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7-08-13顾逍遥
顾逍遥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化,教育事业在社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乎着其的成功与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但由于新课程理念的误解,或是实际教学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使得最终很难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奠定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汉语词汇综合的应用水平,以此来帮助初中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如今很多初中语文阅读过于重视表象,只重视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的基本意思,词、字、句理解等,并未指引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思想交流。只有促使学生眼界开阔,在语文课程上适当的融入阅读,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图回到阅读散发的魅力。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也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具体是指解决文字能力及接受信息能力。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如果想得到想要的信息,通常都会已阅读的方式取得,例如,观看杂志、签约合同时都必须要通过阅读、分析才能合理的进行,因此在人们现实的生活当中阅读能力是人们不可缺少能力。因此为了让初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繁杂的环境,语文教师就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自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深入以来,对初中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日渐提高,该怎样构建出有效性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成为如今初中语文教学深思的问题。我国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相对较低,普遍都存在着低效的状态,在此基础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模式过于简易,教学理念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严重的打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得语文教师所开展的阅读教学结果不理想,课堂上的激情也缺乏高涨,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永远处在主体的位置,只是单一的通过板书,单一的讲解课文中的内容,使得教学环境十分的枯乏、枯燥。使得学生降低了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的为学生灌输知识,一味的为学生传授阅读的方式与技巧,并未加强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學生难以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数学手段固定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将阅读通过齐读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重点做记录,之后再将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课后习题的内容整体出来,让学生抄写,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根本就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在平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将重要的课文的重点段落标记出来,让学生背诵重点部分,以此来丰富学生写作素材,锻炼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但是,此种方式属于强迫性教学模式,既不会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堂的喜爱,相反会使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发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还会出现抵触的心理。
(三)缺乏科学性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中只有通过考核的方式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并没有着重关注学生对学习怀有怎样的兴趣与情绪,致使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如今的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只将试卷中会有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背诵,应用此种方式学生并不会全面的掌握文章,进而导致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较低。同时因阅读考核的方式也过于固定单一,学生只会根据教师教授的方法进行阅读,促使学生思维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难以提高。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的情况下,以往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已经无法适合当前素质教学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浪潮,加强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而树立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以此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当按照阅读教学的需要,与学生语文方面的水平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文章,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文章的内涵,以此来合理的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促使学生实现高效的阅读效果。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要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高效的阅读氛围,调动出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
(二)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阅读能促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充裕学生的精神世界,重点还能提高学生综合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加深对阅读的兴趣,应用最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以此来确保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引入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改善考核的方式
考核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并且还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按照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积极的改善原有的考核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在进行语文开始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与语文教学需求相结合,选取具有可科学性的阅读素材,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为终点目标。
(四)创设有效性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要想实现有效性教学,就应带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教学情境是指能够提升教学环境的方式,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更加喜爱阅读,在此基础下,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将学生不理解文章内容加以解释,促进学生完成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十三岁的际遇》文章时,可以创造一个适合的情境,促进学生领会文章中“我要考取北京大学”的涵义。让学生假设自己在十三歲那年许下的愿望我一定要考上北京大学,之后多年过后,实现了考取北京大学的愿望,在营造这种教学情境之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的发言,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以学生就能自主表达的方式,加以了解文章真正的涵义。促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北京大学真正的“精华”,弘扬北京大学的这种“精华”。
(五)开展有效的合作
21世纪的人才属于综合性强的一代,在21世纪中团队合作是人才突出的表现。阅读自身就具备相应的合作,属于师生之间的合作,属于生生之间的合作,还属于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合作。但当前,学生不具备较强的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比较单薄,并且存在生生之间并不愿意相互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有效合作教学,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促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进而喜欢合作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论语》时,让学生三五个分成一组,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与阅读文章的内容。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性教学属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理想,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想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这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进而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彭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有效走向创新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