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2017-08-12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肖 海 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肖 海 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哈尔滨 150001)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竞争力越高,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软实力越雄厚,居民生活水平越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独特且较为丰厚,而文化产业竞争力在国内居于后游,文化产业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市场基础薄弱。应从提高文化产业地位、完善机制政策、实施差异化策略、人才兴业战略、文化与科技融合策略,以及优化“一核三点五区一带”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等方面,全面提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产业竞争力;产业创新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黑土文化、冰雪文化、森林文化、渔猎文化及金源文化、赫哲文化、挹娄文化等为代表的独特地域文化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黑龙江特色文化产品的创造与生产之根源。“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成熟,品牌竞争力逐步提升,行业经济贡献不断提高。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78.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8%,成为黑龙江省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但从全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竞争力水平比较,黑龙江省区域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位于全国25位[1],整体上居于下游,在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水平、技术创新力、专业人才数量等方面落后于发达省份。文化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对于黑龙江省适应新常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根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1—2014年)统计数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十二五”期间产业增加值增幅明显,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78.1亿元,是2010年的2.27倍,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8.2%,对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0.3%。文化产业单位数量和从业人数稳步增长,至2014年底,全省文化产业单位数量达到65 763个,相比2010年的62 913个增长4.5%;从业人员达到370 125人,比2010年的349 002增长6.0%(见文尾表1)。

2.不同类别文化产业增加值与盈利情况。2014年,不同文化产业类别中增加值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815 078万元(占增加值的18%);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643 393万元(占增加值的13.4%);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621 009万元(占增加值的13%)。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70%,表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力(不同类别文化产业增加值见文尾表2)。

2014年,文化产业类别中盈利总额最大的是文化产品生产类,营业盈余达到300 339万元,营业盈余占增加值比例为52%;第二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类,营业盈余达到169 814万元,营业盈余占增加值比例为31%;第三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营业盈余为107 423万元,营业盈余占增加值比例为35%(不同类别文化产业盈利情况见文尾表3)。

3.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情况。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项目涉及十大产业共计166个项目。截至2014年末,建成项目70个,在建项目53个,停建项目39个,预计总投资14 178 169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 280 280万元(项目总体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情况

“十二五”期间,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数量为59个,占全部项目的36%;其次是工艺美术及会展业,项目数量为54个,占全部项目的32%;其余产业项目数量排序依次为网络信息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内容业、印刷复印业、新闻媒体业、出版发行业、动漫游戏业、影视制作业(具体分布见图2)。

图2 不同类型文化产业项目数量分布图

图3 不同类型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比例

对十大文化产业的项目投资情况进行统计,资金总投资比重中前三位分别是文化旅游业、网络信息业、新闻传媒业,投入资金为7 272 354万元、2 032 500万元、1 507 347万元,占比分别为51%、14%和11%(不同类别产业具体投资比例分布见图3)。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关键因素分析

1.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根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国内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黑龙江省区域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位于全国第25位,文化产业基础竞争力排名为22位,文化产业绩效竞争力排名为18位,文化产业需求能力竞争力排名为29位,文化产业成长潜力竞争力排名为16位,文化产业集聚效率竞争力排名为18位[1]。总体来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对落后。

2.影响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1)文化产业规模小。2014年,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78.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法人单位227家,广东省有6 782家,是黑龙江省的29.8倍;江苏省6 434家,是黑龙江省的28倍。与辽宁省相比,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量仅为辽宁省的1/5。

2014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主营业务收入162.4亿元,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27位[2]。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明显,广东省主营业务收入13 188.1亿元,是黑龙江省的81.2倍;江苏省主营业务收入9 596.5亿元,是黑龙江省的59倍;辽宁省主营业务收入1 138.5亿元,是黑龙江省的7倍。

2014 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资产总计153.9亿元,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28位[2]。广东省相应的资产总计11 272亿元,是黑龙江省的73倍;江苏省相应的资产总计9 289.8亿元,是黑龙江省的60倍;辽宁省相应的资产总计1 142.8亿元,是黑龙江省的7.4倍。

(2)区域发展水平严重失衡。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严重失衡。2014年,哈尔滨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21.6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78.1亿元)的67%,相当于全省的6/9;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接近全省的2/9;其他地区仅为全省的1/9。区域发展的严重失衡,可能进一步加剧落后地区人才流失、资本流失,甚至导致地方特色文化遗产消失。

(3)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短缺。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匮乏,对文化产业各门类竞争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缺乏,且实力不强、结构不优。黑龙江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量偏少,且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2014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6万人,仅为广东省的1/70,不足江苏省的1/40、辽宁省的1/6。黑龙江省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对文化人才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4)文化产业经济基础较弱。市场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市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强或弱[3]。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由于黑龙江经济受到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和资源性矛盾等制约,加之全省能源工业增幅跌落,以及房地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低迷回落,经济持续走低压力加大。2015年,黑龙江省GDP增速仅为5.7%,位于全国第29位;人均年收入为22 609元,位于全国第26位,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文化消费能力较弱。黑龙江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不多,已有品牌多数未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价值链,直接影响了全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策略思考

