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

2017-08-15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例文习作儿童

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 薛 宜

习作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

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 薛 宜

习作教学要想走出自己的困境,终究是要走向生活,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如何自然地打开儿童的话语密码,让他们真实灵动的语言能够自然流淌?教者唯有怀揣一颗童心,蹲下身来,顺着儿童的视线朝前看,举重若轻,不着痕迹地引领他们走向习作的绿茵地。

生活 情趣 评改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是记叙她在颐和园游春时与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相遇,孩子身上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于是,她对儿童和春天有了新的领悟。教罢此文,笔者感悟到:作为守护儿童精神世界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习作教学,也应该只拣儿童多处行。现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1”《童年趣事》做如下探讨。

一、生活,学生习作的发源地

习作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中去,适时捕捉教学的契机,才能找到有效指导的起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写感受深刻的平常小事,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才不至于胡编滥造,敷衍凑数。不少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整天游走于学校、家庭和培训班之间,生活空间逼仄狭窄,缺少鲜活的素材。非也,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生活的小溪一直在灵动地流淌。窃窃私语的自习课上,拥挤的走廊间,校园的花圃旁,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所,精彩的故事纷纷上演。此刻,教者要成为儿童世界细腻的观察者、敏锐的发现者,帮助他们留住这些弥足珍贵的习作资源,及时为他们打开通畅的言语通道,让成人眼中“幼稚的嬉闹”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契机。唯有如此,习作选材才会走向一片开阔地。

【课堂回眸】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的微博,猜猜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

(学生面面相觑后窃窃私语)

师:(朗读微博)添添吃完樱桃后坚持要把核种在土里,梦想它能发芽,长成一棵樱桃树。虽然妈妈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有梦总是美的。因为心情迫切,半天的时间已经浇了三次水,可怜樱桃种子发芽的希望更加渺茫了。哈哈!

(学生会心微笑)

师:大家在他身上是不是找到了你童年的影子?你们的童年也一定有许多趣事吧。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吗?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生: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但我发现家里的植物整个冬天什么东西也不穿,孤零零地待在阳台上,一丝不挂一定很冷。于是,我端起一杯热水倒进了万年青花盆里,刚倒完就看见叶子卷了起来还冒着热气。

师:哟,好心办坏事。

生:上幼儿园时,我家养了很多鱼,我经常给它们喂食。有一次,平时最爱吃鱼食的小鱼们都沉在水底不动弹。我怀疑它们感冒了,就拿出一包我吃的抗病毒冲剂全都倒了进去,结果可想而知。

师:又来一个“热心人”,当然要加引号。童年时,我们无法看透这个世界,所以总是犯傻气,闹笑话,但非常可爱。还有哪位同学的记忆苏醒了?

生:5岁那年,我帮妈妈去买盐,回家的路上一不留神踩中了地上的香蕉皮。摔了一跤,盐撒了一地。后来我就把盐倒进水盆里想洗干净,全溶解了。

师:这下真落个干净了。(学生捂嘴笑)

生: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妈妈叫我帮她洗菜,有一大堆呢!我就把所有的菜都倒进洗衣机里洗。几分钟后,洗衣机里一缸菜汤。

师:这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健康蔬菜汁,可惜卫生不过关,不能喝。(全班笑)

【教学感悟】

习作能不能写好,首先要在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课堂伊始,独特的微博导入方式,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让学生浮想联翩,引起共鸣,自由抒发一种情感。教者只是轻轻捅破了小口子,便引来了学生一吐为快的急切。学生在真诚对话中,激活了自己的生活储备,从记忆仓库中调出了相匹配的写作素材,从而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情趣,学生习作的灵动点

情趣教学是唤起学生习作热情的着力点。习作教学要与“情感”相依相存,与“趣味”相携相随。鉴于此,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设可知可感可触的情境,让孩子敞开心扉,写出童年心底的精彩。课上,教师可以把枯燥的习作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自然地理解、消化、吸收,流淌出自然灵动的文字。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例文,巧妙地点燃学生习作的火花,让语言表达更显灵动,更加鲜活,引领学生习作向更高、更深处漫溯。

【课堂回眸】

师:童年如此美好,无论你身处何地、在哪个年龄段,她都会是你永远无法割舍的回忆。大作家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了一篇文章。(课件出示例文)

师:这篇文章“趣”在哪里?

