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
2017-08-11初明孟令伟济南市健康教育所济南市医学会山东济南5000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50000
初明,孟令伟(.济南市健康教育所,济南市医学会,山东 济南 5000;.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50000)
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
初明1,孟令伟2
(1.济南市健康教育所,济南市医学会,山东 济南 250001;2.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目的观察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作者参与诊治的自体乳房隆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采用传统式自体脂肪隆胸)和试验组(n=27,采用改良式自体脂肪隆胸),比较两组脂肪存活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脂肪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自体乳房移植隆胸可显著提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积极推广。
隆乳;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临床效果
随着医学科技和整形手术的不断发展,隆胸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注射PAAG(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会导致严重远期并发症,且存在致癌的危险,所以目前已成为临床禁用品。硅胶假体隆胸又会导致严重的包膜痉挛硬化等一系列并发症,临床使用受到限定。自体脂肪组织属于软组织充填物之一,其可显著改善乳房外形,辅助乳房重建,且术后乳房会表现出逼真的形态和自然的手感,无明显瘢痕。但远期脂肪存活率却是临床实施自体脂肪移植术不得不考虑的焦点性问题,其亦是亟待解决的难点所在。本文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自体乳房隆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作者参与诊治的自体乳房隆胸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7)。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6±2.4)岁。其中两侧乳房不对称3例,哺乳后乳房萎缩小乳症12例,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4例,小乳症伴随轻度乳房下垂8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9.4±2.3)岁。其中两侧乳房不对称2例,哺乳后乳房萎缩小乳症10例,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6例,小乳症伴随轻度乳房下垂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性,未见组间出现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自体脂肪隆胸:将腹胀液注入腹部及大腿外侧,将20mL空针和具有多个小侧端口的直接为3cm的抽脂针连接好,将脂肪快速抽吸出来,得到的脂肪表现出颗粒状态;采用生理盐水对进行,静置一段时间后将脂肪层下方的液体排出,以乳房实际需要的注射量为依据,按照多隧道、多点、多平面的方式一边注射一边退,确保受植区内脂肪颗粒保持串珠样。试验组采用改良式自体脂肪隆胸:脂肪来源及抽脂容器与对照组相同,要求在低负压下将脂肪缓慢抽吸出来,确保脂肪尽量保持微团块状或微条索状;经过直接静置后将脂肪层下方的液体部分排出,每次进行注射移植操作时,需要对乳房受区进行预制移植腔隙处理,借助局部肿胀浸润液膨胀各层次组织,进行无创分离操作,以双乳需要的具体注射量,在预制腔隙内按照多点、多平面、单点微量、多隧道、低阻力下一边退针一边注射,确保受植床内均匀定植呈现微团块状或微条索状脂肪。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脂肪存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脂肪存活率的计算方法是术后乳房体积与术前乳房体积之差同乳房脂肪注射量的百分比;同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严密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脂肪存活率以(s±)加以描述,对比行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加以描述,对比行χ2检验,若P <0.05,则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脂肪存活率进行比较
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脂肪存活率均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 1 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脂肪存活率进行比较
2.2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数据见表2。
表 2 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n(%)]
3 讨 论
乳房可充分展现出女性独特的魅力,其亦是女性最为重要的一项特征。近年来广大女性对体形美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使得隆胸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加。传统硅胶假体隆胸术、PAGG隆胸存在的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积极探索安全科学、理想化的隆胸术和隆胸材料已经成为了隆胸术发展的关键点[2]。
传统式自体脂肪隆胸因为脂肪存活率不高,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临床限制性较大。相比于传统式自体脂肪隆胸,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改进措施:①通过单个侧端口脂肪针及低负压下将腹部脂肪和双大腿脂肪进行抽吸,可使脂肪细胞的完成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防止损伤脂肪细胞[3];②静置法处理获取的脂肪组织,无需进行反复清洗和离心处理,可维持移植脂肪细胞的完整性,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损伤程度,防止移植脂肪颗粒中发生脂肪干细胞大量减少的现象;使移植后脂肪细胞血管化进程明显加速,提高脂肪细胞存活率[4];③开始注射前进行预制腔隙处理,可使脂肪和周围组织的接触面积明显增大,对促进血管新生和营养供应十分有利[5];而且隆胸注射前首先予以局部肿胀浸润受区处理,可实现各层次组织的无创分离操作,确保移植脂肪更容易分布均匀、自行弥散,且不会出现较大块的脂肪结节情况,使接触面积明显增大,维持充足的营养供给,使血管化进程明显缩短,促使脂肪实现良好的吸收,尽最大可能降低脂肪坏死、液化的危险,并对受区进行预扩张。④注射过程中,按照皮下组织层-乳腺后间隙-胸大肌浅层-胸大肌后间隙的顺序进行注射,相比于皮下注射,注射至肌肉浅面可显著提高脂肪存活率;注射至胸大肌层可使胸壁厚度明显增加,使隆胸效果达到显著性提高。且经过上述改良操作,有利于明显提高术后远期脂肪细胞存活率[6]。与传统式自体脂肪隆乳比较,改良式脂肪隆乳可进一步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且选择改良式自体脂肪隆乳,可取得较好的乳房丰满程度、形态大小和手感。但因为病例样本数比较少,且研究时间短,接受手术的患者多为年轻女性,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分析可能是因为年轻女性具有较好的胸部血液循环,恢复时间快。因此,后期需要加大研究样本数量,以便对改良式自体乳房移植隆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判断[7]。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脂肪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证明改良式自体乳房移植隆胸可显著提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积极推广。
[1] 马昕,王雪丽,谈希等.改良式自体脂肪移植隆乳的临床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2):101-106.
[2] 刘萍,刘毅,李霞等.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的技巧与远期效果[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8):449-451.
[3] 王彦玲,孙建,李冬等.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6):769-770.
[4] 陈海良,江利娟,樊建云等.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6,6(11):7-9.
[5] 孙建,王彦玲,于泊等.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在微创整形外科领域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10):1610-1612.
[6] 尹康,赵利平,吴国平等.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6,45(27):3811-3813.
[7] 王志强,曹余亮,刘德全等.改进的Body-jet 水动力辅助脂肪提纯系统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25(2):80-82.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ed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CHU Ming1,MENG Ling-wei2
1.Jinan City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e, Jinan Medical Association,Shandong Province,250001,China ;2.Jinan central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250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autologous breast augment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6.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7, traditional autologous fat breast augmentation)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 27, modifed self-fat breast augmentation),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fat survival rat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Modifed autologous breast transplantation breast augmentation can signif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fat after transplantation, worthy of clinical priority and actively promote.
Breast augmentation; Modifed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Clinical effect
10.19593/j.issn.2095-0721.2017.0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