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质”新解

2017-08-13熊冰凌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质华美文学作品

熊冰凌

“文”与“质”之间的关系与定义,最早出自于孔子。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白话文解释是:人的性格过于质朴就显得粗鲁不堪,俚俗浅鄙;人在礼仪上过于谦恭就会显得虚浮轻佻,矜夸不实。只有质与文的和谐统一,才算得上君子。这也是孔子对做人所定下的最高标准了。对人的行为与品行的评说将不作深入探究,现在只就文学作品中的“文”与“质”进行一次探讨。

自孔子提出“文质”之后,后世的文论中最早赋予文质新的含义,始于萧绎《内典碑铭集林序》说:“夫世代亟改,论文之理不一,能使艳而不华,质而不野。”又如苏轼论陶渊明诗的特点,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里的“文”与“质”大多情况下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风格范畴的华美和朴质。也就是从狭隘的角度,阐释了“文”和“质”的内涵。换句话说,“文”就是指华美绮丽的语言,“质”就是指朴质平实的语言。

之后,进一步拓展了“文质”的内涵。“文质”指向文学作品中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风格上(不再仅指作品的语言风格)的华美与朴质。换言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内容上的华美与朴质;另一层指形式上的华美与朴质。

到了唐代,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依然只论说“文”“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未明晰表达“文”与“质”的具体含义。

现在对“文”与“质”的解释又有不同。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文”是指其选词造句的华丽优美、音韵的和谐、节律的匀称等;而“质”是指作品内在的思想、精神、道德、品格等。

纵观上述几种解释,要么狭隘,要么笼统,都没有指出“文”和“質”的具体内涵。本文所要探讨的“文”与“质”又分别指的是什么?现在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浅识的阐述,供大家商讨。

首先说“文”,“文”就是“质”的外衣。指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和语言风格。形式实际上指文学作品的体裁,它包括先秦散文、汉赋、晋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现代各种文体等。语言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指华美绮丽、藻饰铺陈的语言。一是指朴质平实、简要清明的语言。下面只就语言的两个类别作简短说明。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王勃)

2.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当然,山上有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奇崛的岩石、飒爽的风;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空山鸟语》郭枫)

这两段古今作品文字,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词藻华丽,色彩鲜明;对比铺叙,洋洋洒洒;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可以说是流光溢彩,文采飞扬。这符合第一类的语言特征。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陶潜)

2.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背影》朱自清)

这二段文字简明朴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是平实语言表达的典范。可见,大方之家“能与浅处见才”(李渔)的高超语言艺术。这符合第二类的语言特征。

那么作品中的“质”又指什么呢?简而言之,“质”是指通过文字这一媒介及形式外壳所表现出来的内涵。这一内涵丰富复杂。它包含了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人性、人文、风俗、情感以及作品反映出的核心思想等,能让读者在阅读作品后产生思维上的意象重构、人性品格的重塑、人文精神的积淀、异域风情的感悟、情感体验的共鸣、思想心灵的洗涤。

以上表述有些抽象,现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1.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诗人运用了十个名词勾画、描绘了一幅秋风瑟瑟、凄苦苍凉的意境。中国古代诗词大多营造高远意境,形成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郁的特点。

2.人性。《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有一种永不屈服的高贵,表现了一个令人景仰的硬汉形象。《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是一个善与恶交织,又能进行心灵救赎,从污秽中站立的人。《我与地坛》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苦难人生的感悟,对死亡的淡定以及探询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无不彰显出人性的光辉。

3.人文。《乌蓬摇梦到春江》中景物描绘固然精美别致。作者用较大篇幅写了严子陵的钓鱼台以及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使文章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4.风俗。《安塞腰鼓》中的腰鼓歌舞是安塞人特有的风俗,只要舞起就展示出了安塞人心灵律动的精神魂魄。《边城》作者以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描绘湘西所特有的人物风情。这两篇作品都表现出了地域文化的物质。

另外,情感与主题是文章必备的要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当然,上述所列作品中不是只具有单一的“质”,有些作品兼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如《边城》既有风情的美,也有人性的美,还有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这里对“文”与“质”的诠释只是一种尝试与探讨,并不是对它们两者进行定义。如果能给人带来思考和质疑,就实现了写此文的初衷。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文质华美文学作品
Realizing reliable XOR logic operation via logical chaotic resonance in a triple-well potential system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华丽』『华美』『华贵』
文质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刚书品小议
上官婉儿:华美绽放,凄艳凋零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