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三学”模式体验高效课堂

2017-08-13马丽萍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学课堂效率模式

马丽萍

摘 要: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如果把学习知识的效率作为高效课堂的最高追求,是一种伪高效。

关键词:“三学”模式;高效课堂;课堂效率

作为一名县教研员,“下乡”是我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不断成长、提升的主渠道。我县示范小学“导学—练学—评学”的三学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我们的数学课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其精华凸显了高效,在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一、“导学”——课堂模式的主线,“高效”的准绳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中这样一个理念,现在很多老师也都能朗朗上口,但真正要实践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示范小学提出的“三学”教学模式中的“导学”环节实现了教为学服务,以“学”导“教”,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了学生创造的灵感,成为整个课堂模式的主线。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纵横交叉,让学生触类旁通,教师应成为教材和课程的创造者,而不是消费者。“导学”模式,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从而达到“高效”。

例如,调研时,我进行了“小数的性质”的教学,我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例题:“比较0.1 m、0.10 m、0.100 m的大小”,而是设计了这样的引入:

1.引趣:先在黑板上写上三个“1”,提问:这三个1相等吗?学生回答后,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为10,在第三个1后面添写上两个0,成为100,提问:现在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这样的提问,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思维之后,回答:分别添上长度单位“m”“dm”“cm”或“dm”“cm”“mm”就相等了。

2.改写:引导学生把1 dm、10 cm、100 mm改写成用“m”作单位的数,得到0.1 m、0.10 m、0.100 m。

3.比较:比较改写后的实际长度的变化(没变),得出:

0.1 m=0.10 m=0.100 m

4.观察: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计,用“活”了例题,运用已有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优化了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到了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尝到了思维成功的乐趣,这也正是“导学”模式的体现,也是课堂实现“高效”的主线、准绳。

二、“练学”——课堂模式的精华,“高效”的彰显

“練学”是“导学”的延伸,是学生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这样,既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水平。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妈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4块,小明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后,我并没有止步,而是提出新问题:如果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每人分别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孩子们得出结果,正享受思维成功快乐的时候,我又进一步提出新问题:三人谁吃得多?如果你是小明,你是自己多吃些呢?还是让爸爸、妈妈多吃些呢?那么,你认为小明应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妈妈吃得一样多,又吃得比小明多些呢?

这种练习题的设计,真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一题多练,练出了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分思维的能力,分层设计,具有基础性、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活动。课堂中如果每节课都这样“练学”,那么,练习题不是“用得不多”,而是“用得不够”,这也彰显了“三学”模式中“练学”的“高效”。

三、“评学”——课堂模式的升华,“高效”的回归

评价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这一环节是对“导学”与“练学”结果的检验。一节课学生学习的如何,“评学”环节可以让教师心中有数。

如:运用各种评价手段:“我成长我快乐”“闯关大比拼”“争章台”“收获天地”“夺红旗”“智慧儿童”“攀登高山”等,激励学生学习。

听课时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一种“成长树”的评价机制,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用规格一样的大白纸画出各自的树干,树干上分别写上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棵“成长树”。但是只是有了树干,树上还什么也没有,在“评学”环节中,学生做对2道大题就可以长出一片叶子,够了3片叶子就可以长出一个“苹果”。“成长树”是学生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想让自己的树长得茂盛,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在“评学”环节中做题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去做题,去长“叶子”和“苹果”。有的学生,树上长满了叶和果,而有的同学树上只有很少的叶和果,这些同学看到自己的树光秃秃的,就主动去学、主动去问,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其实,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价学生,评价教学,也不是简单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评学”过程中,一方面对学生有个了解,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反馈到教师身上。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量化”去评价,而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质性评价,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也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三学”模式得以升华,一节课的“高效”在此环节得以“回归”。

“导学—练学—评学”的三学课堂模式,是数学学科实施的主体性学习模式,模式使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纵成线横成面的网络化结构,正是这样一种结构,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我教你学的单向结构,从而决定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高效的、实在的、收获的、以人为本的,它是课改浪潮中亮丽的一道风景!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三学课堂效率模式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Response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Yield in North China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