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基础和室性早搏前后短-长RR间距在心脏性猝死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2017-08-15张玉生梁英才
张玉生,梁英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医大一院急救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冠心病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冠心病患病比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因此,应提升对冠心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接收诊治的6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基础和室性早搏前后短-长RR间距在心脏性猝死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收诊治的6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即A、B、C组,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26例、227例、227例。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1:105,年龄在35~74岁,平均为(51.34±3.28)岁;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9:108,年龄在35~73岁,平均为(51.93±3.73)岁;C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7:120,年龄在36~74岁,平均为(52.83±3.19)岁。
1.2 治疗方法
对A组患者实施心电图监测,以便对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实施记录,对患者产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之前的缺血状况及心室肌电活动情形有所了解及掌握。B组患者存在显著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113例、114例,对其实施相关检查,以便对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形的发生情况有所了解及掌握,探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形与心律失常情形、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之间的关联性。C组患者均为不存在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的心绞痛病症患者,作为B组的对照组,用于探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形与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之间的关联性。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的心电图实施监测,探究患者产生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之前的缺血状况及心室肌电活动情形,探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情形与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情形之间的关联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A组中包含139例室性心动过速前短-长RR间距患者。B、C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包含107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211例存在心率失常基础情形患者。
3 讨 论
心源性猝死主要是指不存在心脏相关病症病史或轻微心脏相关病症的患者,病情一直保持平稳状态,在并未遭受显著性外界创伤或自我损伤情形下,因心电衰竭致使心脏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而突然死亡[2]。有研究显示,超过70%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冠心病症状[3]。
综上所述,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基础和室性早搏前后短-长RR间距均有一定关联性。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素并不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情形的主要决定因素,大部分心脏性猝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律失常基础,室性早搏前后短-长RR间距在心脏性猝死情形的相关因素中占比最大,通常可以应用起搏器对早搏前后短-长RR间距实施控制以便达到预防的目的。
[1] 华 伟,丁立刚.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前景[J].中国循环杂志,2014,(12):961-963.
[2] 华 伟.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6):403-405.
[3] 李 露.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17):1768-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