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管理经验的几点做法

2017-08-10谢植飞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育人校园学校

摘 要: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学校领导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除具备必要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知识外,还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与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努力,通力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各项工作的决策,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自己的体会和几点做法。

关健词:学校;管理经验;策略

1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及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多元化育人模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校德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适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按要求开设好音乐、美术、书法课,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开足并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阳光体育和体育竞技活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开展生产劳动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辅导,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阳光少年。开展国防人防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提高学生识别和预防犯罪能力。大力开展足球进校园、粤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乡村学校少年宫。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以体验实践为途径,广泛开展适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风俗文化、道德规范、生命安全、科技创新等课外校外拓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对科学育人的导向作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改进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考查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防止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成长成才。

(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纪律,树立良好校风校纪。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2.构建教育信用体系。

着力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完善诚信考试管理体系,加大对考试违纪、论文抄袭、学历学位造假等失信违约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

3.创建平安校园。

开展教育系统稳定风险评估和监测,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排查整治行动,强化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严防发生重大涉校涉园安全事件。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教育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学校后勤保障机制,确保学校食品、人身、设施和活动安全。完善校车安全监管机制,加强校车安全监管。

(三)改善社会育人环境。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学校主体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家庭教育。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优化净化语言文字环境。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化节水、节电、节粮,将节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全员育人。结合节能宣传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等,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开展可持续教育,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生活习惯,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五)建设绿色校园。

制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提高校园绿化水平。修订和落实学校建设标准,强化绿色节能环保要求,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应用新能源、新技术,不断提高学校节能环保水平。加强节能运行管理和监督评价,形成有利于节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3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展教育资源

(一)推进开放办学。

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推进基础教育外向型办学体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集团化合作,提高校际间交流水平。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和多元办学。提升高校对外开放合作能力,推提升内涵建设和开放合作水平,深化社校共建工作。

(二)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通过独资、合资、股份、托管等多种方式办学,依法在用地、税收、规费、融资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更优惠的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构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平等参与竞争的制度平台,加快破除制约民办学校公平竞争的政策障碍。保障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支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支持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的民办教育集团。

(三)扩大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学生交换游学与国情体验教育,推动青少年友好交流与合作多样化。加大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类型之间互动往来,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管理。配合编制部门做好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工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项目等补充乡村教师。继续实施“三区支教计划”,推进县(市、区)域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特岗、特聘、特邀”项目,吸引优秀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健全技术技能型人才到学校从教的制度。

(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部中小学校实现宽带接入,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能覆盖到农村中小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基本条件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依托“全面改薄”计划,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育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加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改革的新思考[J]. 刘兴才,卢伯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2]系统观念与学校管理改革[J]. 孔宪昆.教育科学. 1994(02)

[3]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综述[J]. 姚宗强,徐韵安. 上海教育科研. 1993(03)

作者简介

谢植飞,灵山县那隆镇中心校,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育人校园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学校推介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