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
2017-08-15吴琼
吴 琼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 武汉 430200)
临床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主要与新生儿不具备自主意识与能力有关。笔者在参与了2015年6~12月与2016年6~12月两批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临床护理实践后,深刻体会到新生儿抓脱氧管、输液留置针等对其生命健康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工作总结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管道脱落的预防措施,希望降低新生儿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象分别为2015年7-12月与次年同期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按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29例留置针输液,11例面罩输氧,8例经口留置胃管。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24例留置针输液,18例面罩输氧,6例经口留置胃管。两组新生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临床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干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为避免躁动或哭闹致留置针管脱落,使用医用胶带交叉固定针柄,再使用弹力绷带缠绕一圈。我科室采用自制面罩替代鼻导管给氧,将开塞露对半剪开,为避免给氧过程中二氧化碳潴留,在面罩上剪三个孔使其呈三角形,自制面罩不仅制作方法简单且易于固定。对于经口留置胃管的新生儿,注意胃管固定位置应选在新生儿下颌,结合新生儿好动特性与实际面部大小选用合适的3M透明敷贴固定[1]。注意监测接受刺激性药物治疗的新生儿输液速率,维持缓慢输注速率,切忌随意改变新生儿输液速率与体位。对于新生儿所表现出的感冒、腹泻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做好保暖工作。为防止新生儿抓伤自己,护理人员定期修剪新生儿指甲,或在掌心放置棉花团填塞,防止指甲嵌入幼儿掌心皮肤内使幼儿皮肤受损或感到不适[2]。将纸胶布剪短对折粘贴在婴儿指甲上防止皮肤抓伤。医院重视妇科产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增强医护工作者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
1.3 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新生儿皮肤抓伤与管道脱落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皮肤抓伤与管道脱落(包括留置针输液管、胃管脱落)的分别有3例(6.3%)、2例(4.2%);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皮肤抓伤与管道脱落的分别有7例(14.6%)、9例(18.8%),观察组新生儿皮肤抓伤与管道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新生儿临床护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若生后幼儿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面罩输氧、经口留置胃管,临床护理难度更是倍增。与普通成人相比,新生儿无自主意识与能力,临床护理完全是零语言交流,全凭护理人员仔细观察与日常经验。皮肤抓伤、输液针脱落、胃管脱落是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经常可见的不良现象,为确保新生儿生命健康,顺利度过围产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皮肤抓伤,临床常采取合理的约束固定方式束缚幼儿双手,但实际应用中该干预措施的效果并非完全奏效,肢体受限的新生儿在不适状态下哭闹不止,挣扎过程中还能可能增加幼儿皮肤损伤风险,情节严重或有可能发生骨折。站在另一个角度思考,对幼小的儿童实施此种强制性护理措施有失人文主义情怀,同时也不会得到家长支持,甚至有些家长会将此举误认为虐待儿童的行径,激起家属不满,造成医疗冲突。为避免合理的双手束缚造成的皮肤损伤或骨折,临床护理中可以为幼儿佩戴手套或使用纱布包裹新生儿手部,通过此举及预防了新生皮肤抓伤同时限制手部活动,减少幼儿对相关管道的拉拽,降低管道滑脱发生率。
妥善、牢固、科学的管道固定方法是降低管道脱落发生率的关键,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采用医用胶带交叉固定针柄,辅之弹力绷带缠绕,加固固定的同时不会对皮肤造成压迫,阻碍血液循环流动。将开塞露对半剪开制成面罩替代鼻导管给氧,表面剪开呈三角形状分布的三孔,有效防止二氧化碳潴留。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是降低新生儿抓伤与管道脱落的有效护理方法,临床实用性与推广价值高。
[1] 金二丽.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30-231.
[2] 郑秀莲.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