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心裁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2017-08-13洪彩云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洪彩云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串读、美读、巧读等多种形式把握主要内容、深刻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方法,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串读、美读、巧读等多种形式把握主要内容、深刻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方法。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智慧的语文教学要真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的学习。”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为本,并且以读为其他语文素养的依托,将语文听说读写等素养有机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串读,把握课文内容

如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重要能力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串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首先,组内串读探讨主要内容。在每次的新课学习中,我都会读题质疑后,让小组合作读通、读顺并且探讨出主要内容。学生会根据预习提出如何分工合作读这篇课文,并且说出原因。如《钓鱼的启示》,学生个别小组探讨甲生读钓鱼部分,乙生读犹豫是否放鱼部分,丙生读放鱼部分,丁生读启示部分。在学生讲出谁读哪一部分理由的时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探讨了主要内容。其次,小组串读串联主要内容。在学生串读之后,我会给学生五分钟时间找到其他每个小组各一个同学,交流自己读的那部分是讲什么意思,把交流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每个小组读一部分,他们交流之后,马上得知:本文主要讲了诸葛亮下了军令状要三天内造十万只箭,通过向鲁肃借船、观天象、知地理等智慧借到了曹操十万只箭。最后,师生串读引导主要内容。有很多主要内容很难把握,尤其是一些名家随机散文,都说散文“行散神不散”,但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到“神”呢?如在教学《匆匆》中,学生流连在优美的文字间行走来行走去,就是说不出每一段在讲什么内容。我通过师生合作串读方式降低理解难度。我把每一段最重要的句子提取出来,在课件里加重颜色。我读其他未特别加重的句子,学生读加重句。通过师生串读的方式,学生对于这篇高难度的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才算真正弄明白了。所以,通过组内串读、小组串读、师生串读不仅真正落实了读通顺、读流利,还很自然地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美读,深刻课文情感

在语文课上,我想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美美地读课文让学生打开心扉,感受文字间的美丽世界,也从而让学生学会真正欣赏这个世界。所以,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首先,表情美读走进人物心理情感。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带上表情,你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生动活泼,并且通过学生的表情你也能感受到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程度。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有一个片段我们要引导孩子感受桑娜的“忐忑不安”。我先让学生自由读,但一定要带上表情,我细细地观察,很多孩子的表情很到位,把桑娜的纠结和矛盾完全体悟了出来。其次,动作美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有些时候我们需要配上肢体动作才能将人物的性格特点领悟得更加透彻。我们不需要像文字间所描绘的动作,做得那么标准,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手势、走路等更加深刻地表达我们的理解。如: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开篇首段就是描绘少年时候的闰土刺猹的精彩动作。学生边读边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聪明、机智的闰土。把闰土的性格特点通过美美地读和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配乐美读融入情感情境氛围,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美美地流淌在文字之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或许遇到特别凄美的文章如《伯牙绝弦》,特别有意境的如《月光曲》,特别慷慨激昂的如《七律·长征》,特别清新淡雅的如《山雨》……打开音乐,老师不需要讲太多,学生能感受到音乐和文字间碰击在他们心灵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美美地读了出来,就这么自然和直接。所以,通过表情美读、动作美读和配乐美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內容的基础上,更加近距离地与文字接触,与作者接触。

三、巧读,感悟写作方法

语文首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只有有技巧地引导,让学生巧读才能避免学生通篇嘶声竭力地痛苦地读的场面。首先,巧读首尾段领悟首尾呼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段都提到了“十六年”这两个词,但不同之处在于:开篇首段写的是“十六年前”,结束段写的是“十六年后”。学生通过首尾段的巧读就能感受到首尾呼应将让整篇文章更加完整。其次,巧读中心句体悟思路清晰。如:《美丽的大兴安岭》《乡下人家》《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先引导学生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再连起来读一读。学生立马就能体会到原来我们读的内容都是仅仅围绕每一段的某一句话来写,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紧紧围绕这句话来写。并且学生还能发现中心句之间也是有关联的,我便顺势引导,它们有的是并列的关系,有的是递进的关系,但它们都仅仅扣住了题目来写,这样思路才不会乱,这样才能保证文章写得不会离题。最后,巧读精彩句顿悟语言技巧。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画画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并且读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我很支持这样的做法,但我更希望看到:老师们多问学生一句:“为什么喜欢?发现了什么语言秘密了吗?”学生对文章中语言的喜欢有所取舍,说明他们有很强的判断力,相信学生能发现每个作者描述一个句子的独到之处。通过细细品读,学生能顿悟到:作者用“躺”这字,体会到一种悠闲之情;作者跟我们不一样,他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能把梧桐叶子想象成操场;作者的这句话连着用了三个成语,却怎么也不感觉啰嗦、重复、累赘。所以,根据读写相结合的原理,通过借助巧读首尾段、中心句、优美句段,在写作方面更加懂得了谋篇布局,更加感受到了优美语句的运用能为自己的文章增色许多。

参考文献:

[1]励汾水.新课程小学语文评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出版社,2005.

[2]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8.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