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7-08-13林艳玲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林艳玲

摘 要:当今,家庭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影响孩子教育的诸多因素都备受人们关注,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软肋,存在着诸多因素,因而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以增城区新塘镇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农村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良好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淡漠了家庭文化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点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教育时感到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将孩子抚养成人,能否成才全靠孩子自己。很少人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关系。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明确的要求,认为“树大自然直”。比如,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了,家长总会这样错误地认为:我的孩子可能并不是读书的材料!从而在平时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重视学习的观念教育上逐渐疏懒甚至变得不管;又如,在孩子读书的问题上,抱着能读则读,读到哪里算哪里,不渴求孩子上大学,也不奢望孩子靠读书学知识来发家致富。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低下,教育观念落后,家长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化,一些家长总认为“不打不成器”“棍棒下出孝子”,一旦孩子的行为被告状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家长就责骂、殴打、惩罚。而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则是一味地遷就溺爱,常出现宽而无度的现象。诸如此类这些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溺爱迁就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依赖,又或是放纵和百般袒护犯错的孩子,用金钱物质哐哄利诱孩子等不当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缺乏言传身教的意识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家长口头上会说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重言教而不重身教,他们往往“待己宽,对子严”,比如,在要求孩子认真学习时,家长却在看电视、玩牌、打麻将等,只有少数家长也自觉地在旁边看看书报。家长不注意自身形象,没有做好榜样的作用,这就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在农村初中,很多家长都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认为教育只属于学校的事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理所当然地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甚少主动与学校沟通,将孩子送进学校之后便不闻不问,很少为了孩子的教育主动找学校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与协调,致使学校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五)“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因为外出打工,无暇监管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只能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亲戚等监护。可是由于家里老人自身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教育意识薄弱,大多数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容易娇纵孩子,什么都一手包办,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甚至缺乏责任感。孩子的不良习惯,往往就是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父母不常在身边,在缺乏教育、关爱和约束环境中长大,这就容易造成孩子不良行为、性格的形成。

二、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偏低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我校75.6%的家长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教育水平低下,容易造成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一般而言,有文化素质的家长,他们会考虑尽量多和孩子共同进餐,多和孩子进行语言和思想的交流,多关心帮助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更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而文化素质低的家庭,则往往是谩骂教育多,棍棒教育多,有些甚至天天赌博、打麻将等,不务正业,根本没有心思教育孩子。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才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缺乏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教育意识淡薄,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言行对孩子学习做人做事的重要影响,没有意识到发挥自身的家庭教育优势,在生活中对孩子形成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孩子优良品德形成和学习能力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忽视了自身教育的天然性,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主动性,因而没有发挥其积极的影响。

家庭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孩子成才的过程中有着学校和任何其他社会群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家长应该加强个人“终身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和别人交流,并进行自我反省,以达到更好地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解决农村初中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家长要树立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教育理念,转变家长制的作风,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孩子。同时,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并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帮助家长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中诸如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溺爱迁就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依赖,放纵和百般袒护犯错的孩子,用金钱物质哐哄利诱孩子等,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为了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孩子自主、自律、自立的品格,教授孩子重要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我们结合当前实际可以建立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提倡“和善而坚定”“不骄纵不惩罚”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正面管教方法,例如启发式和鼓励性语言、积极暂停、掌中大脑、换位思考、私人逻辑、上方卡、合作性玩耍、变化的连续性等教育工具,让家长们学有所成,终身受益。

(三)言传身教,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可见父母的实际行动的重要作用。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别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的对象,一定要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父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四)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段话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1.學校可充分利用微信、校讯通、QQ等通讯工具和沟通平台,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信息和宣传有用的教育资讯,全面指导家庭教育,让家长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配合,让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更好的合力。

2.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促进家校合作。家长学校是当前普遍推行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学校,要统一组织、管理,可以组织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通过系列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家长和教师互动教学。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不仅搭建了学校和家长联系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而且能够使家长获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的指导。

(五)关注特殊家庭的孩子

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们不容忽视。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心理大多数表现为孤独、自卑和冷漠等,我们作为教师应多关爱他们,常跟他们谈心聊天,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华东.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2(9).

[2]武宏盛.如何改进农村家庭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1(10).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徐晓可,郑庆峰.浅谈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