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治疗、冰刺激及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2017-08-10郭文艳陈强徐杰孙红娟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天津300140
郭文艳 陈强 徐杰 孙红娟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 (天津 300140)
低频治疗、冰刺激及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郭文艳 陈强 徐杰 孙红娟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中医科 (天津 300140)
目的:研究低频治疗联合冰刺激、针刺三者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低频治疗联合冰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根据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7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治疗联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冰刺激 低频治疗 针刺疗法 脑卒中后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其病因均与脑部血管阻塞及破裂导致脑损伤有关[1]。脑卒中患者中约5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2],吞咽困难是脑血管病变导致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肌群运动能力下降,引起食物不能安全有效的由口送入到胃取得营养及水分的进食困难。此类患者易出现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营养缺乏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3],并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比如对疾病的绝望、烦躁、焦虑,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笔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录入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于本科诊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肺肾并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6.24岁,病程10~35d,20例脑梗死,5例脑出血;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0.25岁,病程5~30d,21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患者,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治疗8周,平均随访3个月。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药物治疗上给予营养脑细胞、营养脑神经、清除自由基等对症治疗;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提高患肢肌力、肌张力及平衡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冰棒刺激,其具体方法如下:(1)低频电刺激:采用vialtist低频治疗仪,有两个输出通道,每个输出通道含有两个电极,最大输出强度25mA,根据患者自主感觉适当调整电流强度。采用低频电刺激的同时,嘱患者随刺激频率进行吞咽活动,每次电刺激约20min,1次/d;(2)冰刺激:用物准备:将长号棉签,3~4根一组呈直径1cm棉棒,生理盐水浸湿,放入冰箱冰冻形成冰棒。操作时患者取坐位及半坐位,嘱患者张开嘴,用事先准备好的冰冻棉棒用适度力量点击唇周约10~15次;点击双侧颊部各10~15次;分别滑动涂擦患者的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按照顺序依次涂擦4个部位为1组,左右侧交替进行,反复涂擦刺激,随着刺激嘱患者进行吞咽动作,约30~45min/次,2次/日。操作过程中,冰冻棉棒适度解冻,且待患者对棉棒温度感觉降低时需更换,刺激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立即停止。观察组在低频电刺激联合冰刺激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疗法:取0.25mm×60mm的毫针。双侧翳风、廉泉、夹廉泉向舌根方向刺入0.8~1.0寸,患者明显针感,金津、玉液穴,舌面及咽后壁点刺出血。疗程:1次/d,30min。
1.3 评价方法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患者取坐位,水杯盛水20~30ml,时间5s。结果分为5级,Ⅰ级:能顺利1次5s以内喝完,计0分;或能1次喝完,但超过5s,计2分;Ⅱ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计2分;Ⅲ级:能1次喝完,但有呛咳,计4分;Ⅳ级:分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计6分;Ⅴ级:多次发生呛咳,不能将水喝完,计8分。(2)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判断疗效。①治愈:吞咽功能正常,饮水试验评定Ⅰ级;②显效:轻度吞咽困难,饮水试验评定达到Ⅱ级;③无效:重度吞咽困难,饮水试验评定无变化或Ⅲ级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7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人类吞咽分三期:口期、咽和下咽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1次成功的吞咽动作需要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多个部位相互调节共同完成,脑卒中所致吞咽困难导致吞咽有关的肌群运动协调性降低,舌的上抬、塑形和推动食团能力减弱,软腭运动无力,导致食团在口腔内滞留、分次吞咽及下咽无力等。
现代医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外界反射刺激可促进神经功能重组[4]。低频治疗采用低频电刺激方式,通过电流刺激对局部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提高吞咽肌群的运动能力,从而改善吞咽功能。冰冻棉棒涂擦刺激法是利用反复的温度刺激与吞咽有关的肌群收缩,提高吞咽肌群的运动能力,改善口、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从而促进食团的有效吞咽。针刺疗法中,刺激上述穴位,改善局部肌肉收缩能力,同时配合低频电刺激、冰刺激以及患者的吞咽活动,可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加速吞咽相关神经的功能修复,改善吞咽功能。低频治疗联合冰刺激及针刺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明显升高,三者联合,可缩短口咽反应的延迟时间,诱发咽部肌群的正常自主活动,从而降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率。脑卒中后患者经口摄取食物能力下降,患者病程中会极其痛苦,由于不能正常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此外,吞咽障碍会导致误吸引发肺炎等并发症,直接会导致患者的病程延长,甚至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5]。从上述两组对比发现吞咽障碍的治疗以多种方式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吞咽障碍疾病发生早期除了物理治疗外,更应该注重患者心理及情感改变,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意识,这样会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吞咽功能测试方法单一,而且吞咽障碍的预后与病灶位置、患者年龄及依从性有密切关系,需多方面评估,这需要临床大样本、多中心协作。康复模式上必须加强家属与医务人员关系,序贯治疗,形成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家庭联合治疗模式,从而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表2. 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分)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1.
[2] Rosemary M,Norine F,Sanjit B,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2005,36(12):2756-2763.
[3] DOGGETT D L,TAPPE K A,MITCHELL M D.Prevention of pne -umonia in elderly stroke patient by systemat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ysphagia:an evidence-bas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J].Dysphagia,2001,16(4):279-295.
[4] XUE W X,WU Q Y,TANG W D.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injection for post-stroke deglutition disorder[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2,10(3):162-164.
[5] MALHIH.Dysphagia:warning signs and management [J].Br J Nurs,2016,25(10):546-549.
1006-6586(2017)12-0041-02
R246.6
A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