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现状与对策
2017-08-13马越
马越
[摘 要] 五年制高职是进入新世纪办学模式上的一种全新的尝试,现在日趋成熟。该办学模式以初中为起点,学生经过五年的专业学习后将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因而需要他们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现状出发,分析社会责任感欠缺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让高职生在就业时能够为个人增加一份魅力,从而顺利就业。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262-01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办学模式下的毕业生“动手能力比本科生强,知识结构比中专生优”,就业形势很好,因而深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他们少了升学压力,但多了就业压力。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社会责任感是否强烈,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堪设想,也不会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现状
(一)自我权利意识较强,自我责任意识较弱
作为高职教师,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和学生讲道理时常常招来学生强烈的反感。言语上的反感还是小事,过激的行为更容易造成大的伤害。这样的行为折射出一个问题:现今的高职学生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过于强烈,无论教师是否真正侵犯其自我权利,一概以一种过激或者消极的态度应对。
(二)集体意识较弱
如今的校园,放眼望去,即使校规再严格,总会看到违纪学生的身影,表现在:(1)上课随意交谈。(2)集体活动消极参与。(3)人与人的合作意识薄弱。首先,出于个人竞争的目的,不愿意合作办事。其次,个人在任务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利用合作的力量,不懂得寻求他人的帮助。
(三)家庭责任意识薄弱
如今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95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受长辈的万般宠爱,让这一群体个性强烈、爱憎分明,同时也让他们养尊处优,个人虚荣心增长,滋生攀比心理。据一项调查显示,多数高职生在校期间,每天使用电话与父母联系的少之又少,然而每月的电话费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要么使用电话只与同学或朋友联系,要么利用手机上网娱乐。在这些行为中,凸显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二、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可行途径
(一)提高自身修养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校期间积极主动打好专业基础,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其次,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对“礼、义、廉、孝”的认识,在社会实践和将来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不断反省自己,加强责任意识。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子女言行的启蒙老师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子女。所以在教育子女的同时,父母还应当做好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实际行动向子女展示良好的道德规范。
(三)学校教育充当主力军
1.利用学校德育课程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根据学期不同开设了不同的德育课程,这些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就业目标与就业定位,并培养自身的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责任感。正是对自身就业目标的清晰定位和职业的认同感,学生才能更好地生存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从而形成极大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方面的教育,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如讲授、演讲、小品、话剧等,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2.利用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高职学生在五年的学习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每年的暑假社会实践,学生很乐意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小笔财富,从中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极大满足感。从另一角度来考虑,在“获得财富与满足感”的目标支撑下,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人的劳动、集体的劳动让他们感受到自身所担负的各种责任,从而以小见大,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3.利用就业教育课程进行职业责任教育
在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上,学校还可以利用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课程进行。以就业为核心,围绕就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责任,教育学生具备责任意识。高职一年级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教育的最好课程。教授该门课程时,教师可以选取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向学生灌输职业责任的概念。作为高职班级的班主任,理应当配合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每周一下午第三節是班会课,笔者会不定期地召开以职业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集全班同学的智慧,将职业责任理念以多种方式向全班宣传。
参考文献:
[1]李萍.现代德育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77.
[2]陈淑睿.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新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