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6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2017-08-12徐振亚张桂芬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7期
关键词:类似物降糖药类药物

徐振亚,张桂芬,刘 英

(1.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2.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2014—2016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徐振亚1*,张桂芬2#,刘 英1

(1.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2.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了解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法,对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年增长率、构成比,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和限定日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分别为1 157.59、1 204.00、1 225.81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4.01%、2016年比2015年增长了1.81%,其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变化不大。3年来,销售金额排序居第1、2位的分别为胰岛素类似物、磺酰脲类药物,DDDs排序居第1、2位的分别为双胍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阿卡波糖片,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药品的销售金额累计占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的比例>80%;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二甲双胍(缓释)片、吡格列酮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DDDs排序居前10位药品的DDDs累计占抗糖尿病药DDDs的比例>85%。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符合目前抗糖尿病药使用规律和趋势。但仍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传教育,实施个体化给药。

抗糖尿病药;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构成比; 用药分析

糖尿病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多种原因引起的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另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因糖尿病而死亡的病例数和医疗费用日益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抗糖尿病药新品种和新剂型不断出现,规格齐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药物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2010年版)[2]将抗糖尿病药分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等6大类。现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近年来抗糖尿病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该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2014—2016年全部抗糖尿病药出库数据,包括药品通用名、商品名、产地、规格、单价、数量和采购金额等,用Excel软件对其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因实施严格的药品库存管理和零差价销售,采购量接近使用量、采购金额等于销售金额。

1.2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DDD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平均日剂量,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药品年销售数量(g或mg)/该药的DDD,对于一品双规的品种,将各自的DDDs相加,得到该药总的DDDs;DDDs具有相加性,其值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选择倾向越大。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某药年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代表了药品的价格水平,表示患者使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以衡量该药在经济上被接受的程度。

2 结果

2.1 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年增长率

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5、2016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01%和1.81%;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平均约3.78%,高于文献报道[1];2015年西药总销售金额比2014年下降了2.65%、2016年比2015年增长了1.97%,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年增长率高于西药,见表1。

2.2 2014—2016年该院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DDDs及其构成比

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为54.48%、52.30%和50.38%,平均值为52.35%,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均有所下降,销售金额排序居首位的为胰岛素类似物(占40.43%),而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合计为52.35%,高于文献报道[1];3年来,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为45.52%、47.70%和49.62%,平均值为47.65%,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均有所上升,其中磺酰脲类药物的销售金额最高(占13.51%);3年来,抗糖尿病药的总DDDs呈现波动,2015年为最高;注射剂和口服剂的DDDs各占25.92%和74.08%;总体上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糖尿病药类别为双胍类药物(占25.21%)、磺酰脲类药物(占23.64%)和胰岛素类似物(占16.70%);胰岛素类似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DDC相对较高(分别为9.66、6.28元),双胍类药物的DDC最低(1.23元),见表2。

表1 2014—2016年该院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年增长率Tab 1 Consumption sum, ratio versus the total consumption sum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antidiabetic in the hospital during 2014-2016

注:“—”表示无相关数据

Note:“—” indicates no relevant data

2.3 2014—2016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抗糖尿病药

2014—2016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变化不大,注射剂有5~6个;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销售金额排序分列第1、2位,其销售金额分别占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的14.14%、10.54%;阿卡波糖片的销售金额排序由2014年的第4位升至2015和2016年的第2位,其销售金额占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的10.47%;排序居前3位药品的销售金额占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的35.15%,而排序居前10位药品的销售金额占84.45%,见表3。

2.4 2014—2016年该院DDDs排序居前10位的抗糖尿病药

2014—2016年,该院DDDs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无变化,其DDDs之和占抗糖尿病药总DDDs的86.98%;DDDs排序居前3位的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其DDDs分别占抗糖尿病药总DDDs的25.21%、8.53%和8.81%,见表4。

3 讨论

3.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应用广泛

近年来,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品种繁多,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糖尿病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及敏感性减弱,为机体蛋白质分解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11%~15%[3]。临床上将糖尿病定义为1型与2型,前者治疗过程中需引入外源性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以达到正常值;后者发病因素为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此类患者病程长,后期出现机体胰岛素生成量降低,导致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治疗关键在于调控血糖,学术界普遍认为胰岛素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最佳,使用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4]。

由表2可见,3年来该院抗糖尿病药注射剂中,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均居首位,人胰岛素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居第3位,而动物胰岛素因其较多的不良反应、使用依从性低,其用量明显较少,销售金额构成比仅为0.18%。