生1:女儿很可爱,知好知坏,还有点小腹黑,还以为自己很厉害。

师:“腹黑”这个词用得很时尚,有潮流感。

生2:爸爸很有趣,给女儿画胡子。

生3:还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

师:是啊!爸爸对自己的女儿很有爱,童心未泯,尽力逗自己女儿开心。

师:大家还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什么?

生4:我感受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生5:钱钟书和钱瑗这对父女亲密无间,很有默契。

师:当我们读到一篇趣味盎然的文章时,会感到轻松愉快。然而,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情感。(屏幕显示)真情流露的语言是最生动、最精彩的语言。

师:文章有趣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学到了什么?

生1:文章趣在爸爸幽默的语言和动作。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趣,除了选材,还要注意写作方法,比如——

生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生3:心理活动。

生4:神态描写。

师:要想写得像,就要抓住人的外貌特点;要想写得传神,就必须抓住人的性格特点。要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不能说空话,且要注意用形象来说话,把此情此景如实地写下来。

【教学感悟】

教材中例文让读者看到一对父女诙谐逗趣、其乐融融的场面。以上案例并不是提倡学生生硬地模仿,而是通过研读深刻领会表现情趣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创新。学生在模仿学习中加入自己独特的实际体验,从自己的感情中生发出新的感受,这些都是创新的因子。在例文的合理引导下,学生感悟了习作方法,有利于形成习作能力。

三、评改,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儿童原生态的语言文字是稚嫩的,也是粗糙的,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评改就是直接有效的策略。习作评改归根结底是语脉的系统化规整,可以提升习作的意境与意蕴,本质上是一场富有意义的学习建构。评改过程中既要动起来,关注“评”;也要静下来,注重“改”。 多样的“评”,是为了“改”得更精彩。课堂评改可以充分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力量,力求从不同的阅读角度,提出修改的意见,以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满足感,描述自己所见所闻,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效的评改,在习作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必然使学生习作训练走向良性发展。

【课堂回眸】

师:读了例文,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习作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生活时,就会感受到情感无处不在,大家可以在原文上修改。

(学生自主修改,老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在一些同学的习作本上加五角星,加了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经过修改,作文变得更加有情有味了!

师:能不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修改的?

生1:我写的事情是:童年的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夏天,爷爷在老槐树下睡午觉,我就趁他熟睡时,在他脸上画了个大花猫。爷爷不但没责备我,还夸我画得很像。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关注的是怎样写得有趣,文字比较活泼。后来,老师提醒我们要关注情感,我和爷爷的感情很深,但是草稿表现得不够,修改时增加了对爷爷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还完善了结尾。

师:你把平淡的小事写得真挚动人,结尾令人回味。爷爷去世是让人伤痛的事,文中童年的欢乐与现在的思念形成强烈的对比。只是后来的转折有点快,让读者感觉有点突然,可以适当增加一点内容缓冲一下。

(生点头)

师:同学们看了这篇习作的修改过程有什么话想说?

生2:我觉得把“左转转,右转转”改成“在院子里瞎转悠”,把“迷迷糊糊地问”改成“迷迷糊糊嘟囔”,更加准确形象。

师:说得好,这就叫字斟句酌。

生3:开头和结尾呼应得很好。

生4:“一把镜子”应该改成“一面镜子”。

师:你对文字很敏感,这就是精益求精的习作态度。我们来帮她想个好的习作题目。

生5:童年的小院。

师:有画面感。

生6:爷爷,我想你!

师:直抒胸臆。(面向生1)你自己想要起个什么题目?

生1:还没想好。

师:没关系,课后慢慢想。送给大家几句话,文章升格要注意:锤炼语言、抒写情感、关注细节、注意章法、斟酌题目。

【教学感悟】

习作讲评时展示学生精彩的句段,让学生成为讲评课堂的“明星”,能够极大地树立学生的习作自信,这种自信能促进学生主动修改、主动记录与分享。由此,习作讲评将成为一种期待,语言文字将成为他们展现自己生命的一种需要。其他同学共同体味、揣摩学习,对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胆发言、仔细推敲,习作潜能也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从儿童立场出发,习作教学方能唤醒儿童内心沉睡而敏感的习作兴趣,激发儿童精神世界的写作天性。习作教学应该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因为只有在儿童精神的栖息地,才能找到习作教学的春天。♪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本作文’教学模式及策略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黄元虎,课题编号B-b/2013/02/006。

猜你喜欢

例文习作儿童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