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

2017-08-13钟桂娇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钟桂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教研会、优质课等活动中,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们交流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小学语文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入手,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等,以期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科建设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界定

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从教育目标来看,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思考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是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学习、身心健康的基础,是学生进入社会乃至终身生活中应该掌握的技能和基本思维。从功能方面来看,教育素养则是学科教学的内容,素养的标准则是课程标准,在教学的同时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思维、正确的价值观等综合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界定则是需要依托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新课标中提到“语言、审美、思维和文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这四方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语文承载着中国灿烂文明的结晶——文字,这使语文教学与文字不可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表达语言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语言文字能力与审美、思维和文化紧密集合,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一)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

第一,语文文字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第二,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第三,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具有此特征,主要体现在语文的教育往往与爱国教育、民族教育、人文情怀等等联系在一起。

(二)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与阶段性

语文核心素养的对象是具有发展性的,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对家庭、学校等外界信息产生不同的变化,具有发展性。人的发展也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到质都具有阶段性,在几千年前教育学家也表示教育要循序渐进,具有阶段性。

(三)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字、基础知识等具有工具性特征,语言表达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工具,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同时语文核心素养中文章的情怀、文字传达的文化具有一定的人文特征,例如在《背影》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感受到亲情,这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是承担着传播人文精神的作用。

三、在语文教学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根据大纲开展课程的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按照大纲规划完成基本的教学计划,通过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根据地方特色开展语文教学,例如,通过游览古迹、拜访名人故居等实践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也可以根据节日习俗等学习语文。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掌握仅是教学的基础,文化的传承才是重点。例如在曲阜,教师通过论文的授课来介绍孔子及学生的日常言谈,但是也只有对孔庙进行参观之后,感受孔庙文化才能让学生对这段文化产生崇敬之情。

在结合当地文化的同时要讲求实效。此处的实效并不是指考试成绩,而是对核心素养提高的实效。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通过教学授课,最后根据考试结果来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考核标准,是追求效益而忽视核心的一种方式,甚至可以称为“假学习”。

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背诵、默写等形式,这样的语文课失去了有趣、团结、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快乐积极奋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感受到语文教师的品格以及同学之间团结奋进的向上风气,这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人教版《草原》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做笔记、背诵、练习生字等。在课文讲授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有去过草原吗?谁可以描述一下你见过的草原或者你印象中的草原?”这样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回答的兴趣,回答也必然五花八门。然后再渐渐引入课程教学中,在对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老师要引导性地让学生将自己之前的描述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比,发现语言表达的不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之后再通过:“同学们,学习完这一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草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几种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同时积极思索答案,通过文字和思维丰富草原在脑海中的形象。之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用语言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草原,这时关于草原的表达就会多种多样,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政策支持,健全评估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是以基本课程标准为导向,教学成果以满足应试为目标,这些对目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教育部应制定相关的文件政策,将小学分为几个年龄段,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安排不同的课时;对于语文课的评价标准不能只是成绩考试和上课的课时数,要合理安排,为学生减负,提高其素养。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语言能力、鉴赏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估方式也要多样化,不能仅仅通过一次考试就来判定学生的语文能力,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比赛等方式来展现学生的语言、审美、思维和文化等能力。评估团体可以由媒体部门、司法部门、教育部門等多部门联合成立,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使小学语文教育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改革发展。

(三)积极利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局限于面对面授课的方式,网络授课越来越受欢迎。将网络授课模式引入小学语文教育中是语文改革的重要方面。通过政策的制定、人力资源整合、政府部门有效监督来实现语文教育落实。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课程进行录制,方便学生以后的查看和学习,通过网络优秀课程评选等内容建立一套优秀课程供学生自学,同时可以实现教育的平等化。

在授课方面,积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影像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语言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草原》授课中,还可以在授课中插入草原的视频或者图片,与文章的文字内容相结合,增加对于语言的理解。

总之,当下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如火如荼,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和研究将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时代脉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于语文教学要进行合理的研究,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要坚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充分利用各个因素中的优势,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因地制宜、师生互动、政策支持和网络技术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金东旭.让“经历”变成“经验”:也谈核心素养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