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黎平府志》看清代黎平教育发展

2017-08-13杨昌花杨美玲

世界家苑 2017年1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教育

杨昌花 杨美玲

摘 要:由于清代对贵州黔东南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实现了对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使得地处黔东南的黎平府政治经济机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对黎平府的教育较以往各个朝代有了空前的发展。从官府创办的府学县学到民间办学的义学,都给黎平府地区人民提供了多途径的受教育方式。对黎平府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黎平府志;清水江;教育;明清时期

一、《黎平府志》的基本情况

黎平府,于明朝明成祖永乐十一年设,隶属贵州布政司,清朝沿用,黎平府管辖有十四个长官司,两县两厅,即开泰县(今黎平县)、永从(今黎平县永从乡)、古州厅(今榕江县)、下江厅(今从江县下江镇);另外,其属地还包括今贵州省锦屏县(时为锦屏乡)全部和天柱县大部分地区。自黎平设府以后,当地文人相继撰写关于黎平地区的方志,其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有明朝刘让的《黎平地理考》、宋应举的《黎五合志》,清胡宗虞的《黎平志》、胡定之的《黎五志》、洪汇的《黎郡全志》等,最为全面系统的是俞渭的《黎平府志》。

《黎平府志》有石礼嘉和俞渭分别编撰的两个版本,道光石礼嘉版《黎平府志》虽初具府志规模,但考证未精,数十年未曾续修,版片缺失。另一版本是光绪十七年,黎平府知府俞渭设立志局,自任总理,由延陈瑜主纂,历时六月完成的《黎平府志》。该志书基本还原了清代以前黎平府的人文社会和历史概貌,对解读、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概况和民族民间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资政、教化和存史价值较高。

二、《黎平府志》的主要组成

《黎平府志》总共分为八卷,第一卷《天文志》主要对黎平地区的星夜、占验、气候、祥异进行阐述;第二卷详细介绍了黎平府的建革、疆域、公署、山水、城池、关隘、民族和民风民俗;第三卷《食货志》主要写黎平的户口、赋税、农桑、物产等;第四卷《典礼志》内容囊括了黎平地区的学校、祭祀、公礼和家礼;第五卷《武备志》即黎平地区的军事制度,包括兵制、屯卫、保甲、师旅建制等;第六卷《秩官志》记载当时清政府在黎平设的文职、武职、宦绩、土司;第七卷《人物志》对黎平府地区历朝历代的名人名士进行介绍和列传;第八章《艺文志》收纳了黎平地区的各种书籍旧叙和文艺产品。

三、《黎平府志》所载教育情况

《黎平府志》关于黎平地区的教育史料主要是第四卷《典礼志》的学校篇,分为四个部分。

(一)黎平府地区的学宫,教育署的设立。

黎平府学宫,学宫在府署东面的毓贤街,明永乐十一年在征蛮将军周骥旧宅上改建而成。明天顺七年知府杨纬首次对学宫进行增修,后至明清两代的各知府都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增修,到光绪十六年知府俞渭筹款重修学宫周围的红墻数十丈,按照古制立大成殿、露台、东西庑戟门、棂星门、更衣亭、泮宫坊、泮池、礼门、义路、圣域贤关坊、左右下马碑、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二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明伦堂、文昌阁、敬一亭等。虽然黎平府学宫和开泰县同用一个学宫,但它们都设有各自的教育署和训导署。

锦屏乡学宫,明朝时锦屏乡为铜鼓卫,天顺元年卫知事姚斌上书请兴办教育,“以建学立师之由,申汉用夏变夷之道”,尔后靖州拨给余年饷银二百六十七两以及铜鼓卫乡绅土豪捐赠数百两建成锦屏乡学宫。清顺治年间铜鼓卫的乡绅请求迁建学宫于城西北隅,雍正七年迁于城北,乾隆十七年迁于城东,最后学宫终于有所规模。道光乙亥年重修大成殿,建下左右马碑、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节义祠、明伦堂、文昌阁周围红墙如制。设教育署,在学宫左面。

古州厅学宫,古州城北门内的鹿头岭,道光十三年由古州民众捐修,但一直未能完工直到光绪二年同知余泽春督修最终建成。建左右下马碑、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节义祠、明伦堂、尊经阁如制。设训导署,在城北门内。

永从县学宫,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到清朝时各知县对其增修或重修。建左右下马碑、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节义祠、明伦堂、尊经阁如制。设教育署,在典史署左面。每个学宫都有自己的学田。

(二)黎平府地区的府、县、厅的学额分配

黎平府学额,康熙二十二年奏准黎平府学录取进士生二人并归入府学册。当时黎平府隶属于贵州布政司,而黎平府首府所在地的五开卫隶属于湖南靖州,按照规定不能与府一同科试,所以康熙二十八年御史陈紫芝上书裁卫归府,五开卫人以粮赋于湖南靖州而非黎平,请将学校改附靖州,卫守备陈正策也请求迁署平屯,康熙三十年批准黎平府专城而治,五开卫籍生童改归靖州考试。康熙四十二年楚黔督抚学会议认为五开卫迁治不便,纷纷上书表示“请照旧同城而籍贯实分两省,隶黔者內六所仍考府,学隶楚者外十所仍考卫学”。雍正五年裁五开卫设开泰县,以卫学为县学,之前赴靖州考试的现在则归于黎平考试,但由于设县之后有专学所以还是不得与关厢子弟一起考府学而是靠县学,雍正十一年新建考棚告成之后,原五开卫的生童不再受跋涉之苦。考试时,关厢童生和开泰童生合为一棚,土司属的童生与永从锦屏两县童生合为一棚,武生武童仍然按照旧章程考试。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二十三名,其中关厢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十二名,当地土司所属的少数民族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十一名。岁试取进武童生十九名无科试,廪膳生员四十名增广生员四十名,额廪一年一贡。

