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2017-08-14赵亮杨旭
赵亮++杨旭
摘 要:新公共服务理论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从理论层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当前高校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启示。该理论可以在转变职能、实现公共利益、推动师生群众参与等方面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 高校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研究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念
新公共服務理论是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管理学者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
该理论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应当改变过去“掌舵者”、“划桨者”的角色,其工作重点应该集中在为公民服务、向公民放权上,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启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倡导的服务而非掌舵、追求公共利益、注重民主参与、以人为本等理念,对当前高校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理念和新启示。
第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注重党组织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服务而非掌舵,即公共组织要进行职能转变,改变以往通过管制和命令指挥公众的行动,转而以提供良好的服务来争取公众支持与拥护,并实现公共利益。长期以来,高校党组织过于依赖传统的权力运作方式来体现党的领导作用,形成了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的党组织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环境也产生了变化,师生群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权益的保护,并在决策参与、监督政策执行和表达意愿等方面的行为越来越经常,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转变职能,把职能重心转变成为师生群众提供服务上,强化服务功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现实途径。
第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提供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公共服务理论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提倡公共管理者和公民要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理念,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将普通高校划入事业单位公益二类,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要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高校办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发挥群众积极性,推动公众参与。新公共服务理论非常重视公众的积极参与,强调民主的行动,倡导集体的努力和协作,这对于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现实启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注重扩大师生群众的积极参与,坚持开门搞活动,发挥师生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师生积极参与服务活动的开展。坚持开门搞活动,就是要发动师生群众广泛参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发挥师生群众积极性,确保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让师生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让绝大多数师生群众满意,这也是坚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
第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体现人本精神,重视服务党员,使基层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形成长效机制。新公共服务理论从组织人本主义中吸取思想精华,倡导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重视服务党员,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中关心服务党员,维护党员正当权益,加强党内关爱机制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形成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准确把握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们准确把握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服务”是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要义。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本领,牢固树立上级服务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群众的理念,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为关键点,着力增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彰显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服务中建功立业,师生员工在服务中共享成果,学校在服务中实现科学发展。
“实现公共利益”是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在高校,实现公共利益就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社会。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开展公共服务,确保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并让师生群众共享学校发展成果。
“师生群众参与”是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建设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党员的切身努力,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投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师生群众参与,是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途径。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本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师生群众参与,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以“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把实现公共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着力增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钟龙彪.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依据、内涵与根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1).
[3]姬栋玲.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2014,(41).
[4]马国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与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研究,2013,(5).
[5]杜菲,于国君.高校常态长效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
备注:2016 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GXDJ-E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