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影响及因应对策

2017-08-15井乐刚张庆岭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科目生物学考试

安 莹 井乐刚 张庆岭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影响及因应对策

安 莹1井乐刚2张庆岭3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在浙江省和上海市开展试点,此次改革给高中生物学教学带来很大变化。高中生物学教学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文章给出了一些措施建议:高中学校应开展“走班制”教学,重构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重建教师评价机制。生物学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施素质教育。

高考;教学;生物学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依据改革的总体规划,作为此次改革试点省市的浙江省和上海市,也于2014年9月分别公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以下简称《浙江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3](以下简称《上海方案》),两地都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为其他省(区、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依据。这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必将对高中阶段的教育理念、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等许多方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

(一)考试科目设置的变化。《意见》指出,“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作为选考科目。改革前,对于理科考生来说,考试科目组合只有“3+理综”(上海为“3+1”)一种,而按照新的“6选3”或“7选3”(《浙江方案》中增加了技术科目)模式,理论上的科目组合有20种或35种。

(二)招生录取机制的变化。《意见》要求:“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前,考生总成绩只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上海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任意1个科目)成绩组成;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2014年以后,各省(区、市)继浙江、上海之后,参照《意见》并结合实际,相继制订并出台了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些方案与试点省市均是大同小异。

(三)考试时间的变化。改革前,除春季考试招生外,所有省(区、市)的所有考试科目都只考一次,且都安排在每年的6月。改革后,各省(区、市)出台的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次数不尽相同。《浙江方案》规定,外语每年安排两次考试,一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另一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上海方案》规定,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各科目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

(四)生物学科地位的变化。改革前,对于理科来说,生物是和物理、化学一起在“理科综合”科目中,且只占90分(上海为“3+1”,生物满分为150分),占高考总分750分的12%。改革后,生物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单科考试且满分为100分(上海为70分),占高考总分750分的13.3%,比改革前有所提高。据统计,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1368所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选择生物的涉及设限专业(类)的32%;考生选考生物,可报考的专业(类)达到68.8%[4]。在现行高考中,理科生只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这意味着,新高考方案实施之后,考生的专业选择面均比现行高考文理分科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一)开展“走班制”教学。改革前,高中生物学的授课形式基本是以固定的行政班为教学单位。改革后,同一个行政班内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选考科目,有的学生将生物作为选考科目,有的则只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下同)科目。由于选考和学考的内容及难度要求不同,所需的教学课时不同,因此,原有的行政班体制已无法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班级授课将转变为分类(指选考或学考)甚至分层(指选考班再分为不同层次)教学。这样,生物课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被打破,“走班制”教学将成为必然模式。

“走班制”教学,是指各学科教师在固定教室授课,学生依据各自的发展愿望、学科兴趣、学科知识及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在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程度要求、不同考试难度的课堂上课[5]。目前,国内“走班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全员、全科走班;另一种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学习仍然固定在同一个行政班,其他选考科目组成教学班,进行“走班”。后一种“走班制”模式更容易操作[6]。改革后,生物和其他选考科目一样,也要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采取“走班制”教学。

为使“走班制”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学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进入选考班或学考班,使其调整好心态,从心理上接受“走班制”;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对学生的选择实行动态管理,允许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申请变更;三要根据自己所承担类别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合理布置作业、测试和评价;四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重构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前,学生的日常管理是以行政班形式进行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按同一张课表上课,由专门的班主任老师负责管理。实施“走班制”教学后,原来的行政班界限被打破。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由于选考科目及学习层次的不同,要到不同的教学班教室上不同的课。这种变化削弱了原班集体中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也减少了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和交流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学校需要重新构建学生管理模式。浙江省的一些学校正在探索尝试建立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教师和成长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和定教师、定班干部、定座位的教学班学生“三定”管理办法[7]。上海市的一些学校则实行班主任和导师的双轨制管理[8]。每位导师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选考科目,掌握学考、选考的要求和学习方法[9]。与班主任相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个性化[10]。按照上述管理模式,生物学等学科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做好自己所教教学班学生的出勤、纪律、卫生、座次、作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那些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生物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三)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由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中,因此,在确定选考科目时,学生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容易得高分的科目。另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选择。杜芳芳等[11]在浙江省五所高中开展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生物科目选择意向的调研结果表明,17.6%的男生和22.9%的女生选择生物,二者合计的总人数仅次于地理、物理和化学,位居第四。2014年4月,清华大学面向京津地区21所高校的552个本科招生专业进行的高校选考科目设置的调研结果显示,在理科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的选考科目设置中,生物约占12%;工科类(包括医药食品、信息、土水建筑、机械、材料环境等)专业的设置中,生物约占8%;表明考生对生物科目的需求较小,因而高中对生物学教师的课时需求不是很大[12]。金邦建等人[13]的研究则表明,实施高考新方案后,浙江省不少学校由于选考生物的学生多但师资不足,使得生物学教师超负荷工作。在杭州市第二中学,60%的学生选考生物。上述情况说明,改革后不同学校对生物学教师的需求量不同,有的学校产生富余,而有的学校却出现短缺。对于同一所学校,每年选考生物的人数也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学校对生物学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和动态调整。在新老高考方案的过渡期,生物学科将会出现师资缺口。为此,学校应适当增加生物学教师数量。在编制有限的条件下,也可探索区域内教师共享机制,特别是针对合格性考试的内容,可以尝试优秀教师走校教学[14]。