表2 2014—2016年该院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DDDs及其构成比

表3 2014—2016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抗糖尿病药

表4 2014—2016年该院DDDs排序居前10位的抗糖尿病药

由表3可见,3年来,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销售金额排序均居首位。该药是由DNA重组技术制备的重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同其他胰岛素一样,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通过促进肌肉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异生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蛋白质水解而促进蛋白质合成。甘精胰岛素比其他类型胰岛素作用平稳,血药浓度无峰值,作用可持续24 h,1日只需皮下注射1次,能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可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使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其价格相对较贵,且销售金额较高。

3年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的销售金额排序居第2位。该药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类似物,是可溶性的门冬胰岛素(30%,速效)和鱼精蛋白门冬胰岛素(70%,中效)组成的双时相混合液。门冬胰岛素30既提供了降低餐后血糖的速效胰岛素成分,也提供了降低空腹和基础血糖的中效胰岛素成分,可全面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有以下特点:(1)其速效成分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短,即快速起效、快速降落,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特点,可以餐前注射,进餐无需等待,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2)适应人群广泛,2011年产品说明书将适应人群更新为包括≥10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75岁的老年人;(3)兼顾降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患者的胰岛素起始治疗,可较好地改善餐后血糖,更系统地控制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风险;(4)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是我国T2DM患者降糖治疗的理想选择[6]。笔芯式注射剂剂量准确、携带方便,更易被患者接受,从而受到医患青睐。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70/30)为人胰岛素,其销售金额排序居第8位。该药又称双时相胰岛素,是30%短效和70%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短效成分起效迅速,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中效成分持续缓慢释放,主要起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能长时间平稳控制血糖,且使用方便,是可供选择的理想外源性胰岛素;同时,患者依从性较好,故其使用较多,但可能被其他胰岛素制剂取代,其销售金额在2016年有下降趋势。

3.2 口服降糖药应用情况

由表2可见,3年来该院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为47.65%,并呈逐年递增态势;其DDDs占抗糖尿病药总DDDs的74.08%;双胍类、磺酰脲类药物的DDDs排序居第1、2位;二甲双胍(缓释)片、吡格列酮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列的DDDs排序居前3位。

3.2.1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都含有一个磺酰脲基团,可与人体胰岛β细胞的磺酰脲受体(sulfonylurea receptor,SUR)特异性结合,适用于胰岛尚残存一定功能的T2DM患者。该类药物属胰岛素促泌剂,是目前疗效肯定、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该院使用的品种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品规数为口服降糖药之最,合资的格列齐特缓释片的DDDs排序居第2位。(1)格列齐特为第2代磺酰脲类药物,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①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SUR特异性结合,促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并促进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②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③具有独特的抗氧化应激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格列齐特缓释片采用先进的制剂缓控释技术,在普通片的基础上,加入辅料磷酸氢二钠、亲水性羟丙甲纤维素,口服后亲水性羟丙甲纤维素聚合体迅速膨胀成凝胶,使格列齐特缓慢释放,由原来的1日2次改为1日1次给药,作用持久,持续平稳降低血糖,可明显降低T2DM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用于T2DM患者的疗效良好[7]。近年来,其在该院的应用日益广泛,其DDDs及构成比逐年上升,受到医患青睐。(2)该院格列吡嗪分散片和控释片兼存,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DDDs排序居第4位。该药可增加胰腺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作用,其中控释片通过“胃肠道治疗系统”实现控释,1日仅服用1次即能保持24 h血糖平稳,十分方便,尤其适合工作繁忙和服药欠规律的患者。(3)格列美脲片作为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小的新型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可在餐前不久或餐中服用,其作用维持时间长达24 h,1日仅需服用1次[8]。该药对胰岛β细胞的SUR特异选择性高,并能促使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抵抗,使用剂量小,药物耐受性好,近年来已被医患接受。

3.2.2 双胍类药物:该院双胍类药物的DDDs排序居首位,主要品种为二甲双胍,缓释片与普通片并存,因较低的DDC,其销售金额排序居第6位。其作用特点为:(1)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提高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使用,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肠壁组细胞吸收葡萄糖等;(2)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贮存,降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3)对正常人无明显降糖作用,单独用于T2DM患者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美国糖尿病协会等主要国际指南推荐的T2DM一线、全程、起始和基础治疗的药物[9]。另外,二甲双胍在非降糖领域亦有应用,如改善脂代谢、减轻体质量、保护心血管、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抗肿瘤等作用,其临床应用不断得到拓展[10-11]。

3.2.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该类药物为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可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和胰岛素C肽水平,其作用靶点为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等。但该类药物仅对尚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T2DM患者有降糖作用,如果内生胰岛素已严重缺乏则无效。报道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心肌代谢,预防心肌肥大,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12]。3年来,该院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构成比分别为8.83%、8.53%,排序均居第6位;第2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为该院主要品种,其DDDs排序居第3位,逐年缓慢增长,得到了医患的认可。但也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受到了某些质疑,主要是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正针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的有害或有益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3.2.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类药物作用独特,主要是延缓肠道对糖类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是T2DM治疗中应用广泛的一线药物。虽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抗高血糖作用强度不及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但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的我国人群,其可发挥较大作用,且用药不受年龄和体质量限制,可与其他任何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主要品种为阿卡波糖。近年来的循证研究结果显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及其他代谢性指标[13]。由表3—4可见,该院阿卡波糖片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足以说明该类药物的应用优势。

