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通俗历史读物热”

2017-08-12谢菡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大众

谢菡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二十世纪通俗历史读物热产生的原因,叙述了通俗历史读物热对公众史学发展热的影响,探讨通俗历史读物热健康发展的路径:理性看待通俗历史读物;提高公众历史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增强历史普及者和各界媒体的历史底线意识;强化各级政府、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在公众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娱乐与通俗的关系。

【关键词】 通俗历史读物热;公众史学;大众;历史教育

公众史学即面向公众的史学,它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美国,主要是指面向公众的,能被公众所认知的历史普及,使历史不再限于专业研究领域,而是一种公众都能感知和消费的学识。而要传播公众史学则需要有公众能接受的媒介,通俗历史读物应运而生。理性看待“通俗历史读物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推动公众史学进一步发展的应有之策。

一、通俗历史读物热出现的原因

1、广大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追求精神生活的需要。本世纪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对历史的兴趣不断增加。来自南开大学的“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课题组对全国27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各阶层92.5%对历史表示“感兴趣”,其中41%的人表示“很感兴趣”。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自小的耳濡目染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我们开始在空余关注历史,进而热爱历史,掀起“历史热”。

2、电视媒体和自媒体的推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类历史电视、历史剧以及自媒体的兴起,都推动了“通俗历史热”的发展,包括各类电子书、新兴书商、传统媒体、各类论坛平台、网络视频、微博微信和各类电子专栏都逐渐开始出现“说史”的身影,这些自媒体也为那些草根历史写手提供了便捷的发表平台,为大众和热爱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宣泄情怀的地方,同时也为更多的历史研究建立了海量图书馆。如今掀起“历史热”的两个大本营即是cctv的《百家讲坛》和天涯“煮酒论史”的历史论坛。《百家讲坛》可谓家喻户晓,节目播出之后,人们的历史兴致也空前高昂。而“煮酒论史”论坛则开启了文字历史读物的高潮,《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的相继出版,几乎让讨论通俗历史读物成为一种文化人的时髦,而《明朝那些事儿》销量突破百万,至今在各类书籍中的销量也仍然排在前列,这在历史类书籍中是绝无仅有的。

3、历史通俗化的传统。虽然现在掀起了“通俗历史热”,但历史通俗化确实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自古以来,我们记录历史就有两条线索,一是官方的当朝或前朝的正史,二是民间的历史。民间的历史大多以口口相传,主要讲述一些野史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有专门的说书人和撰书人,而老百姓对这些“非正史”喜闻乐见。而通俗的历史读物也自古就有,例如《左传》即是以《春秋》为记事纲要的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基础写就的一部历史小说,这些都受到了当时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并且将这种历史通俗化的习惯延续至今。诚如瞿林东先生所言:“中国史学有注重通俗化的优良传统,这对于普及历史教育有重要意义”。

4、“通俗历史读物热”的内动力。首先是通俗历史读物文学化的表达和演绎。与专业历史读物的艰涩相比,通俗历史读物文笔轻松、风格自然、注重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刻画、有着作者鲜明的批判态度和爱憎分明的故事情节。有网友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不管从哪一个章节开始看也能很快看下去。”说明了这类书的易读性和趣味性,使大众能够很轻易的接受和喜欢。其次是通俗历史读物很容易与读者发生共鸣。老百姓对于历史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和理解,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不同的独立的见解,从读物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这会让读者觉得自己在和草根写手直接对话。再次是恰当的历史人物心理分析。相比较以前的历史著作,大众更喜欢和接受白文一点的表达方式,读起来轻松自在,通俗易懂,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分析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心理分析写法,通过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作者对历史的理解,作者仿佛知道当时人物的心理,而这种写法在《史记》中也比较常见,对心理的描写,这使得读者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领会当时的历史感。

二、通俗历史读物热对公众史学发展的影响

1、通俗历史读物激发了公众对历史的兴趣。通俗历史读物因其的可读性高,趣味性强,开始成为大众择书的选择之一,里面对历史的描述通俗易懂接地气,让公众开始觉得历史不再是那么冷僻艰涩的东西,很多人开始对历史感兴趣,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这种氛围越来越浓厚,很多青少年通过通俗历史读物开始真正喜欢上历史,谈论历史,甚至研究历史,这对我们史学界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它不仅全面的推动了公众史学在我国的发展,也储备了一些优秀的历史学习者。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俗历史热”的现象也是公众的阅读量提高的表现。

2、普及了大众一些历史知识。通俗历史读物描写面很广,从古至今上下五千年都有人寫,这里面不可避免有一些史实错误,但多多少少它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如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经典的通俗历史小说,直到今天都深受大众喜欢,很多小孩子都知道三国。而对于今天的一些通俗历史读物,如《明朝那些事儿》,很多网民和读者在网上激烈讨论,甚至在该书纸质版出版之前,在“煮酒论史”的论坛上就有“明矾”这类粉丝群,这说明大众喜欢,也接受了里面正确的符合史实的历史知识,虽然有些专业历史学者认为用通俗历史读物来普及历史知识是不可取的,但是相对于很多以前对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读者而言,读通俗历史读物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同时这也使民众认同了自己的历史身份,提高了民众自信心和自豪感。

3、弥补了专业历史研究中的空白领域。历史研究是一个繁多复杂的专业领域,其中的研究点和知识点用“浩如星海”来比喻也不为过。我们知道专业的历史书籍繁重量大,如《史记》有52万字左右,《明史》已经扩展到了280万字,《二十四史》有3259卷等等,这么庞大史料,专业的史学界在研究时难免会有遗漏或者疏漏的领域,而通俗历史读物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空白,如《明朝那些事儿》有很多关于朱元璋当皇帝之前的平常老百姓的生活描写,这些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接地气的读物,也是史学界需要注意的研究部分。