实行“走班制”教学,不但会加大生物学教师的工作量,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相关管理工作,还要在选考科目确定、大学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因此,学校除了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外,还需对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及对学生发展的指导能力。学校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利用学校自身的优秀教师资源带动新教师的发展,采取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等方式,实时进行师资培训[15]。

(四)重建教师评价机制。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走班制”教学方式的实行,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与高考改革方案和高校录取机制相衔接、与“走班制”教学相配套的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前,在“理科综合”科目试卷中,生物学科的试题内容是和物理、化学学科拼合在一起的,学生该科目的考试成绩是三门学科的总分,显示不出生物学科的单独得分。这样,学校就无法获知学生生物课的学习效果,进而无法对生物学科教师的教学成效作出评价。改革后,生物学科实行单独考试,单独呈现成绩,学校可以对每一位生物学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评价[16]。实施“走班制”教学后,生物学教师担任不同类别(层次)班级的教学任务和管理职责。由于班级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给教师工作量、教学效果及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评价带来了挑战[17]。由此可见,原有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已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学校必须建立新的、公平、公正、科学的教师考评机制,才能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生物学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一)实施素质教育。关于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意见》提出要“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方面,《意见》提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意见》的上述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生物学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工作: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要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的陈旧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第二,提高自身素质。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意见》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生物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逻辑推理、实验设计、综合分析、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着力加强教学和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教师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体现生物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和品格的目的。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也将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生物学教师要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18]。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考生有“6选3”或“7选3”的选考自主权,目的是通过高考改革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关注社会,理智地确定未来的学业方向。但杜芳芳等[19]对浙江省五所高中开展的调查表明,在面对突然被赋予的选择权时,许多学生感到非常茫然,不知如何选择;很多学生在兴趣与就业、专长与爱好之间存在选择的矛盾;部分学生甚至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很多学生希望校方及任课教师能提供选科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其感兴趣的及擅长的学科。由此可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已刻不容缓。

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明确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而帮助其理性、科学地选择选考科目,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首先要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能力特长、价值观念等,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相关社会职业的种类、性质、工作内容、从业要求、获得途径、发展现状及前景等,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向其介绍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就业方向等知识。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目标,明确大学学习的专业方向,进而正确地选择选考科目,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确定修习层次和选考时间。生物学教师要向学生系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是否适合选考该科目做出理性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甄别其选择是否合理,并给予科学的指导。

(三)调整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前,生物学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测验考试等都是相同的,对学生的评价也基本是按照学习成绩来进行的。改革后,一些学生把生物作为学考科目,而另一些学生则将其作为选考科目。特别是实施“走班制”教学方式后,学考班与选考班、不同层次选考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作业布置、阶段考试等均不相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对不同类别教学班的学生应单独考核,执行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由以往单一评价学习成绩转变为评价学习成绩与评价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相结合。应强调过程性评价。比较普遍的评价方式是学分制[11,15]。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既面临着师资、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也是一次更新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加快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改革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政策导向,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生物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改革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中,共同探讨,相互借鉴,以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贡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S]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 _9065.htm.

[2]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S] [EB/OL].http://www.zjedu.gov.cn/news/26772.html.

[3]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S] [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409/420032014 012.php.

[4]朱振岳.浙江2017年高校选考科目公布两万多专业一半不限选考科目[N].中国教育报,2015-03-02.

[5]蓝日模.“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8):66-69.

[6]王润,周先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机制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6(6):49-53.

[7]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学教育的影响及因应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5(7):16-21.

[8]虞晓贞.刍议“走班制”下的学校管理创新——以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为例[J].教育参考,2016(3):71-76.

[9]周建峰.借助高考新方案,科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基于浙江师范大学附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4):56-59.

[10]白成友,武鹏.浅析一线教学面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挑战——以浙江高考改革试点为例 [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5(7):77-80.

[11]杜芳芳,金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选择意向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五所高中的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8):15-18.

[12]于世洁,徐宁汉,杨帆,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2):32-36,63.

[13]金邦建,于海波.浙江高考新方案物理选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课程教学研究,2016(7):32-36.

[14]朱皆笑.现行高考“渐进式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及路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4(34):73-76.

[15]韩艳玲,毕宪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分层走班制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研究,2016(3):86-90.

[16]罗立祝.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对高中教育的影响[J].中国考试,2015(9):13-21.

[17]冯莹,丁弘正,李佳,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选课走班学习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34):54-56.

[18]武祎.高考改革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6(7):23-24.

[19]杜芳芳,金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科目选择意向现状及对策——基于浙江省五所高中的调查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8):15-18.

G521

A

2095-0438(2017)11-0132-04

2017-07-04

安莹(199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生物);井乐刚(1972-),男,黑龙江拜泉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科教学(生物)。

[责任编辑 王占峰]

猜你喜欢

科目生物学考试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你考试焦虑吗?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准备考试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