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应用现状及完善

2017-08-12王璇赵越谌基东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西安市改进现状

王璇 赵越 谌基东

【摘 要】 2011年教育部开启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程,但在建设和使用中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本文以西安市部分高校的在校生和参与过精品视频公开课制作的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了解西安市大学生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对于精品视频公开课需求意愿及其对现有课程的评价,探寻提高大学生精品视频公开课质量,提升大学生精品视频公开课学习满意度和效度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西安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现状;改进

一、引言

自麻省理工学院2008年底向全世界公开了1800门网络课程,世界掀起了一股“网络公开课”热潮,哈佛、牛津、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也相继推出了本校的网络公开课,运用大学精品视频课程学习已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大众化”的学习趋势。我国教育部2011年组织国内高校建设了首批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精品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也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课程内容主要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的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其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为模式,整体规划、择优遴选、分批建设、同步上网”。[1]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011年至今,我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已有6年,正是从逐步探索阶段向成熟发展过渡的时间,虽然它有很多先进之处,但和所有新生事物在起步阶段都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一样,它建设过程中必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便需要进行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进其发展。我国学界目前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研究的数量较少,其中从大学生角度出发的研究更少。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在校大学生,那么从大学生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和需求能够有效地反应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项目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大学生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使用现状与需求,探求在视频公开课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推进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路径;提高大学生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满意度与利用率,促进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呼应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发展的政策。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西安是我国西北的教育重镇,自2011年教育部开始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6年时间里,西安市共有9所高校的38门课程名列其中,涵盖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药等各领域。因此,项目选择了高校众多且具代表性的西安市作为调研区域,通过西安各高校的在校生,保证调研样本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使得最终结果具有代表意义且有推广至全国大学生的价值。

根据层次的不同,项目分别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研,尽可能的保证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发放的问卷总量一致。并在学校的选择中兼顾了学校自身是否制作过精品视频公开课,使得各种影响因素都能够充分得到验证。其中,三所985大学,三所211大学,两所普通一本大学,三所二本院校,两所三本院校。共发放问卷930份,有效问卷841份,无效问卷89份,问卷有效率为90%。调查对象中58%为女性,42%为男性,本科一年级学生143名,二年级学生128名三年级学生216名,四年级学生132名;碩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121名,二年级70名,三年级14名,博士研究生及以上17名。就读专业涉及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等共13个一级学科门类。

2、研究方法

在阅读文献与讨论的基础上,编写了“关于西安大学生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认识及意向调查”问卷,在预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剔除了问卷多余的问题,并进行信效度分析。最终的问卷包含题目27道,26道选择题(包含多选与单选),1道开放性问题,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为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为优化路径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项目还对相关学校的制作参与者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现状;与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交流了解西安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相关情况与政策。

三、结果分析

1、使用维度方面

(1)使用现状。项目调查发现,有55%的学生使用过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有96%的人表示将会继续使用。在使用过的学生中,有60.47%最初使用时间在大一、大二,并大多通过自己在网络上发现、老师推荐、同学推荐的途径获知。45%的研究对象未使用过,主要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学校间资源共享不足,此外,也受到使用成本高、学校不重视、硬件设备不完善的因素影响。虽然使用过的学生比例高于未使用过的学生,但二者实际数量相差并不是非常大。从具体学生数量来看,仍有较多数的学生没有使用过。因此虽然目前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进、发展效果可观,但未来仍有很大的改进、发展空间,需要继续加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2)使用效率。在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频率方面,研究对象中大多数人的观看频率并不高,仅占总数的50.21%。其中19.79%的研究对象的观看频率为一周一次;17.66%为一周两至三次。在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时方面,对同一课程,43.59%的研究对象的观看时长为30分钟~1小时;34.62%的观看时长为10~30分钟。因此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一次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时间是与课堂上课时长基本一致的,所以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所需时间与课堂时间基本一致为最佳。在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完整性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完整观看过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占总人数的67%,有17%完整观看过4~1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只有1%的被调查者完整观看过10门以上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3)观看内容。大学生观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类型非常广泛,多数学生都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实业余生活,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所提供课程种类本身的丰富性是吸引更多大学生观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基础。将被调查者的本身专业与被调查者观看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图1、图2),明显能够看出,有311名学习工学的大学生,观看工程科学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生有327名;学习经济学的大学生有62名,观看经济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生有69名。因此,极大多数大学生会观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除此类课程之外,大学生观看人文社科类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较多,很多学生以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看精品视频公开课来拓展视野、丰富人文素养。

