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错误资源,优化数学教学
2017-08-12张卫忠�オ�
张卫忠�オ�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教师仔细甄别、处理得当,错误资源也可以变废为宝,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利用;错误资源;优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7002601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课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师若能重视、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就能优化数学教学,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错误,增强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误认识不够深刻,不被引起重视,导致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复出现。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认识,重视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挖掘其应用价值,把错误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在背诵乘法口诀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这时教师要立即指出来并进行纠正,提醒学生把错误的地方加强、反复背诵几次,增强记忆。通过不断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避免日后再次出错。
二、善待错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自尊心较强等原因,在出错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若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进而更加不敢去正视错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分析、纠正错误中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余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在向学生出示“7÷2=3……1”的算式后提出以下问题:“在该算式中,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数是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大,还是小?”提出问题后,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再选择一名学生来回答。该生回答道:“在这个算式中,7是除数,2是被除数,1是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大。”很显然,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立即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委婉的方式再次询问该生,让其有自我纠正的机会。该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正确,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让全体学生鼓掌。这样教学,教师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记录错误,及时捕捉课堂的错误资源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错误资源,利用错误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此外,教师可自备一个错误记录本,把每一次教学中出现的错误都记录下来,过后反复翻阅,避免再次出错,并通过逐个击破的方式,使教学不断得到优化。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直接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点,没有把平行四边形和其他图形进行对比、区分,导致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出现“平行四边形等同于长方形”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对图形的特点进行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区分相似的图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课后,教师应把这次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记录,在日后教学中遇到相似概念、公式时,采取对比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发生错误,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四、利用错误,通过正错对比促进学生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正错对比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对错误的对比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和指导,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讲解题目时,教师可给出对错两种答案,让学生自主对比这两种答案,找出其中的正確答案,并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学会自我总结归纳。例如,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同学们在全长1800米的小路旁边种植树苗,每隔6米就要种一棵(两端都要种),一共需要种多少棵?”然后教师出示1800÷6=300(棵)和1800÷6=300、300+1=301(棵)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阅读题目并分析后找出正确解法。经过思考和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种解法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种解法是正确的。最后教师分析讲解,指出题目中的要求是“两端都要种”,通过作图分析可知“棵数应比间隔数多1”,所以计算出结果后还需要加上“1棵”方为正确,即第二种解法正确。通过这种对比分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避免学生日后遇到类似题目时再次出错。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使学生在发现和分析错误过程中自我总结、提升认识,增强学生应对错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