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孩子的名义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

2017-08-13张震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关爱家校合作

张震

摘 要: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关爱;沟通交流;教育同步

有一年我去乡下支教,和农村的孩子们相处了一年时光。通过这段时光我发现乡下的孩子们特别淳朴、可爱,有些孩子成绩优秀,可也有部分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差。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我决定把孩子们作为探究对象,常和他们聊天。渐渐的,我熟知了孩子们的个性,他们的成长足迹也在我日记本上留下了痕迹,我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事实证明很多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家长身上。家庭教育的问题令人担忧: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一切都令人深思。

一、家长如此言传身教,孩子看在眼里

有一个性很强的孩子,叫小陈(化名),脾气暴躁,很难和同学们和睦相处,经常和同学闹不和,我经常和他交流、谈心,可收效甚微。道理他都懂,可一碰到事情,他还是不断地和同学闹矛盾。有一次,小陈又和同学闹矛盾了,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我。放学后,从来不过问小陈成绩的小陈爸爸不问青红皂白在老师不在教室之际冲到教室,把与小陈闹矛盾的那个同学的桌子掀翻了,嘴里还不断地说着不文明的话。我知道这件事后找小陈爸爸谈话。后来小陈爸爸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多么愚蠢。家长如此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会看在眼里,可想而知,在孩子心中会埋下怎样的种子?

二、家长自认为十分“了解”孩子,和孩子的隔阂却越来越大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孩子在他们的眼里甚至一无是处,就一味地责怪甚至打骂孩子,还自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都是孩子的错,却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和孩子的隔阂也越来越大。“他们口口声声说了解我,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我。”“算了,和他们说那是找骂!”——这就是不少农村孩子内心的声音。渐渐地他们便没了自信心,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心就像生活中失去了太阳,这是很可悲的。小乐(化名)的妈妈就是这样,在她眼中孩子好像一无是处。有一次,我找小乐妈妈谈话,告诉她:“孩子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或只写几个字应付了事!”没想到她是一点都不着急,还说学习的事就麻烦我了。

我挤时间给小乐辅导功课,慢慢地我发现她的成绩有了些许进步,我抓住契机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不断地激励她要取得更大的进步。终于有一天,从来都在60分左右徘徊的她居然在一次测试中考了96分。看着她一蹦三尺高的兴奋劲我比她还激动。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乐妈妈,想和她一起分享这份快乐。没想到她妈妈却说:“不可能!她考不出这个成绩的,肯定是从别人那里看来的!”

是什么使这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如此不信任?我很关切地说:“你怎么那么不相信她?不相信孩子,即便她努力了也得不到认可,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慢慢地就会失去自信心,那她的学习和生活就会失去很多乐趣。”

小乐妈妈说:“那靠你们老师费心了,对她严厉点,帮我多管管她,我们的话她不听的。”我说:“教育光靠老师是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我又表示:“其实有时候不需要家长懂多少知识去教孩子,只要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做好没有,多关心关心孩子就够了。还有一定要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这个事例让我久久陷入了沉思,如此家教,父母不尽责不说,还一味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怎能成为学习成绩优秀又健康成长的下一代?

三、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挣钱”,孩子久而久之会“不理解”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拼命挣钱,以为这样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殊不知孩子不管教,学习成绩能好吗?我在想父母赚再多的钱还不是为了孩子吗?错过了良好的教育时光和契机,赚哪怕再多的钱又有何用?我们班就有一个叫小潇(化名)的孩子,学习基础薄弱,毫无学习兴趣。我找他谈话:“在学校里老师可以辅导你,在家里就得请你爸爸妈妈帮你了。”他却说:“爸妈根本不会来管我的,他们也没时间管我,他们都忙着赚钱,哪有时间管我?”

我打电话和他的家长沟通,果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小潇爸爸每天晚上忙到很晚才回家,也没时间过问他的学习情况,偶尔说的也都是打击孩子的话。妈妈上班也很忙,连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我和他爸爸交流:“我知道你们辛苦挣钱、努力打拼都是为了孩子。可你们经常不在他身边,孩子过得不开心,他感受不到你们的关爱。而且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很不理想。这样赚再多的钱又有何意义呢?這不是得不偿失吗?多花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交交心。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感到幸福,这是再多的财富也换不来的!”家长听了连连点头并告诉我以后他们多陪陪孩子,给予他关爱。此后小潇的学习成绩进步不小,我也能在孩子的脸上找到灿烂的笑容了,这真是极好的!

四、家长如此关心孩子学习,孩子却“不领情”

看电视,玩手机,是不少家长朋友每天忙完后要做的事,有的还打牌,搓麻将。这样的环境怎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和生活?当家长在他们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会经常催促孩子快点做作业,刚开始孩子还应付了事到最后干脆骗家长说作业完成了,其实作业根本没有完成。他们哪有心思学习啊?

班里有个孩子叫小丽,她妈妈是个手机控,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小丽在做作业时,她妈妈守在旁边玩手机、追剧,嘴里不断地催促小丽快点完成作业。这样的环境,孩子能安心写作业吗?时间一长,小丽的成绩一落千丈。看来面对家长如此的“关心”,我们的孩子能领情吗?

五、家长任由孩子,觉得无能力管理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

时代在进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一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觉得学习学不学得好,就看孩子的造化听天由命了。

以为只要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不用管任何事了。

我们的家长并不是文盲,有些还挺有文化,但他们却不知道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也不会给自己充电。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任由孩子们玩,他们玩野了也就不想读书了。

说到底,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有多少文化知识。再说,文化水平高的人也未必能教育好孩子。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就算文化水平不高也能教育好孩子。每天关心一下孩子过得开不开心,过问一下孩子的學习情况,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浓浓的爱,这样孩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甜蜜的幸福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如上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转变观念是根本,积极参与是关键,家教方法是要点。我们要试着增强家长朋友家校合作的意识,改变他们的观念,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发展家长学校,对家长会进行改革,更新观念,坚持家访,耐心、细致地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丰富家校沟通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关注个体差异,让孩子能沐浴到更多教育的阳光雨露。让我们以孩子的名义,家校携手,让家校教育同步。这样,我们的孩子肯定会茁壮、幸福地成长。为此,我将尽我所能,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董晶.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和谐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关爱家校合作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