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视角的“嫁接”意识培育
2017-08-15浙江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浙江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李 碧
基于语用视角的“嫁接”意识培育
浙江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李 碧
强化嫁接意识,以寻找最具亲和力的言语资源、营造最具吸引力的语用场、创生最具生命力的语用视角,突显课堂中的语用,使教学真正致力于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其落地生根,蓬勃生长。
嫁接 言语资源 语用场 语用视角
嫁接,本是植物学概念,是指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观照我们的语文课堂,学生从文本中汲取语言,生长自己丰富言语的过程和嫁接何其相似。文本犹如接穗,学生犹如砧木,通过课堂的“嫁接”,两者紧密接触,相融相生,长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言语个体。
一、“接穗”——寻找最具生命力的“言语资源”
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是决定嫁接的主要因素。所谓亲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结构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相互结合在一起。所以,嫁接前要找适合的接穗。
站在语用课堂角度来教语文,其目的是要实现从“教会知识”转向“发展素养”,努力挖掘、整合文本中可能带给学生素养发展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从学生出发,寻找与之契合度高的、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言语资源”。
文本在手,可讲可教的内容一大筐。作为教师就要从语用角度出发,学会从文本中筛选适合学生的语言材料,提炼语言训练点,让学生与它们对话、思辨乃至纠缠,从而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规范得体、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方式。
【片段举隅】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
师:什么是网络呢?老师在网上找到了这么一段话。(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这段文字,你们知道什么是网络了吗?
(生都摇头)
师:那课文是怎么介绍网络的?(学生找读,课件出示书中句子)引导学生关注、理解打比方的句子。
生1:我觉得电脑网络是四通八达的,因为课文把它比作蜘蛛网,蜘蛛通过蜘蛛网可以到达各个角落。
生2:我有补充。把电脑网络比作蜘蛛网,可以看出电脑网络把国家、城市、家庭都紧密联系起来了。
生3:我觉得网络信息是快速传递的。因为课文说它是信息高速路,我们的高速路上汽车可以快速通行。
生4:把地球比作小村庄,说明网络使大家彼此间的距离变短了,交流增强了。
师:是啊,作者通过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把难以理解的“网络”清楚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如果碰到一时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在表达中也可以学用这种方法。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理解不难,粗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可教可论的。但是,这位老师很敏锐地抓住了“打比方”句子群这一言语资源,通过艰涩难懂的定义和运用熟悉事物打比方的概述作对比,从而感受到打比方的秘妙之处。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初步认识感知“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之法,显然比读读说说来得有价值得多。
嫁接的接穗,本身就是要富有生命力。同样,呈现给学生学习的言语资源也要富有生命活力。如像“绿蓑衣”“蓬松的午后”这样的言语陌生化现象,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这样富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如“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中“坠”这样具有隐性玄秘的语言现象……这些言语资源于学生而言,具有特殊性,具有新鲜感,能给予学生言语生长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兴趣自然也不同。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具有生命力的言语资源,从语言理解运用的角度,深挖细掘,让它们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呈现给言语个体——学生。
嫁接接穗,还得找寻合适的时机。同样,教师寻找精致优质的言语资源,也要找对孩子言语发展的时机。什么时候学用说明的方法来介绍?什么时候可以用总分的方法来交流?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必须细化学段目标和内容,必须基于学情,不越级,也不滞后,抓住“言语生长”的最佳时机。如此,教师敏锐地发现学生言语生长的关键时刻,继而顺应、平衡、同化,领着学生走向文本深处,走向思维深处,进而蓬勃生长,根深叶茂。
二、“接通”——营造具有吸收力的“语用场”
嫁接中,接通的过程其实就是接穗和砧木亲密接触,相互适应、渗透的过程,当然更是接纳、融合的过程。
有了优质言语资源,在课堂中就要努力营造各种“语用场”,让每一次语言文字的学习都处在一个浓浓的看不见的氛围和气场中,让学生和文本之间互动往来,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品味、去表现,让文本中的语言生成点深深地犁过,而不是简单地滑过。
1.品析诵读,扩大熏陶和积累的“增值空间”
词句片段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肚里有货,下笔不愁。积累了大量的佳词好句,更能充分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可以抓住那些灵动、传神、细腻的字眼,通过品析诵读的“场”加以拨引,引领学生悉心品味,细细咀嚼。
【片段举隅】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一文。
师:为什么把“坚定”读得这么重?
生:因为普罗米修斯的心中已经作了一个决定:宁可死也不归还火种。
师:坚定就是下定决心。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我是从“决不会……更不会……”这两个词语里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意志很坚定。
师:“决不会”“更不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定。请你好好来读这两个词,读出那一份坚定。(学生深情朗读)
生:我是从一个问句里感受到的“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言下之意,就是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师:那课文为什么不用你的话,而用了一个问句呢?
