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转设”形势下独立学院的转型之路

2017-08-12杨奎杨贵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难题独立学院转型

杨奎 杨贵红

【摘 要】 由于专业设置、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独立学院脱离母体独立办学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独立学院要走出一条特色和创新的转型之路,必须探索交叉学科,创新培养模式;开放融资方式,服务区域经济;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队伍。

【关键词】 独立学院;转型;难题;创新之路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

1999年我国第一所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落户浙江杭州,开创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自此以后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截至到2016年6月,我国共有独立学院266所,在校生达200多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独立学院有效缓解了我國区域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科研创新。目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在所有类型的高校中排名第四,仅次于985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211院校。

2014年年初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育思路,随后国务院进一步提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一时间,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成为热门话题。在“转设改制”浪潮下,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脱离母体“自立门户”,全国独立学院的数量从2010年的323所降至2016年的266所,这意味着6年来,全国约有1/5之一的独立学院正式脱离母体独立办学。但是,独立学院要想成功转型,必须经历一段艰辛历程:大部分公立大学走研究型道路,独立学院由于“师承”母体,发展模式也深深地烙上了母体的“胎记”,即使有部分独立学院想另辟蹊径,开创一条与众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但迫于专业设置、资金、师资等方面的障碍而难以为继。

二、独立学院转型的三道难关

独立学院在“断奶”后,究竟路在何方?是继续沿袭母体的惯性,还是别出心裁走上独立发展之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转型的浪潮下,独立学院要想“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必须要翻越三道坎:专业关、资金关和师资关。

1、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随着“转设”浪潮席卷全国,不少研究者认为,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独立学院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建立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然而,独立学院要想在这条道路上“火然泉达”,亟待解决的就是专业设置问题。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在创立伊始,复制母体专业是实现投资收益率最大化的有效方式。翻开独立学院的宣传资料,就犹如麻将桌上的“清一色”:工商管理、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英语……热门专业面面俱到,千篇一律。而这些专业大多是母体学校的“复制版”或“浓缩版”,即便是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也紧随母校身后亦步亦趋,这就客观上导致了专业雷同、缺乏办学特色、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恶性循环,滋生了独立学院过分依赖母体学校教育资源的惰性,同时在同母体学校学生的竞争中,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扮演“炮灰”的角色。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三本朝着二本走,二本朝着一本跑”,也是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的现实状况。很多独立学院都梦想高远,希望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更有甚者期望成为“国际一流大学”,但往往眼高手低,没有形成自己特色。

2、资金融资困难重重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一直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命脉和咽喉。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公益性质,但政府并未对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学费收入基本上是我国独立学院仅剩的“救命稻草”,但很多独立学院学费收入的一部分还必须向母体学校“上供”,从而使得很多独立学院是“扎着脖子过日子”。

独立学院在政府投入方面不仅远远不如公办院校,即便是与高职院校相比,也完全处于劣势。另外在融资方面,独立学院也常常“备受歧视”,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如公办高校可以以信用担保的方式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而民办高校却必须以非本校的资产做抵押。

3、师资结构严重失调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院长甘德安说,现在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就像“九九重阳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老龄退休老师、年轻教师和女教师比重大,这种“哑铃型”的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已成为许多独立学院的一个共性。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以初级、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为主,女教师偏多。在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中,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师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30%以上;专职教师占教师总数1/3以上。目前,部分独立学院还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和要求,因此,在资质评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虚假造假现象。

师资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率和流动率大是目前独立学院非常典型的问题,高校教师的流失率赶超快餐业。独立学院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任务,往往招聘大量的兼职教师和在职研究生,但兼职教师独立于学校的管理体制之外,从而造成了“只管下课拿钱,不管上课质量”、“上课闻其声,下课不见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独立学院转型的创新之路

1、探索交叉学科,创新培养模式

在脱下母体的“红帽子”后,独立学院应注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对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独立学院学生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差,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体系设置并非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打破专业和院系界限,整合全校教学资源,构建公共基础课和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本科培养模式,加大实践实验性和交叉性课程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加公选课和职素课的比重,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灵活、自主地选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独立学院应加强产教研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引入“现代学徒制”,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进行校企共建课程,加强实训(实验)基地和仿真系统的建设,将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搬进课堂,提高知识和技术的转化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开放融资方式,服务区域经济

独立学院要想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基本上需要进行一次“大换血”,不管是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训室、实训软件和实训设备的购置,还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现在独立学院在贷款数额、期限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逐步放宽对独立学院融资的限制,使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法律地位,享受平等的待遇,否则,转型很有可能只是“扛扛大旗、喊喊口号”而已。

在办学理念上,独立学院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国家、区域的需求,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提供更加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服务,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多层次、多样化、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3、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队伍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师,“身份”差别较大,两者在医疗、退休、购房补贴等方面的待遇截然不同,这也造就了两者的“体制性鸿沟”。独立学院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并非纯粹的用人机制问题,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在招聘教师时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高学历的不来、低学历的不要”,一些青年教师并非对当前的薪资待遇或福利不满,而是缺乏成就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感到迷茫。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更为突出。这就要求独立学院不仅要重视师资的“量”,更要重视师资的“质”,双师型教师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特色和中坚力量,但是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双师型教师人数少、引入难,各独立学院之间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信息共享等。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资格审核,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引入机制,同时建立高校教师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学生互换、参观访谈、合作研究等方式,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独立学在院转型浪潮中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独立学院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当前“转设改制”趋势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必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应用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开辟符合自身优势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 雷蕾.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5.

[2] 赵紫燕.以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为目标的独立学院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3] 胡荣.“三创”理念与独立学院转型及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2)126-128.

[4] 王爱琦.个性化教育: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助推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5)60-63.

[5] 胡荣、刘咏梅.独立学院转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析——以苏州大学征文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1)42-43.

[6] 周洁.独立学院转型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2)76-78.

[7] 窦艳.高等教育大发展框架下的独立学院转型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2)53-56.

【作者简介】

杨 奎(1983-)男,河南信阳人,云南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和消费者行为.

杨贵红(198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管理.

猜你喜欢

难题独立学院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难题大作战
画“树”解难题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