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2017-08-15司志昊

新课程·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近代化认识

司志昊

摘 要:中国的近代化问题一直都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高中学习过中国近代史以后,对中国近代化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近代化;认识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开始于“洋务运动”,历经一百多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化必然会有当时的特色。也正是如此,中国的近代化问题一直是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翻阅了一些国内出版的近代化专著和期刊以后,笔者对中国现代化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洋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原因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

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它在以中学为主的基础之上,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思想与技术来补充中学中的不足。这种思想动摇了中国“礼仪至上”价值观的权威地位,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走向现代。

2.引进西方先进机械及工艺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階段。在洋务运动开展之后,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企业,如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还修建了铁路。虽然当时机械化的程度还是很低,但是毕竟引用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机械,改变了当时的生产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带来了光明。

二、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从经济到思想一步步加深的过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始,中国的经济状态发生变化。以洋务运动为开端,人们意识到当前中国社会的落后及西方思想与技术的进步作用。因此也使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步步深入。

1.第一阶段,经济层面的改变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若不寻求改变,只能面临灭亡。因此,中国对近代化开始了探索。以洋务运动为开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创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

2.第二阶段,政治制度的改变

洋务运动唤醒了国民对经济近代化方面的探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的目标,开始了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与探索。虽然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却唤醒了人们对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认识,维新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3.第三阶段,思想观念的转变

当政治与经济都发生了改变的时候,思想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或者说,如果传统的思想不发生改变的话,那么政治与经济都不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这些都是经济与制度发展的成果。而这一成果也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成为我国思想走向近代化的标志。

三、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1.曲折

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思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被打破。一种新的制度想要取代旧的制度,就必然会受到抵制和反抗。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自主富强。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共同的阻扰,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必然充满了曲折。

2.无实权

中国近代化之始就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虽然是借鉴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械,但是由于领导者本就属于地主阶级,思想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将实权交到资产阶级手里。封建制度依旧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资产阶级手中并无实权。

3.缓慢

中国当时受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影响,无论是经济,技术还是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落后的。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原动力并不是来自内部的改变,而是源自外部的侵略。如果没有了外部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还将推后。中国当时落后的经济、技术,都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发展得缓慢。且资产阶级手中无实权,近代化发展也会变得缓慢。

四、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当时中国近代化不仅受到了西方列强的阻扰,同时还受到了来自我国内部封建势力的阻扰。在重重险阻之中,中国的近代化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地推翻了封建社会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新制度。由此可见,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

笔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化之所以会出现,同样离不开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华民族并没有放弃抵抗,顽强地寻求生存与改变。如果没有先烈自强不息的探索,也不会有中国近代化的出现。如果不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也不会有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只有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下,中国才会向着一个方向继续发展。

中国近代化同时还与民主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新思想的产生促进了民主革命的产生,民主革命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走向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民主革命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保障。如果缺少了民主革命,中国的近代化路程将会变得更加漫长。

参考文献:

[1]张曼菌.中国近代化思想研究(1912—1949)[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2][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中国近代史近代化认识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