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发问” 允许“出奇”
2017-08-11高倩莲
高倩莲
【摘要】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鼓励孩子敢问、多问,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开拓思路,并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才有可能培养出有主见的、有创造性的学生。
【关键词】 循循善诱 细心观察 质疑问难 灵性 标新立异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111-01
0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奇、富于想象、求知欲强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在课堂上充分鼓励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出奇”——标新立异,就能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思维佳境,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学贵知疑,鼓励“发问”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鼓励孩子敢问、多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1.循循善诱,以问引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又产生新的问号。
2.细心观察,主动提问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拿出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a. 长方体、正方体顶点、面、棱的数量各是多少? b.长方体的面有几种形状?c.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d.当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时,其他四个面一定相等吗?e.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比较联想,质疑问难
有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后提问或通过联想再提问,甚至通过分析、综合再提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尽可能清楚地表述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些问题有时不必、也不可能当堂解决;重要的是孩子们思考了,并正在思考着,其间的点点滴滴由于闪烁着智慧之光而显得弥足珍贵。
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这一课中,学生通过预习知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对圆周率的意义还不是很理解。在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已知直径的圆的周长、再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多少的实验和计算过程中,学生会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没有几个组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大多都不刚刚是3.14?”在大家都对书本所说的“圆周率≈3.14”产生了怀疑的情况下,就会急切地关注圆周率到底是多少?怎样才能证明圆周率的准确性?这就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学习方式:除了自己动手实验外,还要了解其他数学家是如何研究的,这就需要查阅文献资料了!
在教学时,教师还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与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上自己的失察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此外,还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多、提得好,或举行辩论会,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
二、放飞思维,允许“出奇”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的活动过程。只有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有了尝试,思路才会越来越宽,方法就会越来越灵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就会越来越多。
1.充满诱惑,启迪思维
例如,在《质数与合数》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下面的偶数写成两个质数之和。4=( )+( ),6=( )+( ),8=( )+( ),10=( )+( )……当学生完成后,我再问:“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呢?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又称为 ‘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你们愿意和数学家们一起验证这个猜想吗?”这就唤起了学生好胜的情感,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大量的列举,让学生切实地理解了“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再告诉学生“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感受和领略数学家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的精神。
2.充满灵性,标新立异
有时候,学生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独特的解题方法,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这时老师不要熟视无睹,因为这些往往就是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老师要勇敢地保护起这些“奇思妙想”,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有主见的、有创造性的学生。
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过程中,对于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有些学生用逐一举例法、取中列举法、画图法,也有同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扮演介绍了“鸡扮兔”或“兔扮鸡”的假设法,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很特别——“金鸡独立”法:首先把鸡兔的脚同时除以2,54÷2=27(只),变成鸡只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鸡兔共20个头,也可以看成鸡兔各有一只脚;27-20=7(只)这样抵消掉雞兔各有一只脚得出的差就是兔多出的脚,也就是兔的只数;再用20-7=13(只)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真是新颖、新奇的思路。
在这节课上,既有 “鸡扮兔”或“兔扮鸡”这样奇妙的情趣,还有“金鸡独立”抵消法这样奇妙的想象,奇妙的思维,这些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升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在课堂上能充分鼓励学生“发问”,允许学生“出奇”,就能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入鲜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