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2017-08-1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蓝光胆红素血症

严 雳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严 雳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儿科,贵州 黔东南 556000)

目的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4例,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情况以及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96.2%(50/52)高于对照组80.8%(42/52),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行蓝光照射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作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高胆红素血症亦可被叫做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以胆红素水平不断升高为主,若未及时控制治疗,极易引起其他如肾脏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等表现,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其本身有损伤小、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中大多患儿难以保持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儿治愈时间延长。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本次研究将就行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4例,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男62例,女42例,日龄10~28天,平均(18.5±1.5)天,临床症状均以巩膜、黏膜、皮肤等黄染症状为主。按照护理方式将104例患儿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均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先天性畸形情况,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症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模式,如治疗前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包括:①抚触,患儿置于蓝光箱后,将衣物脱去,需对患儿四肢、背部、腹部与胸部抚触,保持5~10 min,使患儿保持安静,这种抚触方式也可使患儿有生理性反射出现,对消化功能刺激,有利于肠道蠕动;②体位控制与环境营造,蓝光照射下,应使患儿保持舒适卧位,且营造鸟巢式环境,具体操作中主要将患儿衣物置于身体周围,形成鸟巢形状,这样患儿手脚与柔软衣物接触后,可增加安全感,适应环境,而在体味控制上可考虑将患儿四肢撑托,避免出现关节不适、皮肤压迫等问题[2];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可进行一次体温测量,若发现体温过高,及时告知医生处理,且注意采用静脉注射方式,使患儿哺乳需要得以满足。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价[1],分为:①完全依从,治疗中哭闹次数为2次以下,蓝光照射治疗顺利完成;②部分依从,治疗中2~5次哭闹次数,给予护理安慰可保持平静;③不依从,哭闹次数超过6次,甚至中断蓝光照射过程。另外,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96.2%(50/52)高于对照组80.8%(42/52),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依从率比较 [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52) 总胆红素(umol/L) 间接胆红素(u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32.5±125.8 168.5±82.5* 315.6±124.5 155.2±79.8*对照组 337.6±119.6 248.6±95.6 311.8±134.6 239.8±85.5

3 讨 论

所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被叫做新生儿黄疸,主要指在胆红素代谢异常下,出现胆红素水平过高情况,有巩膜黄疸、黏膜黄疸以及皮肤黄疸等表现,临床分型可细化为病理性、生理性两种[2]。对于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要求尽可能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避免因病情贻误对患儿其他器官功能产生影响。从治疗方式上看,多见于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其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应用下有损伤小、无副作用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且对于总胆红素水平的控制效果明显。需注意的是,由于患儿治疗中需被放置光疗箱中,与母亲分开后易出现哭闹行为,加之生理不适,对治疗产生明显抵触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此,便要求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提高患儿舒适度,使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中,要求护理人员对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知识、蓝光照射治疗知识充分掌握,结合患儿身心变化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方式,以此帮助患儿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治疗方法应用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倪志超,陈 杰,梁卫东,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干预[J].北京医学,2017,39(01):111-112.

[2] 刘江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8):189.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30.5825.02

猜你喜欢

蓝光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蓝光特别推荐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