3.2.5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该类药物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可模仿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其“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用药原则,为患者提供了灵活的用药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14]。该院主要品种有瑞格列奈,3年来其DDDs排序居第6位。

3.3 各类药物的DDC

由表2—3可见,DDC最高的为胰岛素类似物,其次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最便宜;注射剂的DDC均值高达8.05元,而口服降糖药的DDC均值仅为2.57元。

4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慢性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有助于保持病情稳定、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可使患者长期维持血糖达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阻止甚至逆转T2DM进展。不应把胰岛素治疗看作是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最终手段,而应当是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和延缓并发症出现的最佳选择。3年来,该院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销售金额构成比为52.35%,高于文献报道[1],说明医师能及时、正确选用胰岛素类药物。但调查结果显示,口服降糖药的DDDs构成比为74.08%,其因价格低廉、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仍是医患首选。而胰岛素制剂因储藏条件、价格、使用效期、定期监测、剂量调整、使用方法和笔芯与笔匹配度等因素,其的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该院抗糖尿病药品种齐全,结构稳定,使用基本合理。但临床仍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药物,实施个体化给药,注重早期联合用药,发挥不同作用机制药物间的互补作用,在控制血糖的同时,纠正代谢紊乱,避免并发症发生,保证用药安全、经济和有效。

[1]龙燕,韩璐,王彧杰,等.2009—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2):1079-108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与生物制品卷[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73-596.

[3]李菁爽,冯佳庆,吴宏,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5):111-112.

[4]李镇,刘莉莎,闫春霞,等.胰岛素类似物对治疗持续管饲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7):774-776.

[5]刘维.新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7(1):70-72.

[6]许樟荣.门冬胰岛素30——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J].药品评价,2015,12(21):17-20,34.

[7]潘幸,周昭远.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临床应用[J].新医学,2013,44(8):522-526.

[8]王计忠,高完花.2006—2010年某院口服类糖尿病治疗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2):1578-1580.

[9]李星霞,余奇,郭澄.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8):760-763.

[10] 李振娥.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优势及临床应用新进展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477-478.

[11] 冯瑾,陈光侠,费素娟.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10):1310-1315.

[12] 安毅,李健.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2):188-192.

[13] 杨文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临床研究和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0):939-941.

[14] 王雪洁,于囡,甄文华.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事,2013,27(4):444-446.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in Changshu No.2 People’s Hospital During 2014-2016

XU Zhenya1, ZHANG Guifen2, LIU Ying1

(1.Dept.of Pharmacy, Changshu No.2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Changshu 215500, China; 2.Dept.of Pharmacy, Changshu No.1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Changshu 2155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in Changsu No.2 People’s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hospital”) during 2014-2016,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application. METHODS: By retrospective method,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the application data of antidiabetic in terms of consumption sum and its annual growth rate, constituent ratio,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 and defined daily cost(DDC) during 2014-2016 according to defined daily dose recommended by WHO. RESULTS: The consumption sum of antidiabetic during 2014-2016 were in an increasing trend, respectively 11.575 9 million yuan, 12.040 0 million yuan and 12.258 1 million yuan; and compared with 2014, the consumption sum of 2015 increased by 4.01%; compared with 2015, the consumption sum of 2016 increased by 1.81%; yet its consumption sum versus the total consumption sum of western medicine had few changes. For three years, the top two antidiabetic ranked by consumption sum were respectively insulin analogue and sulfonylurea, while ranked by DDDs were respectively biguanide and sulfonylurea. The top three drugs ranked by consumption sum were respectively recombinant insulin glargine injection, insulin aspart 30 injection and Acarbose tablets. The ratio of consumption sum of the top ten drugs versus the total consumption sum of antidiabetic was >80%. The top three drugs ranked by DDDs were respectively Metformin (extended-release) tablets,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and Gliclaz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the ratio of the top ten drugs versus the total consumption sum of antidiabetic was >8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the hospit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ulation and tendency of present application of antidiabetic.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n diaberic and implement personalized medicine.

Antidiabetic; Consumption sum; DDDs; Constituent ratio; Analysis of drug application

R977.1+5

A

1672-2124(2017)07-0953-05

2017-03-02)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E-mail:36788751@qq.com

#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与药物经济学。E-mail:jscszgf@126.com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7.07.032

猜你喜欢

类似物降糖药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Hepatology Research|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何时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停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的含量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口服降糖药联合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