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

2017-08-13徐玉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文写作

摘 要: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让语文深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成为语言运用的活动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及写作三个方面展开深刻的阐述,并辅以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和教学实例,供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文;文言文;写作;生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与此同时,通过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精神层次。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语言运用为中心,下面从现代文、文言文及写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让现代文教学变成语言的灵活运用

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比如教一个人学开车,你教给他很多汽车方面的知识但是不让他开车上路,他是永远也不可能学会开车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生活中慢慢体悟和运用语文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等。举个例子: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学时,让学生思考赫尔墨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并续写寓言结局。这样既注重了文本故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而在《静夜》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品位诗的语言,再让学生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一主题,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只是学习教材里的几篇文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去品味、体会、感悟语言。学生学到的好的语言要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需要对课外阅读的材料作深入的研究,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我们可以从时间、地点、作者阅历等方面深入地挖掘材料。面对应试教育步步紧逼局势,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学习语文非常不利。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迫在眉睫,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训练来促使他们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二、让文言文教学变成文化的传承

学以致用,古为今用,传承中国古文化的精髓,是文言文教学的宗旨。结合实际,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文言文教学中只有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才会使教学变得充满诗意与活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进而对课文产生读者的情感体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通过翻译,不仅可以了解文意,还可以深入地学习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从而积累了文言词汇,提高了阅读水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授之以渔”。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之一,应该尽量突破教材的局限,多向生活靠拢。通过阅读古人的文章,让学生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丰富心灵和品德,以怡养性情。例如,在教《爱莲说》一文中讨论:“什么让文人雅士对莲情有独钟”,学生明确是出淤泥而不染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出淤泥而不染”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深思。文言文距离现代生活太远,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文人的情怀,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让写作变成生活的记录

语文和实际生活的关系密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研究语言运用的方法。比如,创设合适的语言情景来开展训练:为宣传保护环境拟写标语,在元旦的时候让学生拟写祝福语,在运动会上积极投稿等等。可以组织班级招聘会,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可以开展热爱祖国“我的中国梦”演讲,可以进行关于“愚公移山”的辩论,可以编写母亲节短信……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细心观察,语言训练的方式有许多,而且学生也非常愿意开展这样的语言训练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很有价值,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训练,从而大大提高语言训练的学习效

率。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在他的课堂上就多角度组织语文活动,如分层评说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等。有機地安排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在形形色色的语文活动中,悄无声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阶段语文教学需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孕育人类思想的重要工具。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以语言运用为目的的现代文教学、以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文言文教学以及以记录生活为目的的写作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有着浓厚的精神文化价值,应该重视语文潜移默

化的感染作用,更应该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传承中华文化、记录美好生活,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娄登荣.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J].语文学刊,2006(20).

作者简介:徐玉珠(1986—),女,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学士,博山区石马镇中心学校教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文写作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