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多样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2017-08-15胡建文李希聪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吉首价值观

胡建文 李希聪

(1.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2.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文化多样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胡建文1李希聪2

(1.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2.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文章主要就文化多样性视阈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与所带来的影响及如何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这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文化多样性是当前高校乃至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校园内学生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受到冲击。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促使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在面对这一新形势时,进一步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进行调整,将多种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文化多样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发展着,当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文教育多元化便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结果。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起来。而在不断的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我国原有的文化形态、理念受到了冲击。不同的文化思想充斥了当前年轻人的思想,对其价值观、世界观都带来影响。而高校是各类文化潮流、人文思想汇交、激荡最为突出的一个场所,所以,高校的学生是最先接触到不同文化理念的一类人群,而其对于未来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的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文化多样性这一历史潮流下,选择科学的、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端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秉承中国优良的精神文化素养、吸收外国的精锐人文理念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一、文化多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处在一种空前繁荣的状态,促使不同地域、国家的文化信仰、人文理念、地域风情、民俗特点等有机的融汇在了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对本土原有的文化观点、价值理念等进行重新审视。通过借鉴外界的文化精髓,对本土文化进行再创新。这一文化理念也渗透到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革新,进而开拓大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想境界、提升他们的精神领悟、思想意识。就这一角度而言,文化的多样性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滋养了人类文明向着更为繁荣的方向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各地域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交流在融通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引发出不同的矛盾。这同样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影响,迫使其面对挑战,对原有的教育路径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将外界优秀的思想观念传播给学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文化多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受全球化影响和国内社会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特点。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点,多元价值观的表现更加明显,其影响也逐渐扩大。这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高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影响,二是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信仰带来了影响。由于存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使得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得不作出有针对性地路径调整。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影响。

1.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文化多样性是时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在文化多样性的大背景下,原有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多元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这就促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不得不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有效地对当前高校学生进行恰当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对不同文化理念进行认真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进行改良与扩充,进而将不同文化观念、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广大的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人文价值观的引导。

2.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造成了影响。由于我国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开展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文化的多样性,将不同的、新的思想观念引入到我国的社会中,从而导致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无法满足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换言之,此时高校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无法充分起到对学生道德、社会观念进行恰当引导的作用了。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对高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多样性的变化,同时也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文理念、价值观念都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思想觉悟、理论分析、价值观的判断等多方面予以提高,从而来准确地对不同价值观念、人文观点进行客观的、恰当的、科学的判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学习,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进而强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观念,规避其被外界有悖主流观念的思想所左右,防止其做出错误价值取向的判断。

(二)对高校内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感念的影响。

1.对大学生精神、信仰所带来的影响。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远期目标追逐过程中一个原始的精神动力,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价值观的评判原则。而文化多样性的产生,无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精神、信仰、理念等多方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大学生进而开始对原有的思想政治理念、信仰产生了怀疑,对于原有的思想政治观念、信仰的主体意识于精神上出现了迷惑,无法对不同的文化理念进行正确的、恰当的评判,最终将影响到其世界观、社会价值的认可,对自身的精神信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当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的来进行改善,恰当的来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引导。

2.对大学生道德品质规范造成影响。虽然进入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已经成人,但是年龄尚轻的他们并真正地步入社会,其自身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还不成熟,这一时期,来自于外界的不同新文化、新思想、新潮流,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必然造成极大的冲击、影响,致当代很多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弱、道德行为轻浮。这正是当前文化多样性时代下、外界不良思想道德观念所引发的一种恶性结果。因而,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对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大学生的行为带来了负面影响作用。高等学校是一个为学生授业解惑的教育机构,美丽的大学校园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应是一个净化人们心灵、提升人们思想觉悟、端正人们道德品质、提高人们专业技能的场所。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大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做好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益的人才。而文化的多样性的出现,对原有的“三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本身又比较理想化,对于一些不健康的理念无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因而很容易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行为,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工作,乃至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而做好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选择与运用,则将有效地规避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多方分析后可得,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三、文化多样性视阈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方法

人的思想决定了其自身的行为,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栋梁,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个体意识突出,而思想却不尽成熟。文化的多样性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担负起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任,不仅要适应文化多样性对其自身教育理念、方法的冲击,同时还要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其精华,对我们原有的思想教育理念、内容进行提炼与升华,转变原有的教育方法,寻求更为科学的、恰当的教育路径。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思想政治价值教育进行创新。对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接触外界思想、文化的同时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围绕这一主旋律展开,对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充分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到高校人才培育中来。

同时,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完善,从而突破传统价值观的禁锢,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在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将多元化的价值观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彼此和谐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强大学生道德观念,对其道德品质、行为进行规范。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观念与西方文化观念、主流价值取向与非主流价值取向之间的交流、冲突越发的突出,导致当前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其道德观念、品质、行为出现偏差。

这一情况的发生,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并适应新形势来对道德教育进行创新。“大学生道德发展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前提下借鉴吸收外来优秀道德资源,在对话中寻求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水平与道德行为能力。”[2]要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将西方先进的、优良的文化成果融合于其中,创立一种适合时代发展的全新道德观念,进而以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来对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品质、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引导大学生将其能动性、创造性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实现在文化多样性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可正确地合理地来对道德观念、行为进行选择与判断,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能力。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内容创新,弘扬民族精神。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具有两方的特性,一是内容上追寻稳定性,二是强调内容的权威性。为了适应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内容进行创新。当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循序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规律,以优秀民族文化思想成果为标尺,将新的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于其中,从而实现在保持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优良内容的基础上,使其变得更具时代特点与创新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应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培养。因为作为文化的天然属性,民族性是文化传承、发扬、道德构建的基准。在文化多样性这一背景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民族精神的弘扬,可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语

文化多样性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在这一大环境下,人们首先应充分地认识到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影响,然后,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与发展,以吸收那些优良的文化成果,将文化的多样性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恰当的处理,做好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合理选择,确保当代大学生免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健康地成长成才。

[1]吉斌.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

[2]付健,许晓菁,章婵丽.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J].凯里学院学报,2015(1).

G640

A

2095-0438(2017)11-0111-03

2017-07-13

胡建文(1975-),男,湖南新化人,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吉首大学报社社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李希聪(1985-),女,湖南益阳人,吉首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理论。

吉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文化多样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SUSZ201503)。

[责任编辑 靳开宇]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吉首价值观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最亲的月亮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