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维问候语中的交际观探析

2018-02-12杨将纳瑜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问候语维吾尔语

杨将 纳瑜

摘  要:汉维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基本相同,它们在人与人进行交际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汉维问候语为例对人们习焉不察的言语交际观进行了探析,以此致力于各民族相互之间的交流、交融、交往。

关键词:言语交际;问候语;维吾尔语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1

一、言语交际中的问候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1]人要生活在社会中,那就要同其他人进行交往,就要在吃、穿、住、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就是交际。人,在交往时要说话,要凭借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意思,也要凭借语言去理解别人的思想和意思,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际。[2]。问候是人际交往中最常用的日常礼节,问候语,短小简单,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从性质上说,问候语并不期待言后行为,只是向对方发出一种友善的信号,表示一种礼俗。它的交际功能,主要不是靠话语的理性意义来实现,而是靠话语的情感意义。[3]汉维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基本相同,在言语交际中问候语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并不是像我们感觉那样随意,也许它的表达方式较为随意,但它所透露和蕴含的观念却不是随意的,问候语往往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在言语交际中的一些观念。

二、问候语折射出的礼貌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礼貌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礼貌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外露,是谈话双方心心相印的导线。[4]礼貌的观念往往在交际过程中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礼貌观念在汉维问候语中就有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汉语中初次見面时一般说“你好”或者“您好”,而在维语中相应的表达则常用“jɑχ?imusiz”或者“jɑχ?imusiz ? ?huɑli?iz”等,这类结构的应景式的问候语,其实说出去并没有一定要对方如实的回答实际情况,也无意去窥探问候对方的隐私,这类的问候主要目的就是让一种言语在双方中实现交换,并表示出友好或关心的一种情感,而这类看似可有可无的问候语它背后的实际功能要远大于言语浅层的意思,可以说这些就是礼貌的观念在起着重大作用,因为正是这种礼貌观使得问候语的内容在不同关系场中变得举足轻重,也正是这种礼貌观使得问候语成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问候语折射出的尊卑观

尊卑观在交际过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当然这里说的“尊卑”不是指道德领域的尊崇或低三下四的那种卑贱,而是多指礼节中的传统美德尊卑。在不同关系场、不同交际地点,人们在选用交际言语时一般都会在无形中首要考虑一下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而选取合理的问候语,这一隐藏的心理甄别过程其实就是尊卑观的外在形式。这种尊卑观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在问候语中的敬称用法,例如在现代汉语中“您好”的“您”就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敬称,“您”常常用来称呼比自己年长或社会地位高的人,这里不仅表达出尊敬之意,而且还表示了对方“尊贵”的特性,可以这么说“您”这一字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它的出现与对方的某一尊贵特点是紧密相关的。在维吾尔语中有关尊卑的观念比汉语就更加明显,它主要集中在第二人称上。第二人称有普称、尊称、敬称及蔑称四种称呼。其中普称及敬称有单、复数的区别,尊称只有单数、蔑称只有复数。[5]单数敬称用“sili”或“?zliri”,复数用“h?r qɑjsiliri”或“h?r birliri”,而且在维吾尔问候语中这种尊卑观念不仅体现在言语中,还包括说话时所附带的“问候动作行为”,这个过程尤其还要注意的是在遇到比自己身份尊贵、年龄大的长辈时一定是年龄小的先问候,使用的就是敬称“sili”或者是“siz”,长者则一般使用普称“s?n”来回答。这些问候语的形式或结构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双方的“尊卑”关系,同时也映射出了一种尊卑观念。

四、结语

问候作为社会交际中最为普遍的表达行为,其成员对它的使用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社会习惯,往往习焉不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了解汉维言语交际的一些观念将会有助于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有助于推动各民族交流交融,有助于加快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共同繁荣的脚步。

注释:

[1]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5页。

[2]马志强.语言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3页。

[3]朱玲.中华问候语的文化释义[J].文史知识,1995( 3):75。

[4]马志强.语言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66页。

[5]易坤琇 高士杰.维吾尔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09页。

参考文献:

[1]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马志强.语言交际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江结宝.言语交际新思维[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4]易坤琇 高士杰.维吾尔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5]朱玲.中华问候语的文化释义[J].文史知识,1995(3)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问候语维吾尔语
越南问候语中的交际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教学应用
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问候语应用实证研究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关联理论下的语境效果
别扭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