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要体现“三美”

2017-08-10李传松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美语言美意境美

李传松

【摘 要】本文论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领略诗歌之美,把握好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几大要素,构建学生的认知世界和审美体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词 音韵美 意境美 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79-02

诗歌是一种纯美的文学样式。鉴赏诗歌就要领略诗歌之美。诗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独有的音韵美、意蕴美、含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把握好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几大要素,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感受古诗词之美,从而构建学生的认知世界和审美体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通过声音体现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词是韵文,它讲究对仗、平仄、押韵和节奏,具有音乐之美。而这种美需要把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才能體现出来。虽然传统的诗歌教学可以通过老师泛读和学生朗读体现出来,但还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一是有些师生普通话不标准,朗读不规范;二是很难做到配乐朗读,不易进入诗歌的情境。这时可借助多媒体的录音朗读,尤其是录音配乐朗读,不仅可以规范古诗词字音的朗读,而且能够很快把学生带入诗词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音韵美。

难读难懂难理解又要求背诵的古诗词,适合先播放多媒体示范朗读。例如屈原的《离骚》,生字僻字很多,如陬、揆、搴、阰、茝、薺、蹇等字,讲方言的学生不易读准;骚体诗的节奏虽然每句三个节奏,但是每个节奏的字数并不相等,有的句子的节奏是“二二三”,有的句子的节奏是“三一二”,而有的句子的节奏是“一三三”,学生觉得不好把握,此外,诗句末尾都有“兮”字,“兮”字贯穿全篇诗,如何读出“兮”字的语气,学生也把握不准。听录音示范朗读后,学生不仅加强了字音的记忆,而且把握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速度。多媒体的规范朗读,让学生跟着读顺读熟这首诗,为背诵奠定基础;还可让学生了解屈原所描绘的政治理想,体会他所抒发的爱国情怀。

有些古诗词虽然不难读,但是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能够创设古诗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每个句子七个字,每句三个节奏,节奏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这首诗的篇幅长,要是一口气读完,有些学生就不耐烦了,如果配上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优美抒情的琵琶声很快把学生带到课文描绘的秋江月夜境界中。学生在甜美的音乐境界中,体会作者对琵琶声的描写,以及所抒发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受;在甜美的音乐意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听完整首诗的朗读,感受《琵琶行》全篇诗歌的音韵美,避免了长时间朗读产生的审美疲劳。

运用多媒体的声音来体现古诗词的音韵美方法是多样的,除了给学生播放朗读录音外,还可选好音乐来播放,让学生随着音乐来朗读,如柳永的词《雨霖铃》,可以播放送别曲,让学生来朗读体会;或者让学生来选配乐朗读,比如先分别播放甜美的《太湖美》、舒缓的《阳关三叠》、哀伤的《二泉映月》等,由学生来选和词的意境吻合的乐曲作为配乐,再个别或者集体朗读。

绝句和律诗的音韵美是最突出的,仅靠读的停顿来划分节奏,还是不够清楚;如果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又费时费力,而借助多媒体的投影仪,课堂上先进行文字投影,标注其节奏和韵脚,那诗词的音韵美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的节奏和韵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又如,杜甫《登高》的节奏和韵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通过画面体现古诗词的意境美

如果说音韵美是古诗词的外在美,那么意境美就是古诗词的内在美。

诗情画意是诗歌所追求的美好境界。这个艺术境界是由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物象结合而成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可见意境对古诗词的重要,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古诗词语言凝练,跳跃性强,跨度极大。诗歌意境往往是零碎的意象组成形象,再由几个形象组成意境。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是老师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用语言描绘来把握诗词的意境。这种传统的诗词教法手段单一,用久了学生就不耐烦了。笔者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作画,多媒体展示图画、师生同画、学生自画等手法,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要想学生更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最好是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画面有视频画面,有幻灯画面,还有动漫画面,可以形象地展现诗词的意境美,雄浑壮美、阔大悲凉、清幽散淡、清新可人、凄清洁静、悲凉抑郁、孤寂飘零、沉郁深婉、清新质朴、宁静高远、旷远深邃、自然空灵、迷惘惆怅、苍茫遒劲、清幽绝俗、充满生机、孤寂清冷、神秘空灵、悲凉慷慨等意境都可以配上相应的画面,化诗歌语言文字为形象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带学生直接进入诗词意境当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瞑》是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描绘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晚景图,寄托高洁的情怀和归隐的向往。意境具有清幽、明净的美,这个意境包含的画意适合用自然实景拍摄画面来表现,可以用视频四个镜头展示:第一幅是秋天的傍晚雨后的空山全景图。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的特写镜头,由画面的主体是“明月”的镜头变换为画面的主体是“清泉”。秋天傍晚,皓月当空、群芳已谢,青松茹盖,月光透过松树枝照射下来;淙淙泉水流泻于山石之上,清澈透底,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挂在山石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动静结合、幽静清洁的美丽画面。第三幅是浣女归来图: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踏着月色笑逐着归来。第四幅图是渔舟唱晚图:一片碧绿亭亭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一艘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宁静向远方摇去。整首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非常直观的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让学生轻松地走入诗的意境中,在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又如,李商隱的《锦瑟》,意境具有朦胧哀婉的美,适合用淡雅的国画或者简单的漫画表现。尽管诗的意旨隐藏得很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法,但是不管怎样理解都离不开这首诗的意境特点。意境美是鉴赏这首诗的重点,鉴于学生不易把握,利用图片幻灯投影展示四幅图画及作者的情思:一是庄生梦蝶的画面,体现作者迷离凄恻;二是杜鹃啼血的画面,表现作者哀苦悲愁的情思;三是沧海月明的画面,表现作者伤感迷惘;四是蓝田玉烟的画面,表现作者的旧情难忘。

婉约词意境的凄美与豪放词的意境壮美,都可以通过不同画面来展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意境具有愁苦凄清的美,可以用细雨纷纷,大雁飞过,梧桐叶落,黄花满地的画面来表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具有雄奇壮美的美,可以用滚滚长江、大浪淘沙、岸边悬崖峭壁直冲云霄的画面来表现。

三、通过品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中国的诗歌有极高的语言技巧,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构成语言的含蓄美。例如《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青即“莲子”的颜色。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手法,表达了一个女子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采用的是谐音双关,“晴”即“情”;《采莲曲》中:“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这里“莲”与“恋”谐音,启人遐思。

古诗词中的色彩绚丽缤纷,构成了诗歌语言美的又一道风景。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再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色差强烈、对比度大的红绿对比色,加强人们对事物色感、质感的印象。再如苏轼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种极度色的黑白对比,既写出雨很大,又与“墨”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对比,等等。古诗词的语言艺术美,还体现在精练美、工整美、音乐美等方面,语言美是古典诗歌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充分感受语言美,才能养成敏锐、深刻的语感,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意境美、情感美。

【参考文献】

[1]蒋从安.诗文的音韵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9)

[2]永秀芝,张式铭.《锦瑟》诗与朦胧美——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特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3]汪嫣娜.品读诗歌语言之美[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三美语言美意境美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引领学生踏上优美旅程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