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
2017-08-10高远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17
高远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7)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
高远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7)
目的:探究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输血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1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测;同期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1400例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予以不同的血型鉴定方法后,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98.71%,1382/1400)与对照组(98.93%,1385/1400),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交叉不合率(2.93%,41/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4%,23/1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可有利于减少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阳性,进而大幅度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血型鉴定 输血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意义
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手段之一的输血,是一种可以快速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的救治措施,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疾病的治疗,但输血操作不当或血液制品存在问题等原因常会使患者出现输血反应[1]。因此,在输血之前,必须鉴定所需血型,然后进行严格的配对,避免出现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反应,以消除排斥反应的发生几率[2]。为此,本实验旨在研究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输血安全奠定基础,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14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57例,女性743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8.12±9.76)岁;既往输血史:有136例,无1264例。此外,同期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1400例的血液标本,男性648例,女性752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31.72±6.53)岁。
1.2 方法
所有血液标本分别予以两种方法进行血型的鉴定,并在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1.2.1 血型鉴定
试验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常规分离所有输血者的血液样本,取6支凝胶微管进行标记:A、B、C、D、E、F,在A~D管中加入0.5%的红细胞悬液,再分别在E、F管内加入血清及0.5%的已知A型和B型红细胞悬液,完毕后采用专用离心机进行5min离心,结束后用肉眼对结果进行判定。
对照组:盐水试管法。常规分离所有输血者的血液样本,依据盐水试管法的操作步骤鉴定血型,再将其离心后观察反定的结果,为了排除冷凝集,应予以阴性对照管。
1.2.2 交叉配血
试验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常规分离所有输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液标本,配置红细胞悬液0.5%~1%,取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的凝胶微管,将50ul的输血者红细胞悬液及供血者样本加入次测管中,再将50ul的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及输血者样本加入主侧管中,再37°C条件下孵育15min,采用专用离心机进行5min离心,结束后用肉眼对结果进行判定。
表1. 比较两种方法鉴定血型的结果(n,%)
表2. 比较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的结果(n,%)
对照组:凝聚胺法。常规分离所有输血者及供血者的血液标本,配置红细胞悬液3%~5%,取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的凝胶微管,将2滴输血样本和1滴供血标本红细胞悬液的加入主侧管,再将2滴供血样本和1滴输血标本红细胞悬液的加入次侧管,然后再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与之混合,静置1min后加入凝聚胺溶液2滴,静置15s后再予以1min的离心,收集管底凝集液0.1mL,再加入重悬液2滴并判定结果[3]。
1.3 评估标准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匹配:红细胞在凝胶柱底部沉积;不匹配:红细胞聚集凝胶柱上部和中部。凝聚胺法:匹配:1min内散开,隶属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不匹配:不散开,隶属异体抗体所引起的免疫性凝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中的卡方检验分析处理所有研究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种方法鉴定血型的结果
予以不同的血型鉴定方法后,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血型鉴定结果的符合率(98.71%,1382/1400)与对照组(98.93%,1385/1400),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的结果
予以不同的交叉配血方法后,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交叉不合率(2.93%,41/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4%,23/14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常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血型,但是整个过程极为复杂,且需要较多的血量,因此,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4]。而在交叉配血的过程中,则以聚凝胺法为常用方法,其可快速测定配血结果,但是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假阳性,如肝素、药物等[5]。近些年,新兴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受到了广大医者的喜爱,其可准确判定血液中有无不规则的抗体,且整个操作简单,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性[6]。
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的血型鉴定方法后,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的符合率(98.71%,1382/1400)与对照组(98.93%,1385/1400),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试验组患者的交叉不合率(2.93%,41/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64%,23/1400),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验证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的成功性与安全性,与郭惠莲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有效避免交叉配血中不合现象的发生[7]。
综上所述,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有利于减少交叉配血中出现假阳性,进而大幅度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1] 沈江涛,陈黎.微柱凝胶法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6):50-51.
[2] 张丽萍.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7):804-805.
[3] 唐毓胜,周正东,唐任光.微柱凝胶技术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应用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13(6):139-140.
[4] 常静秋.两种微柱凝胶卡和试管法在临床血型鉴定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27-29.
[5] 李健,刘喜龙,谭为,等.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0):27-28.
[6] 冯力彬,王艳彬.不同配血方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2):225.
[7] 郭惠莲,黄东平,郑燕霞.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9):1225-1226.
1006-6586(2017)12-0027-02
R457.11
A
2017-04-26