4、刺激了专业历史研究向大众化推进。“通俗历史读物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长久以来的累积和爆发,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很多人几乎天生就对我们过去的历史感兴趣,但是历史对很多老百姓而言仍然是庙堂之高的东西。历史专业书籍读起来艰辛晦涩、历史学家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对大众而言更是冷僻陌生、感兴趣的公众不知道去哪里舒展历史情结等。这一切都使得公众无法真正接触到历史这一学科领域,而“通俗历史读物热”这是向史学界发起的一波强有力的冲击,它警惕史学界要更加接地气,要让历史真正融入到大众的真实生活中去,史学研究者要多做实事,而不是待在这个领域不肯走出来,公众漠视历史,而历史直面的恰恰又是公众,在“通俗历史读物热”的现象之下,史学界要更加全力以赴的推动历史向公众发展,让历史也可以成为江湖之物。

5、推动了专业历史教育的发展。历史教育一直一来都是比较冷门生僻的專业,现在很多人开始去追求“热门”领域,而历史专业愈发步履维艰,专业学生就业难,学科研究不景气,很多人对于学历史都嗤之以鼻,而“通俗历史读物热”的发展激发了公众的兴趣,使很多人开始对历史学感兴趣,开始想要学习这门专业领域,而很多历史研究领域的人员从以前的很小的历史圈中跳出来,面向公众,从事更多与历史有关的行业,如历史剧、历史小说等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专业历史教育的发展。

6、“通俗历史读物热”也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很多青少年开始读历史读物,很多中学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尤其对初中的孩子而言,以前没有系统学习过历史,通过通俗历史读物的引导,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老师而言也可以使得历史这一学科的教授变得更生动有趣,这就使学生产生了直接的观感和兴趣,进一步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三、怎样让通俗历史读物热持续热下去

“通俗历史读物”虽然热,但不可避免也出现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其中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内容庸俗。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通俗历史读物也不可避免的开始跟风写作,很快的《宋朝那些事儿》、《南北朝那些事儿》等也相继推出,而其质量低俗,千篇一律,而更多的写手哗众取宠,风俗观念低下,一味追求博人眼球,比如《纵欲时代:大明朝的另类历史》《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等等都俗不可耐。二是史实讹舛。通俗历史读物的作者大都不是专业历史领域出身,没有受过专业的历史锻炼,少了一点专业约束,很多历史知识求证力度不深,经不起史学界的专业推敲,史实存在很多错误。三是史观错误。历史读物不仅仅是要写出好看的历史情节,塑造典型的历史人物,更多的是要从这些正确的史实中向观众传达一种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公众从历史中汲取有营养的成分,用以训导自己现在的发展,而很多历史通俗读物是缺乏这方面的传导的。针对通俗历史读物中的这些问题,我们要想将这种“热”持续的发展下去,需要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理性看待通俗历史读物。知识界的批判与分析可以增强民众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现象。虽然说“存在即合理”,但那些内容艳俗的历史读物还是需要专业学界的大力抵制和整治,对于历史通俗读物多批判,但不能一批了之,它之所以“热”也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历史专业领域的“冷”,我们在批判的同时要多去研究多去纠正,要求历史通俗读物要想正统历史读物那样准确这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苛刻。专业史学界要做的更多是与通俗历史领域的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2、提高公众历史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历史通俗读物的作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历史训练,这是一大弊病,针对此各界需要一起努力,作家们要自觉地多进行专业的历史教育、各界出版社要多挑选合适的作家、学术界要培养专门的写史人才,针对于这一点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从原有作者群中分流一部分;二是从别的行业中引进一部分;三是专门培养不求职称只求利润的史学创作队伍,如高校开设历史制作班等等。

3、增强历史普及者和各界媒体的历史底线意识。历史公众教育要为公众“服务”,但“服务”不是“服从”,不能抛弃了历史和教育的双重底线,内容低俗只顾市场的历史读物要坚决抵制,不予出版,提高公众的历史普及质量。

4、强化各级政府、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在公众历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公众的历史教育不能只让通俗历史领域的人做,大多深受专业的历史训练的学者更要走出来,亲自带头为公众历史教育做出榜样,这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要把历史做到真正融入每个人的切实生活中去,让大众习惯性的接受到历史,学习到历史,增强历史教育观念,历史与语数外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历史学术也和其他学术团体一样,也可以很“热门”。

5、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娱乐与通俗的关系。普及历史并不等于提高,对于通俗读物我们要求的更多是精而不是多,如今市场上的写史也分为好几个阶段,差的层次是穿越,好的层次是写故事,更好的是写历史。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不同层次所占的比例应该不同。其次娱乐性也并不等于通俗性,现在很多通俗历史小说被改成电视剧,史实颠倒,对公众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而一些综艺节目,则更是拿历史来开玩笑,娱乐不等于通俗,通俗是符合公众的认知,而娱乐仅仅是符合大众的笑点,这不是一回事,也历史各界需要警醒的地方。

总之,随着公众史学开始真正走入大众视野,“通俗历史热”的出现不可避免,并反过来为公众史学的更好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应该理性面对“通俗历史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促进公众史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茂伟.公众通俗写史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5(1).

[2] 姜小玲.通俗历史读物让百姓更亲近历史[N].解放日报,2006-9-20(11).

[3] 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J].中国图书评论,2007(1).

[4] 李德生.历史通俗化与现代史学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12(6).

[5] 马艳辉.历史读物应通俗而不庸俗[N].人民日报,2013-10-29(5).

【作者简介】

谢 菡(1993-)女,四川德阳人,历史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大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一汽-大众上半年销量87.41万辆,上汽大众销量58.76万辆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用历史教育营造班级和谐小社会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原因及转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