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意义分析与研究

2017-08-10纪标水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36100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纪标水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福建 厦门 361003)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意义分析与研究

纪标水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福建 厦门 361003)

目的:探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CT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CT检查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检出率(87.5% VS 65.0%,70.0% VS 37.5%),两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方面,CT检查Ⅰ级、Ⅱ级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检出率(30.0% VS 12.5%,27.5% VS 12.5%),两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检查较为基础,但检出率有限;CT检查分级比较客观,且可以对骨质病变予以良好显示,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CT 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炎性关节疾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经常累及外周关节。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存在纤维性与骨性强直,临床诊断误诊率较高,且易导致患者残疾。经有关调查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且存在非对称性下肢肿痛,对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为此,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研究,探讨CT诊断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35例,男性45例;年龄20~50岁,平均(30.1±2.6)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0±0.8)年。入选标准:(1)均符合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的患者;(2)未伴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3)意识清醒、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4)未伴有类风湿、风湿及外周性关节炎疾病的患者;(5)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上升、白细胞抗原呈阳性、C反应蛋白呈阳性的患者;(6)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1.2.1 X线检查

采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对患者予以检查,即对患者予以骨盆正位、双侧骶髂关节斜位45°片。

1.2.2 CT检查

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予以扫描,即自骶髂关节上缘向下予以连续扫描,电压为120kV,间距为2.5mm,层厚为2.5mm,用软组织窗与骨窗观察。

完成检查后,由3名资深医师分析与评估检查结果,并予以比较。

1.3 分级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标准[2]:(1) 0级:完全正常;(2)Ⅰ级:疑有侵蚀或硬化现象;(3)Ⅱ级:存在轻度异常,侵蚀或硬化明显,但关节间隙变化不明显;(4)Ⅲ级:存在重度异常,侵蚀或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变化明显;(5)Ⅳ级:存在严重异常,大部分或全部强直。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检查检出率数据录入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对数据予以χ2检验,若P<0.05,说明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分析X线、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

X线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增大,边缘不清晰,关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大,其内出现细小密度减低区,呈现“串珠状”,经常累及双侧髂骨面;此外,病变发展可累及全关节,边缘遭到破坏,关节间隙变小,最终消失并骨性僵直。

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变小、模糊,关节面骨质遭到破坏,呈现锯齿状,呈多发小囊变,经常累及关节中下部,以髂骨侧为主。

2.2 对比分析X线、CT诊断骨质病变的情况

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方面,CT检查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检出率(87.5% VS 65.0%,70.0% VS 37.5%),两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3 对比分析X线、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情况

在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方面,CT检查Ⅰ级、Ⅱ级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检出率(30.0% VS 12.5%,27.5% VS 12.5%),两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与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脊柱关节疾病的原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3]。其早期临床表现为背痛、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同伴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数月之后,疼痛呈持续性,脊柱之间僵直,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残疾[4]。除此之外,强直性脊柱炎还存在关节病变表现,以骶髂关节病变为主,其发生率约为90%,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腰痛,间歇性腰痛,腰骶部僵硬,两侧臀部疼痛,可累及到大腿,无阳性体征,伸直抬腿试验显示为阴性。但是如果直接伸展或者按压骶髂关节,可导致疼痛。部分患者未出现骶髂关节病变,只是在X线检查中发现存在异常情况。

X线是一种简便、直接、廉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排查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方法。尽管近年来X线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诊断检出率依然较低[5]。而CT诊断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层面检查的影响,能够准确观察到关节的滑膜部分与非关节部分韧带,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及Ⅰ级、Ⅱ级强直性脊柱炎分级方面,CT检查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检出率,二者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7]十分相似,进一步说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意义非常显著,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除此之外,在临床诊断中,还要和以下疾病予以鉴别,如(1)腰骶关节劳损:对于慢性腰骶关节劳损而言,经常表现为弥漫性、持续性腰痛,腰骶部疼痛最为剧烈,脊椎活动不受限制,经X线检查显示无特殊改变。对于急性腰骶关节劳损而言,疼痛会因为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减轻;(2)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多见于老年群体,以骨骼与软骨肥厚、变性以及滑膜增厚为主要特征,脊柱、膝关节为较为常见的受损关节;(3)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一般先入侵手足小关节,呈现双侧对称性,通常不会累及骶髂关节,如果入侵脊柱,多为颈椎,并且无椎旁韧带钙化现象。

总而言之,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X线检查较为基础,但检出率有限;CT检查分级比较客观,且可以对骨质病变予以良好显示,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1] 李雪娟,黄丽葵,袁小平,等.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4,7(13):1939-1941.

[2] 雷扬.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8(4):111-113.

[3] 骆玉辉,滕录霞,张远鸿,等.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价值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5):825-826,840.

[4] 姜耀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4,14(7):1171-1173.

[5] 王雨,毛明伟,陈家飞,等.磁共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85-4087.

[6] 王善良,张超.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12-114.

[7] 梁佐堂,李继峰,董乐,等.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4(2):84-87.

表1. 对比分析X线、CT诊断骨质病变的情况(n,%)

表2. 对比分析X线、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分级的情况(n,%)

1006-6586(2017)12-0029-02

R593.23

A

2017-04-24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