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2017-08-14谢悦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腰段脊柱切口

谢悦林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2160)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谢悦林

(石家庄市藁城人民医院骨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2160)

目的 分析评价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脊柱JOA评分、伤椎Cobb角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

脊柱骨折多发于胸腰段,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腰部作为身体的关键部位,其活动范围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在临床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0例实施后下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医生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均排除神经性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并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2岁,平均(35±8.14)岁,其中压缩性骨折28例、爆炸性骨折12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3岁,平均(36±9.14)岁,其中压缩性骨折29例、爆炸性骨折11例;将两组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手术前,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确定患者的椎体情况,询问患者的麻醉史,确认患者是否有麻醉禁忌,做好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放置均为仰卧,将患者的胸部、腰部垫高,再进行全身性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后正中入路切口术治疗,选择好术野后进行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后期对骨折处进行消毒处理,提供抗生素及促进骨头愈合的药物[1]。实验组患者选择后正中入路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后,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定位伤椎与椎体椎弓位置,在椎体、椎弓根上、下位表面连线处做4 cm左右的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与筋膜,暴露坚脊肌群,将内侧的肌健牵出。应用电刀将关节外侧暴露出来,在下嵌入椎弓根钉,同时将关节囊保护起来。再应用预弯棒撑开复位,如果患者是爆裂性骨折,取自身的髂骨进行植骨就可以了,如果压缩性骨折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植骨,继续缝合封闭创面即可[2]。

1.3 评价指标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脊柱JOA评分、伤椎Cobb角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总有率。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病症消失,骨折愈合良好;有效:术后疼痛有所减轻,病症基本消失;无效:术手疼痛无任何变化,病症没有改善,骨折没有愈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平均出血量、脊柱JOA评分、伤椎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情况

实验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得上述指标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患得上述指标对比情况(±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平均出血量 JOA Cobb对照组 40 122.9±23.9 142.9±18.6 15.8±4.19 21.9±5.1实验组 40 84.5±14.8 79.3±11.5 25.9±4.3 10.1±3.3 t值 -- 16.028 18.394 10.640 12.28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情况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8/40),其中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30/40),其中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病症,主要是因外伤压迫脊柱导致肢体瘫痪引起的一种疾病类型。由于骨折移位导致脊柱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通过减压术进行处理,以减轻脊髓的压迫。此病发病率较高,而且还会并发马尾神经性的损伤,严重时会加重截肢。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对患有此病的患者有较高的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牛 涛,李 亮,周政纲.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5):66-69.

[2] 王必胜.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20):37-39.

本文编辑:赵小龙

R683.2

B

ISSN.2095-8242.2017.30.5796.01

猜你喜欢

腰段脊柱切口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