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7-08-15王月秋

文理导航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

王月秋

【摘 要】朗读训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加强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朗读技巧的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的内涵,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变得十分关键,帮助学生在朗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智力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一、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朗读教学并不是盲目开展的,而是在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开展的,因此教师就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標,让学生有步骤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但是朗读同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或活动中,和学生探讨文章的朗读技巧,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现,学生的思想也会得到启迪。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将相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设置的朗读目标就可以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廉颇和蔺相如的性和特点,学生在刚开始朗读的时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不准确,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先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梳理,了解故事背景后,学生对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就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在朗读的时候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例如在朗读蔺相如和秦王对话的时候,秦王的需要用傲慢的语气,而蔺相如就需要使用临危不惧、大无畏的语气,这样才能够在朗读中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再比如在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这三首古诗的时候,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田园诗歌的朗读技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模仿录像带或者教师的声音语调,了解在不同的诗句应该使用怎样的语调。例如在朗读《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既需要了解诗句表面的悠闲恬淡的景象,也需要对农民遭受剥削和困苦的内在情感进行了解,朗读的过程就需要用一种带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不能单纯用轻快、恬淡的语气,还需要带着一种无奈的情感,这样才能将这首诗的复杂性感表现出来。朗读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转变,随着学生朗读水平的逐渐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置教学目标,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能逐渐得到提升。

二、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朗读保持持续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来选择朗读形式,例如示范导读、竞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等童话故事的时候,就适合利用示范导读的朗读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这类童话故事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比较适合学生朗读练习。但是在文章中经常会有一些生字,刚开始就要求学生有感情阅读是比较困难的,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读练习,学生在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帮助下逐渐培养语感。比如在学习《小池》、《回乡偶书》、《赠汪伦》这些古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用竞赛朗读的形式,这些古诗较短,学生很快就可以克服生词障碍,学生也更容易参与到朗读中,学生在相互竞争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篇文章中人物角色和对话都较多,学生可以通过动作、神态以及语气等将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等特征表现出来,学生在朗读中会增加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

三、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朗读技巧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提升,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有针对性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引导,合理设计重读、停顿、语气以及语速等。遇到描写发生变化或者遇到危险、激动的句子的时候,就需要使语速加快;遇到描写高兴、喜悦、赞美等句子的时候,就需要采用高声调、声音响亮的句子;而对一些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就需要放缓语速。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以欢快、轻松的声调来朗读这篇文章,这主要是因为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作者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通过轻快的声调能够将作者的心情更加有力表现出来。例如在朗读“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这个句子的时候,在生动活泼的声调中,学生仿佛可以看到蜜蜂真实舞动的场景。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用深情的语调来朗读,例如“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这些句子通过深情、急迫的语调朗读出来,就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父亲那种着急的心情感同身受。在朗读“不,爸,让我的同学先出来吧!因为我知道你会在和我在一起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永远都会来到我的身边!”这个句子的时候就需要用一种坚定、信任的语气,表现出父子之间那种深沉、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情感。正确把握不同句子的语气需要学生在长期的锻炼中形成,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而长久的指导。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有步骤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情感、人物性格,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学生长期的实践,这就需要学生开展长期反复的训练,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知道,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文彩芸.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学周刊,2016(08):189.

[2]苏学珍.农村小学学生朗读能力如何培养[J].华夏教师,2016(03):29-30

[3]薛海莲.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4):46-47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