开泰县学额,明洪武十八年置五开卫治但没有设学,自黎平府设学开始,都是五开卫人考试,所以隆庆以后,历科考试中试的人虽是五开卫人,但贵州省选举志都标志为黎平人而非五开卫人。康熙三十年题准黎平府专城而治,迁五开卫与平屯,后因迁治不便仍同城。卫籍生童改归靖州考试,“三十一年卫人以靖州阻考诸童无学可归,具词呈恳经湖广巡抚奏准湖广五开卫照中学例考取武生员十二名即令靖州学教官兼摄其补廪出贡俱照中学之例”。雍正五年裁五开卫设开泰县归黎平府,县学额不再附考靖州。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十三名,岁试取进武童生十二名无科试,廪膳生员二十二名,增广生员二十二名,额廪二年一贡。

锦屏乡学额,明天顺元年卫知事姚斌呈请建学校后,准照卫学额数赴湖广靖州考试。到清雍正五年改卫设县隶黔岁科文武生员俱定额八名归黎平府考试,道光十二年奉旨裁汰文职简员,认为黎平府辖区下的锦屏县事简地隘而改为锦屏乡,锦屏乡的学额为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六名,岁试取进武童生八名无科试,廪膳生员十六名,增广员十六启,额廪二年一贡。

古州厅(下江厅附考)学额,雍正九年新开辟古州并没有学校,十二年学政晏斯盛请求古州厅生童赴黎平府学考试,凭成绩取进,但一直没有固定名额。道光十三年古州厅徐宏详请建学校后才有学额,岁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六名,岁试考取武童生二名无科试,廪膳生员八名,增广生员八名,额廪四年一贡。

永从县学额,明朝时就设永从县学,设学之初当地土著和汉族民众去应试的寥寥无几,绝大半是五开卫人充考。康熙三十八年批准永从县照小学之例给定额八名,其廪增贡生照例遵行,因为应试人少所以同意黎平及开泰附近居民到永从县考试。嘉庆十九年,永从县学额为科两试各取进文童生八名,岁试取进武童生四名无科试,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额廪二年一贡。

(三)黎平府地区的书院、义学教育

清政府非常重视书院和义学的建设,雍正强调各级地方官吏“并有化导士子之职,各宜殚心奉行,黜浮崇实,以广国家菁莪械朴之化。则书而无流弊” 鼓励地方官吏积极推进书院的发展。随着清政府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努力倡导文化教育事业,黎平府地区的书院和义学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兴建起来的,而且数目繁多,分布广泛。

黎平府有黎阳书院和龙标书院,分别在府城南门內和在隆里所。附天香书院,西岩精舍,太平书舍,小段书岩,小蓬莱馆,南屏大舍,龙溪书院,双江书院,双樟书院,上林书院,清泉书院,秦山书院,印台书院。按乾隆十年议准书院肄业士子,令院长择其资禀优异者将经学史学治术,诸书留心讲贯而以其余功兼及对偶,声律之学其资质难强者当先攻八股穷究专经然后徐友余经以及史学治术对偶声律至每月之課仍以八股为主或论或策或表或判听,酌量兼试能兼长者声酌赏以示鼓励。

锦屏乡书院为兴文书院,在城西门外,相传县城龙脉由西山入城至此,嘉庆十四年,绅士建书院名曰培龙。锦屏乡义学有兴文义学一所。

古州厅有榕城书院,旧址在城北门内道署南,道光十一年巡道于克襄同知徐宏倡捐重建;龙冈书院,在城西卧龙冈,光绪三年巡道易佩绅同知余泽春建讲堂。外附文峰书院。古州厅义学有十三所分别为车寨义学,月寨义学,北关义学,南关义学,平江义学,怀新义学,朗山义学,鸣凤堡义学,忠诚堡义学,兴隆堡义学,章鲁义学,城厢义学和朗洞营义学。

永从县书院有福江书院一所,在守备署前,旧名格州书院,嘉庆年间知县陈熙建。义学有顿硐义学和丙山义学两所

四、《黎平府志》史料学术价值及其影响

马镛先生说:“在中国封建时代,每当朝代兴替之后,统治者总是要振兴文教,也就是乱世重武,世治则用文。清朝政府作为一个文化相对落后、人口较多的多民族国家,要成功地统治广大汉族和众多其它民族,没有文化教育方面的出色统治,也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黎平府志》中关于明清两个王朝时期黎平府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情况做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记载,这有利于学者对当时黎平府教育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考究,这为人们认识到当时黎平府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记载了明清时期中央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情况,从教育这方面折射出,中央在西南地区的统治还是很重视教育,所以《黎平府志》的史料学术价值重大,因为从中不仅是了解到黎平府教育的情况,也对研究清代清水江流域教育发展概况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瑞.清代黎氏家庭教育与贵州沙滩文人[J].兰台世界,2012,36:58-59.

[2]刘小萍,王展光.我国少数民族女性的传统教育及变化发展——以贵州黎平县侗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0):214-217.

[3]王雨容.论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黎平地区的书院教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3,5(03):97-102.

此论文系贵州师范学院校院联合项目:从《黎平府志》看清代黎平教育发展(编号:2016DXS060)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