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职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08-16方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惩戒诚信中职

方莉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南宁530031)

广西中职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方莉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南宁530031)

从生活诚信、学业诚信、交往诚信、网络诚信、经济诚信五方面对广西6所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开展诚信现状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进诚信状况的对策。

中职生;诚信现状;广西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虽然历经数千年,但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情节恶劣者严重影响社会风气。为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完善奖惩制度,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使失信受惩罚的教训成为警钟。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刚从中学进入中职学校,短暂学习之后又即将迈入社会,他们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对今后的生活和事业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了解中职生的诚信现状,帮助其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基于此目的,我们对广西6所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诚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并提出对策,现介绍如下。

1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银行学校、北海中等职业学校、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西工商学校6所中职学校的护理、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汽修等10个专业的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经济诚信、学业诚信、生活诚信、网络诚信、交往诚信5个方面。此次调查共发出835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1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4%。

2 结果

在意识层面上,广西中职学生的诚信状况良好。但在具体行为方面,还有待教育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你是否诚信?”这一问题,绝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自己诚信和基本诚信,见图1。这反映出广西中职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诚信状况良好。

2.1 生活诚信方面

大部分广西中职学生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对于“会不会相信媒体广告”这个问题,仅有104人(12.8%)表示会相信,169人(20.8%)表示不会相信,540人(66.4%)表示不一定会相信,视情况而定。对于“会不会将手机借给陌生人打电话”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576人,占70.8%)表示不一定会将手机借给陌生人,视情况而定,93人(11.4%)表示会借,144人(17.7%)表示不会借。这说明学生虽然对社会诚信认可度不高,但还是愿意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图1 “你是否诚信?”的调查结果

对于“在食堂,用餐的人很多,你通常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总是排队”的学生占91.0%,选择“有值班教师就排队”的学生占4.6%,选择“插队”的学生占4.4%。说明在学校这个师生都相互认识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按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即学生的诚信度在特定环境下比较高。

对于“当你过马路遇红灯(此时无车辆开过来),有很多人闯红灯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选择“闯过去”的学生占11.8%,选择“赶时间的情况下闯过去”的学生占17.7%,选择“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的学生占70.5%,说明大部分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中职学校从学生入学起,就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强化教育和监督检查。

2.2 学业诚信方面

调查中我们发现,中职生在学业方面的失信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你是否会向教师如实反映课堂上未能掌握的某些知识点?”这一问题,仅有27.7%的学生选择“会”;对于“你是否有抄袭作业的经历?”这一问题,仅有9.2%的学生选择“绝无”。从问卷统计数据及对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大部分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业诚信状况。

中职生在考试中的“互助”现象主要体现在协助作弊和撒谎这两方面。对于“是否会在考试中给好友抄答案?”和“同学要逃课,你会帮他向教师‘合理说明’吗?”这两个问题,分别有174人(21.4%)和494人(60.8%)表示“会”,分别有306人(37.6%)和250人(30.8%)表示“不会”,分别有333人(41.0%)和69人(8.5%)表示“视情况而定”。中职生综合素质偏低、分析能力偏弱,尚不能完全明辨是非,导致其在不当的场合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2.3 交往诚信方面

对于“缺乏诚信的人会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的说法,选择“同意”的学生达88.0%;对“你身边值得信赖的朋友有多少人?”这个问题,13.5%的学生选择“没有”。这说明中职生只信赖诚信的人,但他们身边缺少的就是诚信之人。这反映出部分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朋友圈)对其人生观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对于“假如你在生活中坚持诚信的原则,却受到别人的欺骗,这时你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62.1%(505人)的中职生表示“诚信是我做人的原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这个原则”,这点让我们很欣慰。30.1%(245人)的学生表示“虽然仍坚持诚信,但是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保持诚信”。说明中职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会受家庭、朋友、学校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还有7.7%(63人)的学生表示“老实人吃亏,放弃自己的诚信原则”。

2.4 网络诚信方面

网络是当今社会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平台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很多涉世不深的中职生带来困惑。调查显示,92.3%的学生意识到网络信息不完全可信,但实际生活中还有37.5%的学生“曾经在网上有受骗经历”。这部分学生如果不经过正确引导,有可能会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报复社会,造成更坏的影响。