1.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时期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要积极主动把握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政府推进力度,加大产业投入力度,采取市场化运作为主和适当财政补助为辅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文化科技型文化企业、创意文化产品生产、非遗项目建设等实行税收优惠。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建立健全有文化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合格的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参与文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龙头文化企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4]。

2.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差异化、特色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如何将黑龙江省独特而丰厚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是“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和必须完成的任务。结合黑龙江省特色文化的比较优势,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根据各地文化资源的特质和优势,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适应,确立区域特色文化主题,塑造区域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要深度挖掘开发冰雪文化、民族文化、欧陆文化、石油文化、森林文化等资源,运用影视、动漫、AR、VR等形式创作优秀作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内容产品生产来保护和传承民族记忆和优秀传统。要重点支持冰雕、冰上杂技、特色工艺品、图书版权、演艺娱乐、动漫等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

3.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兴业战略,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育和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面临着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和人才外流的困境。“十三五”期间,需要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和选拔体制。(1)首先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人才职业化进程,广泛吸引省内外相关领域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业创新发展;(2)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交流开发中介机构,建立重点文化产业人才柔性服务管理体系和文化产业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3)制定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采取股权、期权激励等形式,加快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资本运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急需人才;(4)鼓励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向基层流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整合,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文化工作;(5)加强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鼓励和扶持代表性传承人提高技艺和开展传习活动,形成稳定的传承机制,促进黑龙江省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和发展[5]。

4.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一是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体活动、节庆会展、文艺演出、影视文学创作、动漫业、主题园区基地等结合,加强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设计,打造驻场演出品牌,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内涵;二是推进文化与时尚、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美妆、服饰、珠宝、家居、健康养生、休闲运动等产业文化时尚内涵,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时尚文化品牌体系;三是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文化企业新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升级传播、出版、演艺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网络、数字等新型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四是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文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消费品工业、城市设计、建筑业、园林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业等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五是推进文化与节庆会展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会展企业,加强会展期间节庆、演艺、论坛、竞赛等活动的策划组织,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技术应用,打造会展品牌;六是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建立文化金融示范区,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完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和保障机制[6]。

5.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要素合理配置。以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地域文化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产业要素合理配置,构建“一核三点五区一带”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即以哈尔滨市为核心,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区位、交通、人才、技术、信息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引领、辐射和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点”,即以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为战略支点,依托区位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区”,围绕哈尔滨及所辖区市(县),依托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欧亚大陆桥的枢纽等区位优势和风格独特、多元交融的文化资源,以及冰雪节、哈夏音乐会等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时尚文化和文化科技三大产业,建设一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人才培育基地,建设服务辐射带动全省的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和信息平台和区域特色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等,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时尚之都,包括国际冰雪文化体验胜地、国际音乐之城、东北亚时尚文化中心、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东北文化健康养生目的地,构建全省文化产业核心聚集区。

“一带”,围绕“龙江丝路带”战略,以俄罗斯为重点,面向欧洲、日韩及中国港澳台,建设哈(哈尔滨)佳(佳木斯)双(双鸭山)抚(抚远)、哈(哈尔滨)北(北安)黑(黑河)、哈(哈尔滨)牡(牡丹江)绥(绥芬河)、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满(满洲里)等四条对外文化交流贸易通道,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外向型文化要素合理集聚,构建“龙江陆海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

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及各自所辖区县组团,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整合当奈、扎龙湿地等文化旅游资源,以及石油、鹤等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工艺美术、文化信息、数字内容、健康旅游等重点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基地、文化产品集散中心、文化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和以对蒙为重点的对外文化交流贸易枢纽,构建西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牡丹江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及各自所辖区县组团,依托濒临俄罗斯、朝鲜等区位优势,整合镜泊湖、兴凯湖等生态资源和红色通道、抗战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建设工艺美术基地、红色旅游品牌线路和以对俄朝为重点的对外文化交流贸易枢纽,构建东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佳木斯市、双鸭山市、鹤岗市及各自所辖区县组团,依托哈同高速公路,黑龙江、乌苏里江沿线和毗邻俄罗斯远东中心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区位优势,整合赫哲、邑娄等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会展、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建设演艺娱乐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和以对俄为重点的对外文化交流贸易枢纽,构建东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黑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及各自所辖区县组团,依托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沿线,整合大小兴安岭、北极、森林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鄂伦春、达斡尔等民族民俗,以及俄罗斯异域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民俗工艺等文化产业,建设民族风情体验基地、生态旅游品牌线路,构建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

[1] 张晓明,王家新,童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 中国文化产业年鉴(2014)[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 熊正德.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3-77.

[4] 梅文庆.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1):88-90.

[5] 荣鹏飞,苏勇. 产业升级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及提升策略研究[J].学术论文论坛,2015,(3):131-135.

[6] 欧祝平,陈石明.论全球视野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56-159.

表1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十二五”期间基本情况

表2 “十二五”期间不同类别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万元)

表3 2014年不同类别的文化产业盈利情况(万元)

[责任编辑:姜新旸]

2017-03-01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常态下龙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5JYB04)

肖海晶(1963—),女,黑龙江海伦人,研究员,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F127

A

1007-4937(2017)04-0056-05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