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7-08-14刘金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头置换术

刘金星

(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2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分析

刘金星

(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200)

目的 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2例2012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41例,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药物治疗,相比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5.12%,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13分左右,相比对照组具有绝对优势,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

股骨头坏死指的是因各类骨内、骨外致病因素诱发的骨组织营养血流减少、静脉阻塞以及骨内血管网受压所导致的局部血供障碍[1]。本文为了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做研究,便于临床参考,详细情况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选择82例于2012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41例患者。

观察组:男性2 3例,女性1 8例;年龄平均(55.24±3.48)岁;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Ⅳ期患者16例,Ⅲ期患者25例。

对照组:男性2 2例,女性1 9例;年龄平均(55.73±3.20)岁;疾病分期:Ⅳ期17例,Ⅲ期24例。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上述资料数据差异性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协助其侧卧于手术台,常规消毒处理后,取其髋后外侧作为手术切口。依次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以及筋膜,钝性劈开患者臀大肌,之后显露并沿其股骨止点切断短外旋肌群,切开其关节囊,接着脱位髋关节,使其显露后清除增生滑膜,取出股骨头,然后凿除髋臼部位的增生骨赘,借助髋臼生物型假体打入患者髋臼,使用髋臼螺钉进行固定(2枚),放置聚乙烯内衬,处理患者股骨近端。使用水泥型假体或股骨柄生物型假体呈前倾15°打入患者髓腔,安放好球头后,复位其髋关节。若患者关节活动度好,且髋关节较为稳定,则于患者切口处内置引流管,最后依序缝合切口。

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分值[2-3]。

髋关节功能: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判定,总分100分,70分以下为差,7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单组患者总例数×100%。

GQOL-74量表:包含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百分制,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此研究的观察指标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数据±标准差的形式表明2组患者的GQOL-74量表分值(t检验),以%说明2组患者的优良率(x2检验),若P<0.05,则为2组患者数据差异性较大。

2 结 果

2.1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大幅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GQOL-74量表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4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对比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n,%)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GQOL-74量表评分(±s,分)

表2 对比2组患者的GQOL-74量表评分(±s,分)

组别 时间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观察组(n=41) 治疗前治疗后58.81±3.61 78.75±3.53对照组(n=41) 治疗前治疗后54.28±3.26 73.30±3.78 58.09±3.12 75.07±3.55 57.34±3.76 76.51±3.68 54.21±3.53 60.88±3.21 58.42±3.43 67.40±3.84 57.11±3.16 65.22±3.06 58.00±3.13 64.06±3.10

3 讨 论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较多,如劳损、外伤等情况造成的血供障碍,另外,某些部位应力集中导致的骨质压缩同样也是引发此病的重要原因。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对于降低疾病损害、缓解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其劣势有:药物治疗效果不够显著,难以根治髋关节疾病。

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优势包括:(1)手术能良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负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各类假体使患者的选择面加大,针对性强。

治疗后,观察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优良率较高,GQOL-74量表各项指标评分相比治疗前高11分左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具备优势,P<0.05。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良好,适宜推广。

[1] 王艺钧,刘德忠,苏金平.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28):43-45.

[2] 任占涛,杨 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10105-10105.

本文编辑:吴 卫

Clinical analysi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LIU Jin-xing
(Hej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Luzhou 646200, China)

R687

B

ISSN.2095-8242.2017.30.5813.02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头置换术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