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学习的几点方法

2017-08-10鲍凌颖

卷宗 2017年21期
关键词:学习诗歌方法

鲍凌颖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群星璀璨,既有像李白、杜甫这样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又有鲜为人知的底层人民。他们既有寄情于山水的旷达,又有对人世百态的悲苦;既有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既有对建功立业的豪情,又有对山河破碎的悲情。面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传承是摆在广大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教会学生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關键词:诗歌;学习;方法

1 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的方法

(一)、诗歌归类

1、明事说理诗:蕴含着很深的寓意的一类诗。如“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变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

2、山水田园诗:正直高洁的文人厌恶官场的污浊黑暗,洁身自好,归隐田园或山林,于是欣喜若狂,写诗以明志,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中,史实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弄清史实是鉴赏这类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然后揣摩作者的意图,达到对诗词的深层理解。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人写自己要搞清楚。

4、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此外,还有游子诗、咏物诗、闺怨诗、爱情诗等。

(二)、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及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环境,辨明作品的写作背景

因为诗词是诗人在特定时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离不开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更离不开作诗时具体环境和事件的影响力。所以要深刻理解一首诗,必须先了解诗人有关情况。例如讲苏轼的作品时,不仅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还要向学生简要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特别是苏轼的生平、思想和个性,努力还原出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和在这个具体环境中生存、思考和写作的活生生的苏轼。只有这样,才能读懂苏轼及其文学作品。

(三)、意象切入 :所谓诗人的意象,是指诗人审美思想与审美情感同作为描写的景象、事物,在文学语言中的融和和契合。换言之,它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选择的客观事物进行描写使之具有特定的意义。说得再简洁些,就是“给事物灌注了生气的形象”。

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言志抒情的,列举诗歌中一些主要意向。如:

1、蝉: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所以把蝉视为高洁的征,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兴的身世。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之人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2、猿: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古民谣有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所以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通过猿猴哀伤、凄厉的叫声营造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3、燕子:由于燕子春秋迁徙,因此多用来写初春或变迁,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燕子还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莲,洁身自好,正直纯洁的君子;菊,淡泊名利,性格坚毅的隐士;杜鹃,悲苦,愁绪的象征;鸿鹄,志向高远;燕雀,奸党小人或目光短浅的无能之辈;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音;东篱,隐士的处所。

2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一)将经典诗歌引入课堂

1、通过诗画结合,让学生感受古诗。一首诗一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比如李白、王维的作品),根据这些特点,再利用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功能,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诗歌朗诵训练,感受每首诗的意境美、节奏美。当然,也只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接受诗词的熏陶。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将学生推荐的古诗荟萃于黑板的一角,定期更换黑板内容,每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投入古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其乐无穷。

(二)开展诗词实践活动

1、挑选一些篇目举办一次诗歌朗诵,学生利用早读或其他时间对自主选择一些篇目,在认真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举办朗诵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每首诗词中都有名句佳句,因此,在平日的早读就要求学生对重点句进行记忆,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把这些名句运用到作文中,这能增强作文的品位和内涵。

3、在学完整个诗歌的教学后,试着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编排此篇文章,即要求学生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对诗歌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对思想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4、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一些诗歌鉴赏性的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李白诗歌中有较多的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刻的含义;又如古代诗歌中出现的“愁”的字眼很多,让学生去寻找,并能分别体会“愁”之原因,并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小作文等等。

3 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上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几点有关于兴趣培养的方法。学生学习诗歌的自主性不仅取决于兴趣同时注重以下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诗歌来说也有重要作用。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诗歌的氛围,提供大量有关诗歌的读本和活动场地和实践动手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跟诗歌有关的富有探索性的实践性任务等,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成为“自由发挥着”。

(二)、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平等、开放、民主、和谐、互信的课堂氛围。自主学习诗歌需要建立和发展宽容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应让学生在平等气氛中有发表和交流意见的机会并在平等气氛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总而言之,教师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三)、注重感情投资,创设有情有趣、宽松活泼的课堂环境。诗歌学习总体来说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也容易觉得枯燥晦涩,从而不认真学习,久而久之便会懈怠,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在情感互动中接受教育,在关爱与鼓励中大胆尝试,在激励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对于诗歌的求知欲。

诗歌学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并且“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诗歌相伴,芬芳一生。

参考文献

[1]周汝昌等.《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崔莹.《高中古代诗文教学探究》辽宁师范大学2013

[3]杨晓芹.《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学习诗歌方法
诗歌岛·八面来风
可能是方法不对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