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7-08-13谢莉娟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课外阅读

谢莉娟

[摘 要] 社会的不斷进步和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敬业精神。这就说明人们在工作中开始重视工匠精神了。而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导致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论述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5-0170-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也一度充斥全球。我国生产了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产品,但是中国人却到国外去购物,中国人都不信任自己国家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前景不容乐观。在2016年3月5日“两会”期间,我国首次提出“工匠精神”。目的在于使中国在“工业制造4.0时代”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大潮中,由“工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因此,职业学校应提起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而中职语文作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工作的重任。

一、工匠精神简介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不断改善产品的工艺,使产品更加完美,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特点

1.精益求精。工匠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地反复改进产品。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

2.专注敬业。工匠在工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3.耐心坚持。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工匠必须要有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三)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1.工匠精神铸就优良品质。纵观世界名牌产品的创立和工业强国的形成,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使产品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这就是铸就优良品质的关键所在。

2.工匠精神助力实现自我价值。产品是工作者自由意志的表达,通过工匠精神打造的产品,能表露出工作者的想法和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工作者的自我价值通过工匠精神客观地表达了出来。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工匠精神

教师进行备课时,应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仔细研读和分析中职语文教材,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准确把握课文对工匠精神的教学规定和要求。从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工匠精神,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课程导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工匠精神。此外,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主动探索体现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只有这样,工匠精神才能进入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劝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荀子对于学习观的理解,这对正在求知的学生来说,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必须“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本文第一句话“学不可以已”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课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第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运用五个比喻,来说明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作者运用五个比喻,来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不是因为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因为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第三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十个比喻,论述了在学习中积累的作用,接着又说明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最后说明学习还要专一。以上教学设计的内容,体现了工匠精神中“专注敬业”和“耐心坚持”的特点,有理有据,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见贤思齐,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包括渊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对于教育事业敬业的态度。中职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

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应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渗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要根据课文主旨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敬业、执着进取等精神。教师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例如,辩论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职业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和优质服务的意识;翻转课堂教学法培养学生埋头苦干、精诚合作和精益求精的意识。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工匠精神

学习语文不能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课外阅读同样非常重要。朱永新教授说,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但一定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人生理想。阅读可以促进个体心灵的成长和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在培育学生专注和精益求精等人生态度方面的作用,科学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很多电子书已替代纸质书,课外阅读逐渐进入微阅读时代。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电子书,定时向学生推送趣味性阅读内容和竞赛性阅读活动,并与过程性考评相结合,引导学生深浅阅读相结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以微阅读内容为基础,自觉扩展,进行拓展阅读。同时,语文教师可以与学校图书馆合作设立“校园有声读书馆”,要求学生下载APP,按时报到,分享学习心得,开展讨论,为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平台。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但是书目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语文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开列书单。书目中的作品不能局限于名著本身,还要涉及对名著的解读介绍。教师选取的课外阅读作品要渗透人文精神关怀,体现工匠精神。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但是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就应该“授之以渔”。因为学生的掌握方法非常重要,掌握理解甚至解构一本书或一个理念的方法,是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工必经的过程。因此,在课外阅读后期,教师应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通过课外阅读中渗透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在語文课外活动中实践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是往往缺乏人文底蕴。这是因为中职院校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因此,中职院校应该在开展学生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实践工匠精神。学校的社团活动与文艺活动,很多与语文有密切的关系。学校应鼓励文学社多进行文学创作,安排语文教师定期开设讲座进行指导,在讲座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还要鼓励表演社多组织艺术表演活动,增加学校文化艺术的氛围。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国学活动,比如,经典诵读、诗歌诵读活动、话剧表演等。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优质服务的意识。

总之,传承工匠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应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严华银.“工匠精神”也是语文教育精神[J].中学语文教学,2017(1).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课外阅读
90后大工匠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周克耀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