2.5 经济诚信方面

对于捡到钱包这类关于经济的问题,80.3%的学生表示“会拾金不昧”;高达34.3%的学生选择“换掉手机卡”来解决手机欠费的问题;48.7%的学生会通过“夸大家庭经济困难或隐瞒经济实情”申请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这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诚信来换取钱财。另外,通过访谈还了解到,部分学生追求物质享受,为得到更多财物,往往编造谎言欺骗父母或同学。

3 中职生诚信教育对策

为帮助中职生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培养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我们成立了“在中职生诚信教育中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教育机制的实践探索”课题组。课题组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加强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全方位的诚信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中职生诚信行为的养成和诚信品质的提升。

3.1 加强中职生诚信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

为确保诚信教育的执行力,学校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德育教研室和各专业教研室)和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科、校团委)相互合作的诚信教育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各部门效能,形成从校长到学生的纵向联系和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构成的多级管理网络,从组织管理上保证学校诚信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3.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中职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以诚信评价标准为突破口,以诚信档案建设为重点,建立中职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杜绝“破窗效应”。

3.2.1 建立健全中职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制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内容涵盖学生在学习(如考勤情况、学习态度、考试态度等)、生活(如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法律法规等)、人际交往(如网络生活诚信记录等)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表现。学校采取奖罚分明的措施,一方面,在校园内为守信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守信激励机制,褒奖诚信者,让诚信度高的学生享受无人监考、免证借书、饭卡透支等待遇;同时将学生的诚信度与评优评先和就业工作推荐相挂钩,让守信学生充分感受到讲诚信带来的回报,在校园时时受益、事事得益。另一方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说谎、考试作弊、恶意欠费等行为做出惩罚。失信归根结底是缺乏或丧失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根据失信的轻重度给学生以不同惩戒,如口头或书面批评,组织他们到社区、福利院、养老机构当义工等。惩戒不是目的是手段,希望有失信行为的中职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互信、互助和互利,找回缺失的责任感,回归诚信的队伍当中。

3.2.2 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中职生诚信档案依据上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评价标准,建立数字化、信息化的中职生诚信档案,构建网络诚信管理系统。在学生管理系统中加入学生诚信情况的条目,给每位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设置学习、经济、网络、交往等明细项目;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诚信等级,并对具有中度、重度失信行为学生的记录自动呈现预警状态,提醒管理部门对此类学生加强教育和惩戒;及时更新档案,对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诚信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将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并将诚信档案的最终等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在就业推荐书中。

3.3 发挥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诚信教育

中职学校的主要职责不仅仅是培养有技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一名有品德的从业者。学校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具体做法是:一方面,编写包含中职生学习生活、经济生活、人际交往等诚信教育内容的教材,将诚信教育课程化。另一方面,结合学科要求和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渗透诚信教育,实现诚信教育学科化。诚信是一名职业人理应恪守的职业道德,针对各职业的具体要求,广泛在中职生中开展职业道德宣传和教育活动,让这些即将走向职场的中职学生尽早熟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并依据这些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诚信教育职业化。

3.4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实现诚信知与行的统一

要实现诚信知与行的统一,单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认知,提升诚信品质。校内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学校团委和社团通过诚信教育主题班会、道德讲堂、考试前的诚信宣誓等活动,将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落实到每位学生的方方面面。校外加强宣传导向,把诚信教育活动与实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即将踏入社会的中职生成为诚信的自觉接受者、宣传者,为他们日后成为诚信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3.5 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诚信校园文化环境,把诚信文化因子注入校园文化之中。一是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把诚信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如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辩论赛、知识竞赛、海报评比等活动;二是在校园长廊、操场、教室、宿舍等场所营造诚信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诚信教育就在身边,如建立无管理员图书室、无售货员小店,放置便民药箱等;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干部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邀请诚信模范宣讲诚信事迹。

在这次诚信调查中我们发现,“诚信”依然是当今中职生的主流态度,这表明大多数中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诚信观念,会因诚信约束自己的行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时,本文针对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积极引导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关键期的中职生学做“真人”,成为“真人”。

G526.5

B

1671-1246(2017)14-0102-03

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在中职生诚信教育中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教育机制的实践探索”(GXZZJG2014A038)

猜你喜欢

惩戒诚信中职
忘却歌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也谈“教育惩戒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