2、需求维度

(1)学习过程。在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49%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过程中偶尔会做记录; 21%会做认真记录;有20%的被调查者只学习而不做笔记;还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只是简单听一听。可以发现,很多大学生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时有记录的习惯,因此大学生对进行课程记录存在明确的需求,这便需要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中能够有大学生进行记录的短暂停留及相应的内容展示。

(2)配套资源。有274名被调查者认为在公开教学视频外,还应公开讲义文档;有266名被调查者认为还应公开参考阅读书目;还有169名被调查者认为还应公开实验指导教材;有111名被调查者认为还应公开作业考核要求。从数据中清晰发现,虽然具体人数不同,但实质上大学生对课程的讲义文档、参考阅读书目、课程的实验指导教材、作业考核要求都有很高的需求。由此也进一步印证了大学生在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过程中进行记录的需求。因此相应的公开一些配套学习工具、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3)课程形式与内容。近51.2%的使用者认为应增加教师讲课的课件、资料下载区;47.8%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提供更为快捷的公开课获取与检索方式; 37.9%的被调查者认为更为频繁的与教师的交互意见统计与反馈将会提升其对视频公开课的使用频率;33.3%的被调查者认为更为轻松的授课方式与环境将会对视频公开课的使用频率有所提高;31%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视频课学习应该要有更为真实的课堂呈现更为流畅的播放效果。因而最大的需求为增加教师讲课的课件、资料下载区与提供更为快捷的公开课获取与检索方式。

四、建议

1、制作过程方面

(1)丰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类型。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综合是必然趋势。[2]所以在制作精品视频公开课时应考虑其类型的多样化,加快制作和开设课程资源少的学科,将课程资源多的学科进行整合和筛选,避免课程雷同或稀缺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尽可能满足大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而我国当前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各个类别课程差异较大,某些课程资源多,出现视频资源雷同或重复的现象;某些课程资源少,存在视频资源缺乏而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播放平台,在2013年的点击量就已经达到500多万次,可见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之大,因此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课程、对观看者负责,是十分重要的。访谈中老师们也普遍提到现有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存在的雷同问题。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学习者已不满足于基本知识的学习。目前,精品视频公开课提供的课程主要是基础知识以及通识类课程。对于基础知识而言,更多的满足的是某学科领域的初学者,而对于深度学习者是不够的。因此,在课程类型多样化设置的同时,也应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并兼顾不同受众的专业水平,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满足多样化需求。

(2)设置适当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时长。研究对象多是在闲暇课余时间观看课程,课程时间不宜过长;为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讲解,课程时间也不能太短。访谈中老师们也强调对于课程录制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列好内容的框架,控制录课时长。从观看频率和观看时长的数据得出,43.59%的研究对象每次觀看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时长为30分钟~1小时,与传统课堂的上课时长基本一致。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精品视频公开课应考虑“消费者”的倾向或偏好,需要考虑到不同水平层次高校的学生的观看时长的接受度,让课程的时长尽可能的适合大多数学生,一节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时长控制在30分钟~50分钟,与传统课堂时间基本一致为最佳,这样既方便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有可以防止其因长时间观看课程而产生疲劳感或厌倦感。此外,讲课的老师应关注自己讲授的课程是否按时讲完,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提高授课的效率。如果有录制时出现时长不足或超时的情况,后期在剪辑上进行配合,剪辑到所需要的时长,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讲课发挥,还能减轻老师讲课的压力。

(3)加大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宣传力度。教育资源公开化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3]但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的共享程度低,我国大学生对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了解程度远远低于对于国外名课的了解。诚然,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还未成熟,而且就课程本身质量而言,国外名课的水准毋庸置疑。但除了这些内在原因外,宣传不到位更是严重制约。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40%的被调查者表示,之所以没有使用过视频公开课学习是由于视频课的宣传不到位,并不太了解视频公开课。所以应该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过程中就对其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经常关注、使用的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豆瓣、知乎)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优点展示给学生,让其产生观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应通过高校官网进行宣传,如便捷的网络链接,将一些课程内容、授课教师、相关资料等课程细节展示给学生,以提高视频公开课的受关注程度,便于课程的顺利开课。此外,高校教师平时给大学生的课程推荐、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介绍,也是加大宣传的有效途径。

