3部。

林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文化可持续性、人本化空间规划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研究。先后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11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篇;出版中国饮食文化英文书1部;完成国内外咨询报告15本(部)。

猜你喜欢

都市弹性食物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