生:反问句能加强语气,可以感觉到普罗米修斯内心的坚定。
师:你真厉害,抓住了一个问号来感受。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这句话。(学生深情朗读)
优质的言语,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蕴含着深厚的意蕴。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表面,而要推敲、品析、涵泳,体会个中的精微之义、精妙之思,明白“原来可以这样写”。再通过一次一次地朗读,在语言的诵读中层层累积,就像矿藏的形成,成为丰厚的语言基底。
2.读写迁移,提高运用和表达的“活跃指数”
静止在心的语言缺乏活跃度。语用教学的奥秘,几乎全在于 “运用”两字。所以,读写迁移也是营造“语用场”的有效策略之一。仿写、续写、补白写……各种写,皆能盘活语言,让语言动起来,用起来,吹皱一池春水。
但有一点,教师必须基于文本,找准“读”“写”契合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特言语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创造。
【片段举隅】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一文。
课件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合作读)
师:如果你是倭瓜,你愿意爬到哪儿?为什么?
生:我愿意爬到祖父的身上,就爬到祖父的身上。
生:我愿意爬上房顶,在房顶上舒服地晒太阳。
……
师:萧红是自由的,所以眼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小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是无忧无虑的。你看: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
把草帽遮在脸上睡着了……
梦中的我就更自由了!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我若愿意________,也没人管。
师:你们能学着萧红的样来写一写吗?(学生仿写)
萧红文章的语言是自然的、率真的、直白的,加上言语的重复循环出现形成了别有韵味的 “萧红体”。“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教师通过读后仿写,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萧红体的特点,读中理解,读中吸收,又借鉴了课文个性语言的表达,尝试运用,充分调动起词句的活跃性。
三、“改良”——创生具有发展力的“语用视角”
嫁接的价值在于改良。我们要有改良的意识,使言语品质日趋提升,言语图式日渐丰富。这对教师而言,是责任,亦是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创新语用视角,让文本发挥出更大的语用价值,让学生在表达中获得更多的增益。
【片段举隅】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一文。
师:课文最后有一句话:“从此,龙王父子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如果你是龙王,你会善罢甘休吗?
生:不会。
师:假如你是龙王,找到哪吒的父亲李靖会如何告状?帮龙王想一想,怎么告才能让李靖相信是哪吒的错?
生:李靖,你的儿子哪吒犯了滔天大罪!他一摆混天绫,就使我的龙宫摇晃起来;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的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绫,就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来。最可恨的是他还把龙筋抽了,赶快把你的儿子交给我处置。
师: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又会怎么说这件事?
生:父亲,你知道吗?龙王父子常常为非作歹,老百姓都不敢下海捕鱼了。我只不过是在海边洗个澡,就出来个怪物。他举起斧头便砍,我没办法才打了他,但不知道怎么的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个人,举枪便刺,我也没办法,不小心又把他给打死了。
师:好一个没办法。责任都推给了对方。
师:同一件“哪吒闹海”的事,龙王和哪吒都在李靖面前讲了一遍,这样的讲述都是对原来这件事的转述。但两人讲的一样吗?
生:一个讲哪吒干坏事,一个讲龙王干坏事。
生:龙王是告状,哪吒是解释。
师:对,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说话也不一样。那么编者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呢?
生:哪吒。因为课文写龙王的是“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都是说他们不好的。
师:你真会读书。一个故事三种说法,因为目的不同所以说法也不同。
薛法根老师这堂《哪吒闹海》可谓是语用的极致。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学习概述,把故事学简单,又接着学讲述,把故事讲生动。到此,已经充分发挥了文本作为言语资源的运用价值。然而,薛法根老师创造性地再开“转述”,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创设语境的全新言语图式,促进了课文的再次内化,更让学生学会了从不同对象、不同目的来叙述的言语技能。
潘新和在《语文:表现和存在》一文中提到:“在教学中,如果不能从言语现象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到另一个言语生命鲜活的肌体中,体察其脉搏的搏动,细胞的分裂,骨骼的发育,感悟言语作品是如何孕育生长的,而只停留在言语表层意义的僵化解读,哪怕你也能透过言语表层意义,开掘你所谓的象征意蕴,这种解读依然是没有生命热度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中关注语用的改良,并创生各种语用视角,通过“场”的作用,我们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写了什么”,更会关注“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话题,去探秘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图,从而有效地改变语文课堂的深度和走向。
语言可生长,语言须生长,它是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重要方面之一。“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就是以语文为例来学语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课堂中强化“嫁接”意识,循语用之本,走语用之道,让课堂充满言语运用的活力,让课堂真正指向人的完整发展!
[1]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王从华.语用:语文课程的学科特质与实践品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
[3]何建红.小学语文课堂基于“语用”教学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