(4)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课程质量。大学生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观看课程,都是基于课程的内容能够满足自己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本身的质量是决定大学生是否观看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视频公开课课程内容不完整、质量低;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视频课学习应该要有更为真实的课堂呈现更为流畅的播放效果。所以通过改进与完善课程的内容和技术来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内容方面,授课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录课准备,保证讲解内容的明晰性和讲解框架的条理性,以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授课教师可以就前期录制的课程以及其他优秀的课程录像进行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并讨论出完善方案。在技术方面,制作者需拥有完备的录课设备,学习先进的剪辑等技巧,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在访谈中专家也提到视频课的质量主要还是看所讲的内容,老师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与讲授出来的内容,是后期无法弥补的。为了让大学生真正有所学有所获,课程内容还应尽可能的为拓展性质,不仅仅是课堂内容的照搬,还有较多的课堂课程内容的补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进一步汲取更多的知识。

2、使用过程方面

(1)建立课程交流平台,增加教学互动。调查数据显示,在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过程中,接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很少与人交流,占总人数的46%;有11%的被调查者不与人交流;而只有26%的被调查者能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交流。我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存在明显的师生互动不足、观看者之间缺乏学习交流等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专家在访谈中表示:有必要在视频课的使用过程中融入类似实体课上的教学互动,针对普遍会有的疑问,通过互动的方式展现,“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设计了学生交流的平台,从最早的BBS论坛,到后期的QQ群、微信平台,不断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因而通过建立视频课学习交流平台,使学习者与教授者、学习者与学习者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也是运用了世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中推行的“启发式”指导思想,有利于增加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同时也有利于在课程交流的过程中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提升课程的质量。

(2)提供课程配套资源,提升学习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在学习过程中,辅助资料的完备是深入学习的保障。相应的学习配套资源,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有助于好的学习效果产生。而根据调查,有250名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学习的教程等相关资料是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最大难点,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近51.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增加教师讲课的课件、资料下载区。我国的大学生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公开视频课资源为主,缺乏对参考阅读书目、实验指导教材、讲义文档等配套的学习资源的公开,使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

访谈中老师们也统一认为,精品视频课程的提供者有必要及时更新教学资料、教学案例、学生作业等视频课程的配套资料,以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或课后随时查看相关资料帮助学习。因而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使用过程中,除了完整的教学视频外,课程的制作和供给方也应提供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如参考阅读书目、实验指导教材、讲义文档等,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将考核奖励机制融入精品视频课程。考核是高校学业成绩和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方式,有必要引入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将考核奖励机制作用于观看者,即大学生群体。通过考核奖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深度。通过調查,有近24%的调查对象表示,在通过精品视频公开课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程考核以提升学习效果。而当前大多数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使用过程中都没有加入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但这些却是反映视频课学习者学习情况和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而在视频的使用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建立课程的考核体系,如网上试卷考核;以及课程学习的认证体系,如课程学习证书和结业证书。给学习者提供一种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大学生学习课程的证明。另一方面,将考核奖励机制作用于制作方,即教师、技术团队。可以通过观看课程后的留言评论情况及课程本身的点击率对课程进行考量,及时发现优势与不足,进而进行课程的反馈与督导。在对制作精良的课程进行了奖励的同时,也推动了精品视频公开课质量的提高。

【注 释】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zlge.org/Detail.aspx?Id=1295.2013-02-06.

[2][3] 叶立群,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2.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45.117.

【参考文献】

[1] Laura appano.The Year of the MOOC[N].The New York Times.2012-11-2.

[2] 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7)11-16.

[3] 俞树煜,朱欢乐.从开放课件到视频公开课: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及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3(5)55-61.

【作者简介】

王 璇(1996-)女,汉族,陕西人,西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生.

赵 越(1996-)女,汉族,陕西人,西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生.

谌基东(1996-)男,汉族,福建人,西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在读生.

猜你喜欢

西安市改进现状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